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家族崛起,历史大数据告诉我们这样做!

忆霜看历史 2024-05-13 08:22:42

一个家族的崛起是要经过几代人的沉淀才能有所成就。

时代变迁,会让很多的显贵成为浮云,他们的荣显不过只是借了某些朝代的势而已。

而真正成为一个不衰的家族,必须有他自己的东西——文化。

唯有文化的传承,才能使得这个家族成为不朽之王。

然而还有一个规律,在某个家族开始成就之前,“风水宝地”竟然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想要崛起,首先在地理位置上来说,要生在一个好地方。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一个人文、环境都比较好的地方,一定会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而在这里的家庭也会被好环境所滋养的“珠圆玉润”。

好风水依山抱水

东汉时期的社稷重臣袁安,在年幼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让他出去寻找墓地。

在路上,他遇到了三个书生,书生指着一个地方说:“把你的父亲葬在这里,你们家将世代出公卿。”

后来袁安先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他的后世就是三国时期的袁绍、袁术,以至后来民国时期的窃国大盗袁世凯,都是袁氏后人。

之所以人家家里出“大官”,就是因为选择了一块好墓地。

因此说好的地方都有他的特殊属性,这是多年的历史沉淀形成的,完全摆脱了个人意志。

在中国广袤无垠的土地上,不同的地理位置有着不同的人文文化。

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疆地区,那是战争的土壤,这些地方是优质军人的沃土。

如果你喜欢读书,或者想靠读书、科举起家,那么在这里肯定没戏。

而在江南富庶之地,安逸、太平,就能成为读书人的天堂。

《论语》不是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吗。

我们看名人传记或族谱时,总会发现一个固定的模式:某某公在某某时迁来此地。

他们和当初的孟母三迁一样,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资源最优质的地方。就如同我们选择“学区房”一样。

能成为优秀家族,必须要有保持这个家族优良传统的文化。

曾国藩之所以能成就,就是几代人的积累

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曾经写过一本《保富法》,这本书从佛学的因果观点诠释一个家族怎样才能长久不衰的方法。

他就列举了曾国藩的家族。

那么我们现在看看曾国藩的家族是怎样发达的。

曾国藩家族的始祖是曾孟学,他在清朝初年“卜居定业”,才在湘乡县定居下来。

他也是看中了这里的风水,所以才“卜居”而定。

传到曾国藩已是第九代了。按时间来说,已经过去两百年了。

中国有一个最好的传承模式就是“耕读传家”,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的除了孔氏家族,其他的几乎没有。

一边种地,一边读书;一边传承,一边教育。但这只是中国历代最理想化的方式。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所谓的“耕读”,在保证生产、生存的情况下去读书,“学而优则仕”,出去做官了。

然后等“致仕”后再回到家乡,劳动、教育,就这样一代代地良性循环,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家族式的闭环,但这种理想化的模式会随着环境改变,而荡然无存。

去当官了,在城市里安了家,三代以后就基本忘记了祖宗所在的地方,“只把异乡做故乡”了。

现在,转化得更快,这就有了第二个关键问题:家族传承。

有很多有文化或者没文化的,都有机会在外面发展得风生水起,特别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崛起了很多富豪。

而这些富豪有很多很快就会没落了。

聂云台在《保富法》里这样说过:“数十年所见富人,后代全已衰落;六十年来文武大官都已衰落,后代不兴。”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末,当时的首富盛宣怀。

这个被称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的清末官员,依靠李鸿章的关系,通过开煤矿、修铁路、造船厂等开创了中国的11项第一。

他还把当时的中国首富胡雪岩给斗趴下。

就是这样一位实力派选手,却有一个花花公子儿子盛恩颐,后来竟饿死在妓院门前。不能不令人遗憾。

聂云台还说过:“唯有几个不肯发财的,后代尚能读书上进。”就像是“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光明磊落,不贪恋权势,因此林家后人多有成就。

这部当时被佛界印光大师,文坛著名人士柳亚子作序的《保富法》一经《申报》连载就引起很大轰动。

但轰动归轰动,没有多少人舍掉自己的财富,也因此没有人能够留得住自己的“财”。

然而,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半个圣人”,曾国藩家族却能独善其身,其家族发扬光大的原因就与曾国藩的“家训”有关系。

