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书记!30年让700多人沾光,看病上学全免,人均年入超4万

大国知史 2025-03-14 17:19:20

在700多个村民连饭都吃不饱的日子,他已赚出来一栋洋房的钱。

村民将其推举为书记,渴望他能带领大家走出贫困。

然当他需要资金之时,大家却打起了退堂鼓。

没有人愿意拿自己那来之不易且少得可怜的存款去赌。

于是,这位书记只能自己吃亏去博。

30年来,他凭借着一亏又一亏,竟让村民人均年收入超4万,甚至实现看病上学全免费。

贫困群的鹤立鸡群

这里地处河南濮阳,无山无水无资源,连土地都盐碱化严重,作物难丰收。

生于此,长于此的人世代只能靠熬盐以赖生存。

这里距离县城不过才20公里,可20公里,却是天上地下的世界。

在改革开放已经过去13个年头的1991年,这里的人年收入是难以想见的600元,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就医、上学,这些生之基本的配置对于西辛庄村来说,可望不可及。

700多个村民,170多户人家,唯有一家,在这里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在家家户户住着破败的小平房之时,40岁的李连成,是村里第一个盖起小洋房的人。

因为家穷村穷,李连成连小学都没毕业,可胸无点墨与光华,在他身上同时并存着。

80年代,油田开发到了河南,随着油田开发会的举办,濮阳的人流量日益增长。

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是漫长的,思想敏锐的李连成意识到,或许,他可以借由这个机会,一举翻身。

于是,他斥重金、建大棚、聘专家,从化学、生物、水利等方方面面改良自家土地的土质,种起蔬菜来。

那几年,他将全副身心都耗在了蔬菜大棚上。

他坚信,人流的扩增,可以带动周边的经济,不论是衣食住行又或娱乐,方方面面的需求都会大幅度提高。

果然,他的目光是毒辣而精准的,他用数年时间,赚到了第一桶金,并盖起了西辛庄村第一座洋房。

他成了村里人人艳羡的存在,其发家致富的能力,也为来日他的仕途铺下了一块垫脚石。

1991年8月,西辛庄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依靠种植蔬菜过上了好日子的李连成成为了村民们的希望。

他们想要有食可果腹,有衣可御寒,染疾可治,孩子能入学堂。

于是,在全村的推举下,李连杰成为了村党支部书记。

从这一刻开始,他所要托举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小家,而是一条村!

可如何托举?要做什么?怎么做?资金哪里来?

种种难题加持,让李连成压力倍增。

不愿分羹

最后,他决定还是走老路子——种大棚蔬菜!

这是他深思熟虑过的结果,若是投资其他项目。

一则他不熟悉、没把握;二则大家捉襟见肘,资金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做投资,那之后往前往后一步都会万分艰难。

另外,他在蔬菜大棚这个项目中赚了钱,大家有目共睹,如今一起做,起码会具凝聚力。

对于发家致富的门道,他没有一丝保留,一声令下,率领全村开始建大棚、种蔬菜。

从1991年开始,村里的大棚从10,到40,到100.....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

他用3年时间,让全村年均收入增收超500,不再是贫困村。

可就在人人都为赚了钱欢欣鼓舞之时,时代的变化,狠狠地给了村里一记重击。

1994年,市里推广大棚种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行业,竞争一大,西辛庄村便无红利可吃。

农业这条路走不通了,李连成不想坐以待毙,让村子再度戴上贫困村的帽子。

于是,他与村两委商量,最终决定集资创办再生纸厂。

可他的提议遭到了众多村民的反对,他们质疑这位村书记的能力,毕竟没读过几天书,搞大棚可以,不代表搞企业也可以。

为此,李连成多次给村民做思想功课,可最终还是只有12户人家愿意出资。

加上他在内,共有13户村民投资,收到款项27万元。

事实证明,李连成不仅有头脑有谋略,纸厂一开,仅两年时间,利润竟高达百万元。

这下子村里炸开了锅,人人都要求入股。

可那12户村民犹记得两年前大家是如何推却,也不愿意平白分一杯羹出去,故而坚决不同意众人入股。

一生在“吃亏”

李连成却不计前嫌,让全村人脱贫,才是他的目标,少一个都不算。

他一遍遍地去做这12位股东的思想工作,最终让他们同意分出部分股权,让人人都能成为股东。

众人入股后,齐心协力运营纸厂,李连成说要北上南下考察学习,村民们齐心跟随。

李连成说要增加灯饰的经营范围,村民们一口答应。

李连成说要招商引资,村民们绝不说不。

于是,再生纸厂从几十万规模扩大到数百万。

在此期间,他还开始从头学习知识,补充文化。

随着范围的扩大,李连成的目标也更广,2004年,他又带领众人建设电光源工业园区,园区之大,占地3000亩。

2014年,西辛庄村再建园区,这一次是食品加工,占地超12平方公里。

不论是电光源园区,又或食品加工园区,不断有企业入驻,其中包括汇源集团、金丝猴集团.....

而那座电光源园区,甚至成为了豫北最大的电光源产业集群,所产产品从国内多省销售至欧美。

园区的建成、企业的入驻,从人员、到材料、到产品等等,每一环都在带动整个濮阳的经济。

经济上去了,村民们吃穿再不用愁了,李连杰开始发展第三产业——医院与学校。

在与两委商议过后,李连成投资3000多万建设西辛庄市教育园区,投资9000万建设西辛庄民生医院。

在这里,孩子上学实行免费制度,老人看病实行免费制度,甚至是家家户户使用的水电气也实行免费。

村民做到了不用出村,便可看病上学,

如今的西辛庄村,有宽敞的公路、喧嚣热闹的商业街、林立的企业与商店、数不胜数的外来务工者。

它的头上戴着的,是“全国文明村”的帽子。

这位书记,完美地诠释了在其政,司其职!

在位数十年,带领大家建蔬菜大棚时,有村民凑不出钱建,他将自己的棚赠送给对方。

村里重新划分宅基地时,他将自己的地拱手让出,选了一个人人都嫌恶的臭水坑。

创办纸厂时,加上他的在内原本只凑到21万资金,根本不够开办工厂。

为此,李连成又自己硬凑了6万,甚至言明这6万挣了钱大家分,亏损了自己担,这才让纸厂成功问世。

刚任村书记那几年,为救助贫困户,他5年时间耗费个人存款10多万。

他一直践行自己1991年当选村书记时做下的承诺——宁愿自己吃亏也要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0 阅读:5
大国知史

大国知史

世界万花筒,五彩斑斓任你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