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医院这地方,越不想来的人,往往来的越急、越突然。上周值班,我在急诊值了个连轴转的夜班,一晚上收了8位脑梗患者。
有人才50出头,有的还在上班岗位上倒了下去,更有一位老人刚从麻将桌起身,话还没说完,人就瘫在地上。
这些患者,看似来自不同背景,但背后却隐藏着几个惊人的共性——4个看似“无伤大雅”的生活习惯,几乎人人都有。可就是这些习惯,成了他们中风的“元凶”。

脑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某一血管被堵塞,导致该区域缺血、缺氧,最终脑组织坏死。
据《中国卒中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350万人,而其中近80%为脑梗。更可怕的是,它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中青年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问题就出在我们“看不见”的日常。
接下来,我就结合上周这8位患者的真实情况,说说这4个“祸根”到底是什么。

那天晚上急诊送来一位53岁的中年男子,出租车司机,工服还没来得及脱。他被抬进来的时候意识模糊,左侧肢体完全无力。
CT显示是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典型的脑梗。家属焦急地告诉我们,他平时身体挺好,就是烟龄30年,每天一包半,饭后一根,早起一根,连夜班都得靠烟提神。
吸烟,是脑梗的“催化剂”。香烟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年一项研究指出,吸烟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3倍,而且吸烟时间越长、数量越多,风险越高。
很多人以为“我还年轻,扛得住”,但血管的损伤是日积月累的。这位司机师傅就是典型案例,平时没症状,等到血管彻底堵了,才知道“冷不丁的烟火,最容易炸锅”。
长期熬夜的人,血管也跟着“熬”另一位患者,才45岁,是个程序员。送来时嘴歪眼斜,语言不清,老婆一边哭一边跟我说:“医生,他前天还在赶项目,连续三个通宵没合眼。”我一听,心里就咯噔一下。长时间熬夜,是年轻人脑梗越来越多的“幕后黑手”。

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扰乱自主神经系统,导致血压波动、血糖异常,同时也会促进炎症反应和血液高凝状态。2021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基于十万人群的研究显示,每周熬夜超过3次者,其发生脑梗的风险比正常作息者高出1.9倍。
我常说,血管也是有“脾气”的器官,它怕三样东西:高压、高糖、高黏稠。熬夜,恰恰把这三样都激活了。
而且现代人熬夜不是为了读书,是为了刷手机、打游戏、看剧,精神紧绷,饮食紊乱,喝奶茶续命,血管一点点被掏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70岁的老太太,平时身体不错,能下地干活,脑梗发作时正在厨房择菜。问她平时喝水多不多,子女摇头:“她说喝水麻烦,渴了才喝,一天也就两杯。”
你可能不知道,缺水是脑梗发作的“隐形推手”。尤其是老年人,感知口渴的能力下降,不主动补水,血液就会变得黏稠,血流变慢,极易形成血栓。
2020年《老年医学与保健》一项研究指出,老年人每日饮水不足1000毫升,其脑梗发病率显著高于饮水正常者,风险高出42%。

我经常提醒患者,水,是最便宜的“血管清道夫”。别等到口干舌燥才想起喝水,每天喝够1500-2000毫升,分散着喝,比什么药都管用。
三高不当回事,血管早晚“炸锅”8个人里,有5位是高血压患者,3位合并糖尿病,还有两个明确有高血脂,但平时都没认真吃药,有的甚至连药名都叫不上来。控制不好“三高”,等于放任血管慢性“爆破”。
高血压会持续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变硬变脆;糖尿病则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高血脂让血液像油汤一样稠,斑块堆得越来越多。三者合一,脑梗就是迟早的事。

根据《2023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70%以上脑梗患者在发病前存在至少一种以上的心脑血管基础病,尤其是“三高”控制不佳者,发病风险翻倍。
我有个熟人,60出头的退休干部,血压一直飘在160/100以上,自认为“没有不舒服就没事”。直到有天早晨起床时突然摔倒,左侧瘫痪,才知道什么叫“为自己省药,给医院送钱”。
控制三高,不能靠“感觉”,而是要靠数据,说到底一句话:药不是吃给别人看的,是吃给血管看的。
那些常见的误区,你也有吗?
有人问我:“医生,我吃素是不是就不怕脑梗?”我只能说,吃素不能代表健康,关键在于营养均衡。有些人一吃素就吃成了“高碳水+低蛋白+低脂肪”,反而让血糖波动更大。
还有人觉得“我锻炼了,就能抵消坏习惯”。但锻炼不是“护身符”,坏习惯一天不改,血管照样出问题。就像你每天跑步10公里,但晚上熬夜、抽烟、暴饮暴食,那就是“东边补、西边漏”。
另外,别迷信保健品。脑梗的防控靠的是生活习惯和规律用药,而不是“某种灵丹妙药”。目前没有任何一种保健品能替代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的功能。

说到底,脑梗不是“天降横祸”,而是“日积月累”。真正的防治,不在医院,而在你每天的生活方式里。
坚持健康饮食:少盐少油,戒掉重口味,适当摄入优质蛋白,控制主食量,增加蔬果摄入。
规律作息:别再熬夜了,真的。每天睡够7小时,早睡早起,让身体恢复自我修复能力。
戒烟限酒:一天一包烟,不如活着一百年。酒也一样,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别拿命拼酒量。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游泳。别躺着等病来。
按时服药,定期体检:三高患者要定期监测指标,按时服药,不要擅自停药。40岁以后,建议每年至少查一次颈动脉超声和脑血管评估。
别等到病来了,才想起医生说过什么。脑梗的可怕,不在于它突然,而在于你早该知道它会来。
参考文献:
[1]中国卒中学会. 中国卒中报告2023[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3, 56(1): 1-13.
[2]张志勇, 李志明. 吸烟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 43(5): 742-746.
[3]王芳, 刘玉兰. 老年人饮水量与脑卒中关系的流行病学分析[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 26(10): 1432-1435.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