传承与继承实际上是有辩证关系的一对孪生兄弟。

说到这里,就出现了第二个关键问题家族传承。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龙脉地势

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我们发现最近几十年崛起了很多富豪,他们在发家致富以后,想把家里的亲戚也带出来一起做,结果发现这些人都是“猪队友”,不是掏空公司,就是依仗老板的关系,为非作歹。

到头来,这些富豪还是只能单打独斗。

在未来家族史上,他们不是把家族发扬光大的人,而是家族的创始人,这就属于没有家族传承。

如果一个家族每代都有做官、有学问、经商的人,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必然是优质的,毕竟他们掌握着优质资源,用资源优势也能让自己变得优秀。

一个家族有了数代人的积累,有了各种资源的传承,抓住机遇出贵子就是大概率事件。

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他就把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等兄弟都带了出来,他们个个都精明干练,工作能力也是杠杠的。

正是因为他们至少三代人的耕读传家,才能培养出这些优秀的子弟,遇见机会就能顺势而为,成为晚清第一家族。

再看看他的对手:太平天国的洪老大。洪秀全攻进南京后把几个家族成员都封里王,他也想让他们独当一面,结果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这些典型的“猪队友”与曾国藩兄弟高下立判,有就注定了他们的“闹事”必然失败。

这样看来,一个家族想要崛起,生在好地方只是起点,每代人的努力奋斗是过程,这样才能成就家族的长久。

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才能提升家族的社会阶层呢?

我们从历史层面看,一个家族的兴起需要一个纵向的、经久不衰的传承才行。

家族的兴起需要几代人原始积累和努力,并不是那种快速的、爆发式的成就。

有了原始积累,就有机会更进一步提升社会阶层和个人地位。

那么从事什么职业才能提升家族的社会阶层呢?

——从政和学术。

有人贬低从政者,认为官员可以耀武扬威,可以盘剥百姓,可以贪污受贿,可以利用公共资源来中饱私囊,可以……

其实,你对官员这种职业有了错误的认知。古人认为:能成为从政者也是经过几代人积德行善的结果。

当然很多从政者,会因为环境的变化选择了错误的方向,而最终走向了末路,这也是从古到今,这种职业变成高危行业的原因。

其实,从政是一个积功累德,强化自己修养的最佳选择。所以才有“公门里面好修行”的话。

宋朝官员杨旬,儿子杨椿24岁就高中状元。他的上级就酸溜溜地劝他说:“你可以退休好好享受清福了!”

但杨旬不退,他还想好好工作,他神秘地对上级说:“我工作了40多年,存了三口袋钱,现在可以给你打开来看看。”

上司打开第一个口袋,发现里面有39个大钱,第二个口袋有一些中钱,第三个口袋若干枚小钱。

杨旬说:“每次判决人犯时,有量刑过重的,我都极力请求上司,将他们的死罪改为流放,每成功一次我就放一枚大钱;有判流放的,我就请求改为杖刑,每成功一次我就放一枚中钱,到现在已经有了4000多枚;有被判杖刑的,我就请求将他们放了,每成功一次,我就存一枚小钱,现在已经有10000多枚小钱了。

每做一件善事我都会存一枚钱,如今我儿子高中状元,其实都是我一点一滴积累的。你说我怎么能够放弃公职,而去享受安逸生活呢?”

这才是从政者真正的方式,相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以为做了官可以光宗耀祖,弄些虚头巴脑的冠冕堂皇来粉饰自己,这样就失去了为官之道。

而杨旬却为身后计,为子孙谋,这才是最重要的选择方式。

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所有的历史史料中,史学家们都会铁笔丹书用他们所著的“教科书”,详细地记录着历史名人的言行和故事,从他们的成败、荣辱中教育着后来人。

孔子、老子、秦始皇、刘邦、项羽、霍去病、魏徵、岳飞、张居正、戚继光、张廷玉、和珅、曾国藩等等。这些被写进历史的人,基本上都是官员或学者,从来没有一个商人因为赚的钱多被正儿八经写入教科书的。

作为清朝康、雍、乾盛世三朝老臣的张廷玉,因为奉行“千言千当,不如一默”的做事原则而成为官场“不倒翁”。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因为“六尺巷”中“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初秦始皇”诗句被后人赞扬。

这些都是“公门之中好修行”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政治和学术是公共职业,不是任何人可以将其私有化的。

一个官员,不论你权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终究会有退休的一天,到那时,权力和地位就要转移。

哪怕是可以世袭的皇帝,也从来没有哪个朝代会超过千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是一个不变的事实。

王侯将相是有“种”的,这个“种”就是我们所种的因!

