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2010年,几个人经常聚到一辆小破车里,还不时带着一堆东西往地下车库里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在干什么见得不得人。
其实,他们是一帮从海外归来的博士,当时刚开始创业,由于没有资金,只能蜗居在一辆小破车里办公,到地下车库是为了找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做实验。
而他们做的,是当时世界最顶尖的技术——超材料。
超材料有多牛?这么说吧,飞机等都用他们的超材料,用上后可以“隐身”。
带头的人是一个当时不到30岁的海归博士,在国外留学时,做这方面的研究,发表的论文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他要回国时,受到了国外的阻挠,我方出面,他才得以回国。
他放弃了国外能提供设备、资金等好百倍的条件,没想到,回来后一度只能蜗居在车上办公。
当然,谁也不到,就是从这辆车起步,日后他们创办出让全球瞩目的公司,不仅自己登上富豪榜,还让当初一起创业的4个海归博士也上榜。
而且,他的贡献不是财富就能衡量。
1、在深圳长大的西安学霸当年,带着几个人蜗居在小破车上开始创业的青年,叫刘若鹏,1983年出生,当时仅27岁, 刚刚取得博士学位。
他是西安人,小时候常在西安的老城墙上玩,几岁的时候,父母到深圳工作,他来到深圳。这让他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 一切都感到新奇,留给他印象最深的,除了逛中英街、吃到千年前杨贵妃在长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运来的荔枝,还有深圳的高交会和股市。
不过,他没有在花花世界中失去方向,相反,刘若鹏是个超级学霸,9岁时就自学完了中小课程,用初中的方法解题。而且,他擅长数理化,尤其喜欢物理,参加了很多比赛,并获奖,有点夸张地讲,还在深圳中学读高中时,他就可以给大学生补高数课程了。
2002年,刘若鹏被保送到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班。
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就知道这个混合班有多厉害了。 竺可桢是中国大科学家,曾任浙江大学校长。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混合班,主要挖掘各种天才学霸,曾牛人辈出,大名鼎鼎的超级富豪——黄峥,也是保送到这个班的。
他毕业那年,刘若鹏正好入校。
混合班前两个不分专业,后根据学生的专长和爱好,才确定专业。
在这里,刘若鹏了解到了“超材料”,并产生了兴趣。
“超材料”是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材料,当时在全世界尚是一个全新的课题。2001年,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史密斯教授等人,才在实验室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负折射率的超材料样品。
黄峥后来拒绝丁磊的邀请出国留学,刘若鹏在大学里的表现相当优异,他也像学长一样,毕业后选择出国留学,而且拿到全额奖学金,到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
正是在读博时,他带领自己的团队用超材料技术成功研制出了“可隐身”的实验室作品,即俗称的“隐身衣”。
不过,说是“衣”,但不是指穿在人身上的衣服,而是可以“穿”在包括飞机甚至武器在内的很多高科技设备上的“衣服”。其有多厉害、有多重要可想而知。
他们把研究写成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关注。
2、国外“抢人”,他却毅然回国创业这也让他后来决定回国创业时,遭遇到一些阻拦。
大家想想钱老等老一辈科学家,当年如何艰难回国,就知道了。
后来,有关部门出面协调,刘若鹏才得以回国,并选择自己成长的城市深圳——通过深圳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来到深圳。
对于一个新领域的科研人才来说,要考虑的内容很多,其中很重要一条是研究的条件。对刘若鹏来说,除了要克服国外的阻挠,还要面对研究条件的落差。在国外,他能获得先进的设备和大量的资金,而回到国内,则可以说天差地别。
后来刘若鹏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思考再三,决定还是回国,因为——
我们这批“80后”是戴着红领巾、站在红旗下成长的一代,爱国的种子从小便种在了心中,长大后,我们希望能以所学报国。
回国后,刘若鹏创办了一家名为“光启”的公司,人员主要是5个博士。后来又创立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3、曾在小破车里办公但条件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由于启动资金有限,就有了本文开头几个人蜗居在一辆小破车主办公的一幕。后来在一次请来部分专家、企业的小型的评审会,他们拿到了松禾资本的投资。
即使如此,由于超材料的研发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他们的资金仅解决基本的科研问题,所以,条件改善了一些,但也只能几个人蜗在一个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
