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李广是不合格的将军,军功不够是他不能封侯的主因

长江古今谭 2020-07-30 21:19:43

李广是西汉时期富于传奇色彩的名将。他历经汉文、 景、武三朝,长期守卫汉朝北方边境,多次主动出击匈奴。 纵横沙场 40 年,与匈奴大小70余战,名闻天下,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 军”。然而这位声威赫赫的一代名将,不仅终生没能封侯,还落得个“引刀自刭”的悲惨结局,引来无数文人志士为其扼腕叹息。

司马迁用“其身正,不令而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称颂他的人格魅力,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来慨叹他的不幸遭遇,其后的王昌龄更是以千古名句“但使龙城飞将 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塑造了李广威武勇猛的形象。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文人的生花妙笔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威武勇猛“飞将军”李广其实是个不合格的将军。

李广是不合格的将军

军事家孙子在《孙子兵法·计 篇》中,把为将之道的标准概括 为“五德”,即“将者,智、信、仁、 勇、严也。”北宋的梅尧臣注曰:“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

1.勇

在为将的五个标准中,李广做得最好的是“勇”。

李广出身于将军世家 ,天生手臂修长 ,擅长骑射。每次和匈奴交战,都是一马当先,冲锋陷阵,非常勇猛。

元 狩二年(前121 年 ),李广率四千骑兵被匈奴 四万大军 包围。李广临危不惧, 激战持续两天 ,李广还能 左冲右杀 ,无丝毫疲色 ,其体力和意志力令人叹为观止 。据《史记 》描述 ,在这场恶战 中,“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 自如 ,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可惜的是,由于自恃武艺高强, 李广常常逞匹夫之 勇,只身犯险,多次将自己和军队置身绝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严重。

2.仁

“仁”即爱护士卒,《孙子兵法》中这样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在爱护士卒上,李广做得也不错。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为人清廉,能和部下同甘共苦,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总会先保证 将士的饮水吃饭问题,自己绝不搞特殊化。他对士兵宽厚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3.信

“信”就是赏罚有信。史书中没有具体记载李广能否做到对将士赏罚有信,但却记载了他违约“杀降”。李广做陇西太守时诱降了八百羌兵,后来竟残忍地把他们全部杀死。李广的杀降行为,背信弃义,打破了汉朝战场的规则,招致了群臣的反对,有人批评他:“祸莫大於杀已降 ”。

4.严

“严”即军纪严明。军纪严明是部队取得胜利的保障,而李广却治军不严,军纪松弛。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曾把李广和名将程不识在治军上做了鲜明对比:

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

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广行军并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没有章法。安营扎寨后,放任自流,晚上也不打更自卫。

李广这种随意性的带兵风格,士兵平时轻松安逸,所以很受士卒的欢迎。但平时少流汗,战斗时就要多流血。军纪涣散,缺乏严格的军事训练,势必导致李广军队战斗力低下。

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李广挑选的几十名保护中贵人(宦官)的精兵,竟然叫三个匈奴人杀个精光,真是把汉军的颜面丢失殆尽。

正是由于李广军队战斗力低下,士兵上了战场就惊慌失措,动不动就导致全军覆没。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广之百骑皆大恐”,“吏士皆无人色”,除了能反衬李广的勇猛外,也是李广手下战斗力和精神面貌的真实体现。

5.智

孙子把“智”放在“五德”的第一位,他认为作为一名军事将领,首先要有智慧谋略,多谋善断的能力。而李广恰恰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缺陷,从《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我们看不出李广作为一个统兵将领的智慧谋略。他完全靠着敢打敢 拼,才打出了“飞将军”的名号(皆以力战为名)。而后期几次大的战役失利,固然有客观原因,也和他有勇无谋,轻率冒进,战略不当有莫大的关系。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李广只达到了为将的“勇”和“仁”两个标准,在其他方面都有很大的缺陷,因此我说李广其实是个不合格的将军。

对此,古人就有同感。司马光说:“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明末名将黄淳耀也曾评价他:“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军功不够是李广不能封侯的主因

前面我们总结了李广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将军,但李广“自负其能”,认识不到自身的不足。对于迟迟不能封侯,李广也苦闷已久。李广曾与相士王朔私下说:

自汉击匈奴而 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 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建功立业,封侯进爵,是古代每位将士的理想追求。汉高祖曾约定:“非有功不得侯”。要想封侯,就必须斩杀、俘获一定数目的敌人,当时称为“中 率”。

卫青首战歼敌700人,被封关内侯;李广的小儿子李敢以校尉的身份跟随霍去病征讨匈奴,因夺左贤王鼓旗,且斩首多,也被封为关内侯。从这来看,汉朝封侯的标准也不算太高。那么为什么李广戎马一生,与匈奴大小70余战,“白首未封侯”呢?

事实并不是汉朝的几个皇帝都对李广刻薄寡恩,而是李广的战绩太差,一生胜少负多,军功达不到封侯的标准。

汉武帝时期,李广参与五次与匈奴 大 规模交战 ,战绩如下 :

元光元年 (前134年 ),担任骁骑将军 ,参与了马邑诱敌行动 ,徒劳无功。

元光五年 (前130年 ),作为将军 ,率万骑出雁门关攻打匈 奴 ,全军覆没,自己被俘 ,侥幸逃脱 。

元朔六年 (前123年 ),征为郎 中令 ,之后率部随大将军卫 青出定襄 ,攻打匈奴 ,但无功而返 。

元狩二 年 (前121年),协 助张骞 西出右北平 ,伤亡四千余 ,全军覆没。

元狩四年 (前119年 ),作 为前将军 ,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 ,临阵被并于右将军军 ,而迷途失期自杀。

五次关键战役,李广三次无功而返,二次全军覆没。这样的战绩实在难以让人和传说中的百战百胜、让人敬畏的“飞将军”挂起钩来。

所以说“李广难封”,关键在于自身能力不足,军功不够标准是李广不能封侯的主因。

至于李广政治觉悟低、性格缺陷等次要因素这里就不多谈了。

对于李广这位失败的英雄,司马迁出于自身命运的原因,为他立传时充满了悲悯,这些都可以理解。李广固然有箭术高超、 作战勇敢、仁爱士卒等优点,但他缺乏军事谋略,也不善治军,他只适合当一名敢死队队长,而不适合当一名将军。

0 阅读:59
长江古今谭

长江古今谭

滚滚长江东逝水 谈古论今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