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邪排六淫之首,与寒、湿、热互结产生各种疼痛,如何鉴别和治疗

点点健见 2025-02-10 12:48:37

在中医理论中,“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寒、湿、热等邪气结合形成复合病邪,如风寒、风湿、风热、风火等,导致各种疼痛,只有准确辨证,才是治疗有效的关键。以下同大家结合具体证型进行辨证分析和治疗参考:

一、风寒致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感冒头痛——风寒型)

【病因病机】: 风寒袭表,卫阳被遏,经络痹阻,气血凝滞。

【临床表现】:头痛(遇风寒加重,痛连项背),关节冷痛,屈伸不利;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疼痛特点】:痛处固定,得温则减。

【治疗法则】: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参考方药】:头痛明显——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川芎、茶叶、荆芥、白芷、羌活、防风、细辛、薄荷、甘草)。其中川芎为“头痛要药”,配合羌活、白芷引经祛风,荆芥、防风散寒解表。头痛发热无汗——麻黄汤《伤寒论》。风寒闭表无汗者,用麻黄、桂枝发汗驱寒。

【临症加减】:项背强痛加葛根(葛根汤);关节痛甚加威灵仙、桂枝。

二、风湿致痛——重着酸困,阴雨天加重(风湿关节炎)

【病因病机】:风湿相搏,阻滞气机,湿性黏滞。风湿痹阻,经络不通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以四肢大关节为主),阴雨天加重。肌肤麻木,活动受限,苔白腻,脉濡缓。

【疼痛特点】:痛处重着如裹,缠绵难愈。

【治疗法则】: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参考方药】:全身痛——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甘草等)。其中羌活、独活祛一身风湿,川芎活血通络,蔓荆子清利头目。关节痛——薏苡仁汤(《类证治裁》):关节肿痛者,用薏苡仁、苍术、麻黄利湿宣痹。

【外治方法】:艾灸阿是穴、足三里;外用雷火灸(含艾叶、羌活、乳香)温通经络。

三、风热致痛——灼热红肿,遇热加重(急性咽喉炎——风热型)

【病因病机】:风热上扰头面,气血壅滞化火。

【临床表现】:咽喉肿痛,头痛如裂(胀痛或跳痛),目赤耳鸣。发热微恶风,口渴咽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疼痛特点】:灼热感明显,遇热加重。

【治疗法则】:疏风清热,解毒止痛。

【参考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竹叶、荆芥穗等)。其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牛蒡子疏风利咽。头痛剧烈——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加减(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羌活、菊花等)。其中川芎活血通窍,上行头目,能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白芷散风通窍、止头痛;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可清解阳明经热。

【外治方法】:少商穴点刺放血(泻肺经热毒);冰片、薄荷研末外敷太阳穴(清凉止痛)。

四、风火致痛(风与热化火)——痛势急迫(风火牙痛)

【病因病机】:风热化火,循经上攻,灼伤脉络。风火窜络,灼伤津液

【临床表现】:牙痛剧烈(牙龈红肿)、偏头痛(灼痛如电击)。口苦咽干,烦躁失眠,便秘尿赤,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疼痛特点】:痛势急骤,局部红肿热痛。

【治疗法则】:疏风泻火,凉血止痛。

【参考方剂】:清胃散《兰室秘藏》加减(黄连、升麻、生地、丹皮、当归、石膏等)。其中黄连清胃火,升麻散风热,生地、丹皮凉血养阴。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肝胆火盛致偏头痛者,加龙胆草、栀子清肝泻火。

【外治方法】:合谷、内庭(清阳明热);太冲、行间(泻肝经火邪)。

五、风寒湿三邪相结致痛——冷痛重着,缠绵难愈(腰腿痛、关节痛)

【病因病机】:风寒湿三气夹杂,深入筋骨,导致风寒湿痹,气血凝滞

【临床表现】:腰腿冷痛重着(如坐冷水中),遇寒湿加重。晨僵,活动后稍缓,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紧。

【疼痛特点】:冷痛、重痛、僵痛并存。

【治疗法则】:祛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痹。

【参考方药】: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杜仲等)。其中独活祛下焦风寒湿,桑寄生补肝肾,当归活血养血。痛剧者——乌头汤《金匮要略》(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制川乌等)。其中川乌、麻黄温经逐寒。注意事项:川乌需久煎减毒,孕妇忌用。

1 阅读:27
点点健见

点点健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