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又淹了,汽车水中漂浮!7·20暴雨已过3年,积水还是排不掉?

三楼有泡芙 2024-07-11 19:43:25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2023年7月8日,郑州再次陷入一片汪洋,接连不断的暴雨,让这座城市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水上乐园”。

城市街道在暴雨中化为涓涓细流般的景观,车辆宛如轻轻摇曳在水面的扁舟,这一连串不常见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勾起了人们对三年前那场震撼人心的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记忆。

尽管此次暴雨强度不容小觑,但其带来的实际影响却并未重演三年前的灾难性后果,这不禁引发了对郑州市防汛排涝体系进步情况的思考。那么,是否意味着郑州在防洪能力上已有所增强?

01

7·20大暴雨

2021年7月20日,郑州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侵袭,这场天灾深刻地警示了现代都市在自然力量面前的脆弱。

当日下午四时,天际骤变,暴雨如注,好像是台上哪行裂了一个口子,密集雨点织就了一幅覆盖全城的雨幕,轰鸣的雨声充斥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一小时内,降雨量急剧增加至惊人的201.9毫米,这一数据不仅突破了国内气象记录,也引发了全球气象界的广泛关注。

街巷迅速被洪水占据,低洼区域迅速被水淹没,城市地下设施如车库、地铁站等,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面前暴露出其脆弱性。

汽车如同玩具般被冲走,行人在齐腰深的水中艰难跋涉,这座平日繁华的城市,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如此无助。

造成这场灾难的并非某个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复杂气象条件的完美风暴,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个气象因素都在特定时刻奏响了自己的乐章。

七月,正值北方地区“七下八上”的主汛期,这一时期历来是暴雨频繁造访的季节。今年,情况尤为特殊,副热带高压出现了罕见的北移现象,与北方的冷涡系统形成了一种僵持不下的对峙格局。

这种气象现象,就如同两位势均力敌的选手在擂台上激烈交锋,双方均不愿轻易退让,从而在河南等地上空营造出了一个持久的气象战场。

与此同时,来自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活动也为这场气象大戏增添了复杂因素。这两个台风系统如同自然界中的“水泵”,不断将海洋中的水汽输送到河南上空,为即将到来的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当这些富含水分的空气团遇到太行山、伏牛山等山脉的阻挡时,它们被迫抬升并冷却,进而凝结成云致雨,这一过程中,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降水在特定区域得以持续并增强。

气象专家们形容,这就像是一场完美的风暴,全球变暖、城市化发展、特殊的季节窗口、异常的大气环流模式、地形影响等因素,仿佛约好了一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上演了这场气象大戏。

02

历史重演?

2024年7月8日清晨,郑州这座中原城市遭遇了罕见的暴雨侵袭。从凌晨2点开始,天空仿佛决堤,暴雨倾盆而下,直至上午11点方见减弱。

这场持续9个小时的降雨,以其猛烈的势头和庞大的水量,对郑州构成了严峻的威胁,雨势之强,使得每一滴雨水都如同锋利的针尖,刺破了城市日常的平静与宁静。

而累积降雨量更是迅速攀升,超过了110毫米的警戒线,整个城市被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水汽之中,景象既壮观又令人担忧。

若将这场雨水均匀铺开,足以在整个郑州市辖区形成一层厚达10厘米的水膜,这个数字或许还不足以让人震惊,但若换个角度来看,这场雨所带来的水量竟相当于50多个杭州西湖!

随着雨势的逐渐增强,城市的面貌急剧恶化。繁忙的街道迅速被汹涌的洪水吞噬,车辆被迫停滞,交通陷入瘫痪。

低洼地带迅速积水,形成了一片片浑浊的水洼,水深甚至超过了半米,给行人和车辆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从高处俯瞰,郑州仿佛变成了一座被洪水围困的城市,街道变成了湍急的河流,汽车在水中挣扎,宛如无助的小船。

但是即便面对如此境况,城市的生命力依旧顽强,在这个工作日的早晨,许多“打工人”依然坚持前往工作岗位。

他们或踩着水花,或驾驶着汽车,在水中艰难前行。特别是一些新能源车辆,凭借其电力驱动的特性,在积水中如鱼得水,成为这场都市水景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尽管在2021年那场惊心动魄的“7·20”特大暴雨之后,郑州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防洪排涝设施的升级改造,但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城市的排水系统似乎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一些地下车库很快就被水淹没,停放其中的汽车陷入泥沼,无法动弹,地铁站的入口处,工作人员忙着设置防水板,试图阻挡汹涌的水流。

这与2021年的情况相比,这次暴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都有所减轻,虽然仍有积水,但大部分地区的积水深度控制在了40厘米以下。

这或许可以视作城市治理取得的一定进展,但距离完全应对如此规模暴雨的目标,显然还有一段路要走。

03

原因是什么?

郑州的地理位置为这场暴雨带来了额外的附加项,这座城市西高东低的地形,使得雨水自然而然地向低处聚集。

郑州面临一项独特的地势,即“地上悬河”现象显著。具体而言,位于市区北侧的黄河,其河床海拔高度显著超过郑州市区的平均地面高度,差值约达10米。

这一地理特征导致了一个关键问题:市区内积聚的雨水难以自然流入并通过黄河主河道进行有效排放,从而增加了城市内涝的风险和治理难度。

与此同时,被称为“小黄河”的贾鲁河,作为郑州的母亲河,承担着城市排水的重要任务。

但是在这次暴雨之后,贾鲁河水位持续上涨,甚至发布了洪水蓝色预警,这种复杂的水文地理环境,使得郑州的排水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城市的排水系统在这场暴雨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一些市民反映,某些路段的积水迟迟难以排出。

当地物业指出地铁建设废弃了部分排水渠,影响排水;街道办则归因地势问题,需跨部门合作解决。

城管部门虽持续改造排水设施,但暴雨下低洼区排水难题依旧突出。城市化进程中的水泥硬化减少了雨水渗透,加剧排水系统负担。

相较2020年,此次暴雨影响有所减轻,积水普遍控制在较低水平,反映治理成效。雨停后,市民与道路工人共同清理,城市逐渐恢复常态。

参考资料:

[1]央视新闻,2024年7月8日:强降雨持续 郑州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2]中国气象局,2021年7月20日:郑州1小时降雨超过200毫米 专家权威解读河南极端暴雨

0 阅读:0

三楼有泡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