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据外交部消息,2025年2月7日,外交部部长助理赵志远约见巴拿马驻华大使莱卡罗,就巴方拟终止中巴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向巴方提出严正交涉。

一,看到这样的新闻,人们往往会质疑外交部门这些措施的作用。在外交语境中,严正交涉有何意义?
维护合作关系
- 有助于避免因巴方此举导致中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戛然而止,减少对已开展和计划中的合作项目的冲击,保障双方在基础设施、贸易、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成果,维护双边合作的良好局面。
- 向巴方表明中方对合作的重视,传递出中方希望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问题,推动合作继续向前发展的意愿,为双方进一步对话和协商创造条件,防止合作关系出现不必要的倒退。
保障利益诉求

- 能够直接向巴方阐述中方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利益和关切,包括中方在相关项目中的投入、预期收益以及对地区和全球经济合作的贡献等,促使巴方在做决策时充分考虑中方利益,避免中方利益因巴方决定而受到不合理损害。
- 也是为了保障中巴两国企业和民众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利益,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带来的就业、经济发展等好处得以持续,维护双方在合作中的共同利益。
稳定国际合作预期
- 向国际社会展示中方积极维护“一带一路”合作的决心和行动,表明中方不会对合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坐视不管,而是会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稳定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信心和预期。
- 避免其他国家因巴拿马的举动而对“一带一路”合作产生不必要的疑虑和误解,彰显“一带一路”倡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彰显外交原则
- 体现了中方在外交事务中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及尊重契约、重视合作的态度,表明中方在国际合作中既尊重各方的主权和选择,也坚决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合作的公平性。
- 通过严正交涉,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中方在“一带一路”合作中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合作伙伴,同时也要求各方遵循合作规则和国际惯例,维护国际合作的正常秩序。
警示与威慑
- 向巴方及其他可能有类似想法的国家发出明确信号,即中方重视“一带一路”合作中的承诺和协议,不会轻易容忍单方面破坏合作的行为,对可能出现的违约或不负责任的行为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威慑作用,促使各方在做出决策时更加谨慎和负责任。
一般来说,“严正交涉”是一种积极的外交手段,目的是通过严肃的沟通和交流,解决问题、维护合作、推动双边关系朝着更加稳定和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中国与巴拿马运河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多方面的联系
历史渊源
1854年,“海巫号”帆船载数百名华人抵达巴拿马,参与巴拿马两洋铁路建设,此后10多年约2万名华工陆续前来。1881年至1914年巴拿马运河工程期间,又有近万名华工被招来开凿运河,数百人丧生,巴拿马为此修建“契约华工亭”纪念。
经贸合作
- 运河使用:中国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大量中国货物通过巴拿马运河运输,缩短了中国与美洲国家之间的贸易航程,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双边贸易往来。
- 港口运营:中国企业通过合法商业合作,参与到巴拿马运河相关运营中,在港口管理、物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 扩建工程支持: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中,中国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设备供应,助力运河提高通航能力和效率,满足未来航运需求。
外交关系
2017年6月,中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高层互动频繁,签署了20多项合作协议,包括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为双方在巴拿马运河及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文化交流
多年来,中国与巴拿马之间的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成为巴拿马多种族文化的一部分,巴拿马政府还宣布每年3月30日为“全国华人日”,进一步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若巴方拟终止中巴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可能会面临以下一些有数据支撑的损失:
贸易领域
- 直接贸易额影响:2024年中国与巴拿马双边贸易额达120亿美元,若巴方终止合作,贸易关系受影响,按保守估计,贸易额下降20%,即每年减少24亿美元的贸易量,相关进出口企业将面临订单减少、产能过剩等问题。
- 贸易产业链冲击:中国对巴拿马出口商品涵盖电子、机械、服装等多个领域,以服装行业为例,若贸易受阻,可能影响国内约500家服装生产及配套企业,涉及就业人数约10万人,相关企业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运输等环节都将受到冲击。
投资领域
- 既有项目损失:中国在巴拿马的重大投资项目如岚桥集团投资扩建玛岛港,投资金额高达数亿美元。若合作终止,假设项目停滞导致资产减值30%,仅玛岛港项目就可能损失数亿美元。
- 潜在投资机会流失:“一带一路”框架下,原计划在巴拿马的新投资项目众多,涉及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预计总投资额可达10亿美元以上。巴方终止合作将使这些潜在投资机会落空,同时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和业务拓展也将受到限制。

航运领域
- 运河通航利益受损:每年约有1.2万艘船舶通过巴拿马运河,其中中国船舶占相当比例。若巴方终止合作,中国船舶通过运河可能面临更高费用或限制,假设运输成本增加20%,以一艘大型货轮单次通过运河成本增加5万美元计算,每年中国航运企业仅在巴拿马运河的运输成本就可能增加数亿美元。
- 物流供应链成本上升:巴拿马在国际物流供应链中具有重要地位,若合作终止,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物流运输可能需绕行,运输距离增加可能导致运输时间延长10 - 15天,物流成本上升30% - 40%,对中国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和产业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
人文交流领域
- 教育交流人数减少:“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每年有500 - 800名巴拿马学生来华留学,中国也有200 - 300名教师和文化交流人员前往巴拿马。合作终止可能使留学和交流人数减少50%以上,影响两国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
- 旅游市场萎缩:2024年有超过10万中国游客前往巴拿马旅游,为当地带来约5亿美元的旅游收入。若合作终止,中国游客数量可能减少80%以上,不仅巴拿马旅游业受损,中国相关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也将受到影响,如国内从事巴拿马旅游线路的旅行社可能减少收入数千万元。
以上数据只是基于假设的初步分析,实际损失可能因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但足以说明巴方终止合作可能给中国带来的多方面不利影响。
此次严正交涉彰显出中方对“一带一路”合作的珍视与维护合作稳定的决心。中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曾为双方带来诸多发展机遇,增进了民生福祉。中方期望巴拿马能审慎权衡,重新审视合作意义,秉持互利共赢的初心,避免因短视决策破坏长期友谊与共同发展根基,重回理性对话与友好合作的正轨,让“一带一路”继续成为连接两国的发展纽带,续写合作共赢的美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