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不愿复出工作,亲自给毛主席写信,主席:立刻过来面谈!

诗兰谈过去 2024-08-27 01:47:17

1965年9月23日清晨,彭德怀的内心正经历着复杂的情绪波动。那天早上,他突然接到一个来自中南海的电话,电话铃声骤然响起,让他从沉思中惊醒。他猛地站起身来,抓起话筒。话筒那头传来的声音让他稍感熟悉,这是毛主席秘书的声音。

秘书没有多余的寒暄,开门见山地告诉彭德怀,主席让他立即前往中南海。彭德怀不禁迟疑了一下,想推迟到晚上再去,毕竟主席惯于夜间工作,白天休息。但秘书接下来的话让他不得不改变主意:“老总,这是主席的命令,是主席让您立刻过来的。”彭德怀这才意识到事情的紧迫性,虽然心中充满疑虑,他还是迅速穿上衣服,准备动身。

其实,这并非彭德怀第一次收到让他复出的召唤。1965年9月的一天,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突然打来电话,邀请他到人民大会堂见面。这对自1959年庐山会议后被免职的彭德怀来说,显得尤为意外。自那场会议后,彭德怀被撤销职务,在家中种地读书,生活平静而孤寂。少有人主动联系他,彭真的来电显得格外不同寻常。

彭真在电话中神秘兮兮,只说有要事相商,让彭德怀赶紧去人民大会堂。彭德怀满怀疑虑地赶往人民大会堂。见面后,彭真直截了当地询问彭德怀是否愿意复出,到西南主持大三线建设。然而,彭德怀并未欣然接受这个机会,他甚至有些冷淡地反问道:“要是我不想去呢?”彭真无奈地说这是毛主席的意思,彭德怀沉默片刻后,还是婉拒了这个提议,表示自己“只会带兵打仗,不懂工业上的事情。”

拒绝后,彭德怀内心仍然不安,回家后他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求到农村务农。毛主席很快收到了这封信,心中五味杂陈。自从庐山会议后,两人已经六年未见,毛主席决定与彭德怀面对面谈谈。于是,他在9月23日早上通知秘书,给彭德怀打电话,让他立刻前往中南海。

接到通知后,彭德怀心情复杂地赶往中南海,心中充满疑虑。当他到达时,毛主席已经在颐年堂门口等候。见到彭德怀,毛主席伸出双手,与他紧紧握手。毛主席感慨道:“几年不见,你看起来比以前老了。”彭德怀则无奈地笑道:“我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随即,毛主席谈到了三线建设的重要性,希望彭德怀能担任这个重任。尽管毛主席一再劝说,彭德怀还是觉得自己不合适。他坦言,自己在政治上有压力,而且对工业建设并不在行。毛主席体察到彭德怀的顾虑,安慰道:“也许真理在你那边,你的事情就让历史来做结论吧!庐山会议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切都要向前看。”

这番话触动了彭德怀的内心。此时,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等人也陆续来到。毛主席当着众人的面说:“让彭德怀同志到三线去,相信他一定能搞出名堂。”面对众人的鼓励,彭德怀最终同意了前往西南主持大三线建设的任务。

毛主席对彭德怀的决定表示支持,并特意指示刘少奇召开会议,明确彭德怀的工作安排,重申:“如果有人不同意,就让他来找我谈!”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彭德怀的顾虑被打消,他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三线建设中。两个月后的11月28日,他离开北京,踏上了前往四川的旅程。

彭德怀到达西南后,担任了大三线建设的第三副总指挥。中央让彭德怀担任这个职务,不仅体现了对他的重视,更有深刻的战略考虑。上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局势,北方有苏联的威胁,南方有越战的阴云,西南则是刚刚经历了中印边境冲突,东南沿海还面临着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决定在西南地区进行战备建设,这就是大三线建设的由来。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元帅,彭德怀在战备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他到达西南后,立即投入到工作中,花费了数天时间了解三线建设的基本情况,并亲自带队在西南各地实地考察,详细汇总了当地的地形、矿产和工业发展情况。

1966年7月,大西南三线建设会议在贵州盘县举行,众多工业部门领导齐聚一堂,讨论西南建设的宏伟蓝图。彭德怀在会上认真听取了各部门的汇报,反复强调三线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大家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同时要艰苦奋斗,注意节约,做到不浪费国家一分钱。

彭德怀的这些言语不仅展现了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也深深感染了与会人员。最终,彭德怀以他独特的领导风格,带领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使得三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难的国内环境下,彭德怀以他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工业基础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0 阅读:50

诗兰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