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村民张先生在未收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发现自家承包地被划入征收范围,补偿标准远低于邻村。
类似事件中,因程序缺失或信息不透明,农民常面临补偿不公、强征强拆等问题。如何通过法律程序保障自身权益?
⚖️真实案例参考:
某省村民因未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起诉征收程序违法,法院最终确认征收行为无效。
二、法律与实务分析1.集体土地征收的13个法定步骤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至第四十八条;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至第三十二条。
征收全流程解析表:
(1)全程留证
1.拍照/录像:预公告、现状调查表、补偿方案公示;2.保存文书:补偿协议、决定书、听证记录。
(2)主动参与程序
1️. 异议提出:对补偿方案不满,30日内书面反馈;
2.推举代表:参与听证会、风险评估,集体发声。
(3)法律救济途径
1.⚖️ 行政复议:收到补偿决定60日内向上级政府申请;
2. 行政诉讼:6个月内向法院起诉程序违法。
政府合规操作指引信息公开:通过村务栏、政务网同步公开各阶段文件;
资金监管:补偿款需足额到账并专户管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
❓四、延伸问题解答Q:未收到征收公告,如何确认征收合法性?
A:可向自然资源部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要求提供征地批文、补偿方案等文件。若未依法公告,可主张程序违法。
Q:补偿标准过低怎么办?
A:对比省级区片综合地价(每3年更新),若低于标准可要求调整。对评估结果不服,可申请复核或委托第三方评估。
律师提醒集体土地征收涉及农民根本利益,13步程序是法律设置的“安全阀”。无论是农民还是征收方,均需严格遵循法定流程,避免因程序瑕疵引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