因为政治是公共职业,官员做几件好事便会被称颂很久,这种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是商人用钱能够买到的,官员也是掌握公共资源的人物,这是一般人望尘莫及、望而生畏的,荣誉加畏惧,便是从政的优越性。

学术是拓宽人类认知边界的职业,但凡能在学术上有一点点成就,必然会在史书上留下浓重一笔。

比如司马迁因为李陵一事,被汉武帝施以宫刑,面对奇耻大辱,他依然不改初心,擦掉眼泪写出了《史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山河破碎风飘絮,朝代更迭换新颜,但后世的王侯将相依然把《史记》奉为圭臬,提及太史公都要顶礼膜拜。

司马迁用他的春秋笔法在每个人的心上开疆扩土,建立了自己的丰功伟绩,这就是学术的魅力所在。

与之相同的,还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沈括编撰的《梦溪笔谈》、六祖慧能闻言开悟写下的《坛经》、家庭妇女黄道婆改进的纺织术、王阳明发展的心学……他们都是在用学术在书写历史,这也是学术的公共属性。

历史上如果说官职难以世袭,那么而学术更不可复制,因为在所有的职业里,学术更是个人能力与天赋所赋予的。这是所有世俗关系不能替代的智慧。

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产生了百花齐放的各种学术,每一本经典的呈现,都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时期,被上苍赐予灵感的迸发。

因此,经典的背后是宇宙能量

的体现,我们读诵、理解,实

际上是在对标宇宙的力量!

作为学者能留给子弟的只有名声。但学者一旦有学术上的突破,他将面临的是造福全人类,这是无上光荣的大事业。

这也是国家和社会尊重学者的原因。

学者的社会地位怎么可能不高?哪怕是现在的商业社会,只要听说谁家的孩子考上博士了,马上就会被高看一眼。

如果这个博士将来从事的学术工作,那么他将来给子女的传承资源就不一样了!这样两代人下来,一个书香门第就出现了,家族的原始积累也就完成了!

所以,像是曾国藩等士大夫家族都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完成了一个纵向发展的传承和延伸,这样就会诞生出一个名门望族了。

政治和学术两面开花,就算是家族由于政治斗争而暂时没落,但凭着优秀的学术功底来保驾护航,迟早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而商人恰恰是私人职业,基本没有什么公共属性。

有人会说:世界上有几大家族是靠经济来传承的。

但别忘了,他们家族内部有自己的文化作为传承的根脉,不然的话早玩完了。

政治和学术的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商业的本质是赚钱,这也是公共和私人的区别。

但如果把赚钱的使命是用来反哺社会,那么赚钱的本质就会改变,他们把赚钱的意义改变成为人民服务了,这样的家族就另当别论了。

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在一个家族崛起的路上,一代人做商业努力赚钱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可以这样说:商业是家族崛起的前提,但政治和学术才是根本。

一个家族崛起、保持的,还有家庭方面的联姻方式——门当户对

如果一个家族已经走过原始积累阶段,并且在商业、政治和学术上都有所发展,那么他们下一步应该如何保持地位,甚至更上一层楼呢?

——联姻。在中国古代也好,现在也好,就算是在外国,婚姻永远是家族中最稳固的关系,下一代就是一个身有两家血脉的孩子,那么这两家的关系就会捆绑在一起了。

现在网络小说,常常把穷小子逆袭成什么霸道总裁的白马王子,虽然理论和主观上能使读者读起来,在情感上有所释怀,但实际上,我们只能说:孩子,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想改变自己的运势,只靠想想就能改变,那是不可能的。

上古时代,尧帝听说了舜的贤德,为了刻意培养他成为接班人,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以便观察他,所以舜算得上是历史上第一个穷小子逆袭成功的人物,但那个时代的继承还是用“禅让”制。

中只能说是历史特殊时期的特定范畴。

到了东晋时,士族之间的联姻只是在五大姓之间进行,就算是把持朝政的桓温想为儿子求五大姓人家的女儿为妻,都被拒绝。

不过那时候士族之间做得太过了,才有后来的混乱。

不但中国这样,就是在英国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他们的联姻都出自于政治上的考虑。所以说如果不改朝换代,层次之间都是横向的悬浮着,下层难以逾越。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血脉是最坚固的利益堡垒。

穷小子难娶白富美,普通女孩难嫁高富帅,原因就在于自身拥有的价值不能和对方做等价交换。

因为白富美或者高富帅的家族都是几代人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成就的,凭什么白白送给你穷小子和普通女子呢?

