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上市了不少股票,但是,说实话,去年ipo有一些放缓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ipo的数量是在313家,这个数量相比于上一年而言,其实也下滑了27%,下滑了不少。
同时,去年ipo募资了大概3565亿,这个数量相比于上一年更是下滑了高达39%左右,这个募资的金额是从2018面以来第一次下滑,但是,A股去年也还是募资了不少钱。
随着A股的体量逐渐变大,但是,指数依旧还是在2900点下方,所以,现在的股市的确让人担忧,不过,节前的拉升也算是提振了目前的市场,至少对多头起到了重要的助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IPO还在持续推进,但是,最近这段时间证监会重拳出击,可以说,证监会动作不小。
特别是最近证监会更是对一家企业开出了千万的罚单,这一次的罚单具备了重要的意义,更是起到了明显的警示和震慑作用,笔者认为,这一次情况的确有一些特殊。
因为,这一次出事的公司叫做“思尔芯”!
那么,公司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呢?公司大概是在了2021年的时候,提交了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但是,在4个月以后,公司被抽中了现场检查。
就是因为这一次现场检查,让公司原形毕露啊。
因为,证监会发现了公司涉嫌财务造假,后然在2022年的时候,公司又撤回了上市的申请,原本公司以为,只要撤回上市的申请就平安无事了,但是,明显想太多了。
这一次,证监会重拳出击,依旧对公司,以及相关人员开出了千万的罚单。
况且,这公司财务造假还是严重的,2020的时候,公司虚增了营业收入达到了1536万左右,当年虚增的利润总额更是达到了1246万左右,这个利润总额占到了当期比例的118%以上。
这说明什么?
说明当期公司的利润总额都是靠虚增而来的,在这么一种情况之下,证监会重拳出击,依旧对其展开立案调查,最终真相大白,避免了一家有问题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这和以往有一些不同了,具体有什么不同呢?
以前,只要还没完成上市,在被抽中现场检查的时候,只要主动撤回材料,就可以不用被检查,但是,这一次,企业即使撤回了材料,还是要被检查,
这就是不同之处,这对于接下来企业上市起到了震慑作用,这才是关键,要不然,没有被抽中现场检查,本身就有问题的企业就存在着侥幸的心态。
因此,这一次证监会的动作可不一般啊。
其实,可以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最近几年证监会的动作的确不小啊,特别是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行为更是很多次都表现出强烈零容忍的态势。
同时,也表示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怎么提高?很简单,就是在IPO之前加大检查力度,还要提高IPO造假等问题的处罚力度,这才会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目前来看,A股上市公司也开始多了起来,A股的整体体量也正在逐渐变大,以后还会接着变大,虽然上证指数依旧还是在2900点下发,但是,体量变大以后,指数估计会有所改变。
但是,以后i的市场,估计会从增量市场的博弈变成存量市场的博弈,那么,存量市场的博弈反而就更加注重上市公司本身的质量,为何呢?
因为,上市的公司太多了,资金面是有限的,那么,市场的资金就会出现择优而选的情况,资金会流入真正意义上的行业龙头,以及优质的上市公司当中。
这几年就明显可以看到,优质龙头等等的上市公司受到了资金的青睐,反而ST板块,以及一些业绩不太好的上市公司,股价却连续的创下了低点,这就是未来的一种趋势了啊。
怎么不见处罚保荐人和有关单位?
造假公司 保荐人 审计机构罚的倾家荡产牢底坐穿,才会起到震慑作用
凡是造假的公司和财务审计公司一经发现永久拉黑!
动作大小的标准是什么?是指数点位在哪里?
应该主犯有期徒刑20年起!共犯分别5到10年起!立即执行!
呵呵,单相思!
券商帮着造假,为啥不罚他们?
保荐券商应该处以三倍以上的罚款
既然是抽查不是普查,难免有漏网之鱼,就是要重罚保荐人,敢伙同作假让他倾家荡产,牢底坐穿,同时启动退市机制,优化结构。
赔股民了吗?
包装垃圾公司上市的证券公司怎么不查?
对的。诈骗未遂也应该处罚
审计机构也要重罚,甚至吊销执照
保荐人尽调需担责任
以前狗💩都能上市,终于人类进步了
怎么抽查了?不能全查?为了股民基民全查!
太阳终于出来了,照亮了路
行政处罚只是挠痒痒代替不了刑法。
罚没的金额可以分摊给亏损的吗
现在半导体是热门,要是不查出来,又是一个几倍股[无奈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