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是真心想反,还是被逼造反?三藩之乱为什么不能成功?

东江学习社吖 2024-10-24 10:13:21

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个问题?吴三桂是真心想造反,还是被康熙逼的造反?

我的观点是,吴三桂其实是被逼造反的。如果说吴三桂造反是蓄谋已久,那未免不合逻辑,也不符合史实。

迎满清入关以后,吴三桂即被封为亲王,接着,吴三桂作为伐明急先锋,一路打到云南,并绞死了流亡在缅甸的永历皇帝。吴三桂为什么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自身的富贵而已。

吴三桂其实是一个没有政治抱负的人。在云南经营多年,把持着云贵两省的军政,攫取了巨额财富,吴三桂自然想把富贵是世世代代传下去,像明朝的沐家一样,世镇云南。

但是,朝廷不希望形成这样的局面。一则吴三桂每年索要九百万两白银的军费,负担太重;二则,满清贵族认为外人不可信,三藩迟早是个隐患,所以,一待吴三桂绞死永历皇帝,清朝就开始动手了。

早在康熙二年(1663年),清廷即以云贵的地方反叛势力已基本肃清为理由,收缴了吴三桂的平西大将军印信,接着,又"截其用人题补之权,迁除悉归部选",剥夺了吴三桂对地方官员的任命权。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又下令云贵两省的督抚直接向中央汇报,在行政权上架空了吴三桂,同时,还剥夺了他的司法特权,"平西藩下逃人,俱归有司审理,章京不得干预"。这一系列措施下来,明眼人都明白,清廷要对吴三桂下手了。

所以,三藩之乱不是吴三桂蓄意谋反,而是眼见自己富贵不保,甚至有性命之忧,才起兵的。当初降清的时候,多尔衮曾给了他这样许诺:“封以故土,晋以藩王,使之子孙世代永享富贵。”想想当初引清兵入关时得到的承诺,如今清廷却翻脸不认人要兔死狗烹,吴三桂自然想到了最后一招,造反。

与其束手就擒,不如放手一搏。这时候,吴三桂已经六十岁了,历史极少有这么高龄的造反者(只有吴王刘濞,是62岁造反)。不是被逼无奈,他绝对不会走这一步。

1673年,康熙下旨撤藩,吴三桂立即杀掉云南巡抚朱国治,起兵造反。吴三桂一反,天下汹汹,云贵、广西、四川、福建、陕西和广东皆先后起兵响应,就连朝鲜也有所动作,满清统治似乎即将崩溃。1674年,吴三桂攻陷岳州,饮马长江,清廷一片混乱,江山摇摇欲坠。

但是,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下,吴三桂却败了,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首先,吴三桂民心不足,缺乏大义。

吴三桂投降清朝,明朝的遗民都视之为汉奸,尤其是绞死了永历皇帝,更是人们心目中罪大恶极的国贼。如今又反清复明,吴三桂却不拥立明朝宗室做皇帝,士绅阶层都觉得吴三桂很滑稽和无耻,根本没人响应。汉人们虽然也痛恨清朝统治,但大多是一种坐山观虎斗,看热闹的心态。吴三桂所依仗的只能是他的旧将老兵。

其次,吴三桂首鼠两端,战略决策失误。

在攻下岳州以后,吴三桂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渡江北伐,直捣京师;还有一条是顺江而下,跟后世太平天国一样,攻取南京做基地,再徐徐图之。这两条路都需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即行动,打清廷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清廷一片慌乱,吴三桂占据优势却按兵不动了,他停下来和清廷谈判,提出如果满洲人退出北京,他可以把辽东之地加上朝鲜,一起赏给满洲人。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就在来来回回的谈判中,清军完成了部队的集结,在江对岸从容布防,吴三桂已经失去了渡江的机会。然后,清军慢慢反攻,终于又把吴军打回了云南。

第三,三藩之乱始终没有形成合力,一团散沙,甚至相互背后捅刀子。

吴三桂的旧部王辅臣起兵响应,但立场不坚定,很快被招降。广东的尚之信,福建的耿精忠都是起兵之后,又很快被清廷招降,把造反搞成过家家一样。更有意思的是,台湾的郑经还趁火打劫,攻打福建的耿精忠,双方时分时合,摩擦不断。大家一起造反,还得提防同伴背后捅刀子,这仗还怎么打?

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草草称帝,过了六个月的皇帝瘾后就死了。

纵观吴三桂造反的过程,起兵时有严重的先天不足,起兵后又战略思想混乱,所以败亡是理所当然的。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 2024-10-24 11:44

    吴三桂开始胜了,后来却没有乘胜一剑封喉直取北京被清朝集中兵力打败。军事统帅的问题,他有胜利的机会但是他老了没有趁势攻击北京而是分兵攻击占领那么多地盘。导致兵力分散无法发挥出开始的锋利进攻。然后清的部队慢慢集合一点点集中兵力进攻打败吴三桂。吴三桂老了没有用了,打仗不打要害却占领一些无关头痒的地方,在用兵上战略上就已经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