所以后来曾国藩成功后,他的子孙后代联姻的都是绍兴俞氏、义宁陈氏等名门望族。

别丧气!穷小子想要逆袭就要努力,努力让自己变得有价值,这样还是有机会获得更高一层的家族认可的。

在宋朝时,就曾经出现“榜下捉婿”的传统,只要你读书好,考中进士,长相也不寒碜,就会有大家族的管家把你拖回家去,劈头盖脸地问你:“相公前途无量,我家小姐待字闺中,敢玩相公有意成为我家的乘龙快婿否?”

如果进士说“好”,那么当天晚上就能拜堂入洞房,这就是:人在龙虎榜,可以配凤凰。两下都如意,当晚入洞房。

这也算是资源共享吧。

现代社会没有科举了,但是有大学,有博士。不管多么厉害的家族孩子总要读大学的,而且是读顶级的好大学。

在大学的四年时光里,是平民精英、世家子弟产生交集的唯一窗口期。

于是很多特别优秀的平民精英在大学期间遇到同样优秀的世家子弟,两人互相欣赏,产生共鸣,毕业后结婚生子。

那么这个平民精英就能对接到优良资源,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家族崛起与天时是分不开的

在《素书》第一章中,曾这样说道: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术,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待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期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这部被张良拿来指点西汉江山的《素书》,堪称世间奇书。

而书中所说的这些话,也是我们在这个世界坚守的一个做人行事、修心养性、待机而动的原则。

这些话与曾国藩的“只管耕耘,莫问收获”遥相呼应,如出一辙。

老子的“不争是争”,也是这个意思,很多事情不是人力范围能够达到或得到的,那怎么办?

尽人事,听天命。这就是答案。

你把人做好了,其余的交给上天,上天会根据你的功德分配给你应该享用的资源。

我们前面说的是一个家族崛起的普遍通道。一般来说,按照这种路子走,做到中产阶级是不成问题的,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需要上天的加持。

这就是所谓的特殊机缘,是要对接时代、时局的变化,如同佛家所讲的“和合”,我们众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因为有“共业”,因为“共业”我们才有缘分聚在一起,共同来“消业”。

这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生物工程,是我们纠结产生的因缘决定的。

所以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它,你所有的试图改变只会产生新的“业”。

我们还是来拿曾国藩说事。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起义,没有曾国藩在家守丧(丁忧)在家,作为一个靠科举晋升的官员,在八旗子弟横行的年代里,曾国藩充其量升任一个二品的京官,但时势造英雄,就是因为他所达到的功德,足以让上天制造因缘巧合来成就他。

太平天国成全的还有左宗棠,科举无门,只能靠做幕僚来维系生活的左宗棠,只能是一个乡绅。

可太平天国起义后,八旗军和绿营的无能,这才给了汉人机会,曾国藩组建的湘军才有机会成立。

左宗棠、彭玉麟、李鸿章等人,无不是抓住了太平天国制造的风口,成了一个时代的佼佼者。

每次时代的变化,都要淘汰一批旧势力,总有一批不甘人下的牛人,会抓住机缘成就一番事业,这也是尽人事的态度。

上天总是公平的,但绝大部分人都会在困难面前选择放弃。

不单单是事业,还包括我们的婚姻和其他方面,在机会均等方面,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消失了。

为什么有人能抓住机会呢?因为他们有造就成功的韧性,有不成功誓不罢休的品质。

另外还有过去几代人积累的功德。

所以面对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能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而不改初衷。

所以他们成功了。

人们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但儿孙的福来自于哪里呢?除了靠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祖宗的“阴德”。

别认为谁都管不了儿孙的事情,福祸都是自己的事,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你尽不到责任,那么儿孙之福就会因你而打折,你的错误会继续,儿孙们会重复你走过的路。

因此,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做起,从自我做起,面对新时代,家族的崛起勇于担当,那么你的家族从即刻你的心念开始就已经打下基础了。

任何时代的来临,都会成就一批人,也能带动家族顺势而为,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个人与家族的成功、成就都是流动的,没有哪个家族能永远站在舞台的中心。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那只是你教育不到位、行为不到位、心地不到位所导致的结果。

《孟子》中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如何保证一个家族的常胜不衰,说了这么多,从这些大数据里,你应该知道答案了。

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来成就一个辉煌的家族吧!

0 阅读:0

忆霜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