更关键的是, 没有实验室,没有研究工具,他们只能一点点地自己建立。最初,为了做电磁波测试,他们只能跑到地下车库,因为那里没有电磁波干扰。
后来刘若鹏也坦承,刚回来时——
我们时常感到沮丧。
好在他们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到2012年,光启取得了2000多件专利,占全球超材料专利总量的85%。
当年7月,他们建成了全球首条超材料中试线,并正式投产,实现超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成功跨越了从实验室前沿科学研究到工程化技术体系构建的这条最艰难的鸿沟。
4、攻克“卡脖子”技术而除了资金、实验室、设备等方面的困难,他们还碰到很多困难。
其中,相当重要的一条是供应体系。
由于超材料是一个全新领域,国内的相关研究和产业基本是空白。其中,生产超材料所必需的稳定、高性能的电磁材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找遍了全国相关的企业、研究机构 ,都找不到合格的电磁材料,国内的材料,要么介电损耗过高,要么产品孔隙率太多,无法通过高温测试,等等。
没有材料,等于无“米”,再能干的“巧妇”,也做不出可口之“炊”。
而由于高性能电磁材料多应用在尖端装备等涉及国家及公共安全的敏感行业,国外是实行严格封锁的,设计和制作工艺等核心技术,也控制在全球少数几家发达国家的企业手里,无论是材料还是技术,都买不来,这是一个“卡脖子”难题。
既然买不来,刘若鹏选择自己研发。于是,2016年1月1日,他们正式启动高性能电磁基底材料的研究。
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他们实验室里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测试,还在海陆空等各场景的产品上进行测试,经过4年的攻关,终于研发出了高性能电磁材料,从而为我国打破垄断。
他们给这种白手起家、完全自主研发出来的材料,起名为——
白起。
同时,他们领衔,和10多家家科研院所、检测监管机构、相关企业共同制订了《电磁超材料术语》。这是全球首份超材料领域的国家标准,从而打破了欧美对前沿科技的技术和标准垄断。
到2021年底,光启累计申请了5891件专利,其中3743件获得授权,为超材料领域全球第一。
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20年,超材料广泛应用在了尖端装备领域及其附属院所,是全球超材料尖端装备领域唯一能实现批量生产的供应商,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5、5个海归博士登上富豪榜2017年,光启技术已经成功借壳深交所上市公司龙生股份上市,2022年的营业收入达11.68亿元,2023年前3季度超过了12亿元,全年净利润预计达5.7亿元。
2016年,刘若鹏首次登上了富豪榜,当时的财富是75亿元,第二年,上升到135亿元,当年光启的上榜人数达5人,其他人从67亿元到55亿元。
他们就是从2010年就一起创业的海归博士团队,其中张洋洋是牛津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 出生于1979年;其余3人和刘若鹏一样都毕业于杜克大学,赵治亚和栾琳都是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与刘若鹏同专业,2人分别出生于1976年和1979年, 其中栾琳是位女博士;出生于1981年的季春霖,是杜克大学统计科学博士。
作为“带领大哥”的刘若鹏是5人中年纪最小的。
正是这群都毕业于常校的理工海归博士,让光启在技术一次次取得突破。
可惜,由于股价回落,2023年,他们没有再登上富豪榜。
6、贡献不是财富就能体现的从另一方面看,他们的价值,不是财富所能体现的。他们的超材料主要应用在尖端装备领域,其中很重要的领域是我国航空结构大部件。
而且,他们以光启为龙头,带动了一个超材料的产业链的发展。
同时,培养了众多超材料人才。
2010年刘若鹏等人回国创业时,除了5个博士,国内研究超材料方面的人很少。第二年,他们就建起了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唯一一个超材料技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随后又建起了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3个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以及博士后工作站。
2021年,他们启动了“钱学森计划”, 这个专项计划主要是与高校高校联合培养超材料顶尖高水平科技人才,当年就招了7个博士。
而这一年,刘若鹏还不到40岁。
同样是学霸,同样不到40岁就登上富豪榜的人很不少,如米哈游的3位创始人,他们都是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莉莉丝的3位创始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但他们都靠游戏起家的,还有快手的宿华、程一笑等,财富曾超过千亿元。
刘若鹏显然与他们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