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即是返自然,即是寻清福

六堡文化 2024-07-28 10:46:39

有间茶室,半点凡心,

半点禅心,交织成妙境。

凡心者,尘世之欲念、情思也。

吾辈生于烟火人间,岂能无凡心?

然过度沉溺,心则躁乱。

禅音者,并非钟磬之声,

而是内心宁静之回响。

室中静谧,茶香袅袅,心归平和,

半点禅音,祛浮躁,滤杂念。

01

慢煮生活

停下来,让心静神清,

暂且忘却心头的百般滋味,

拂去世间尘埃,

一缕茶香半点诗意越流年,

品一杯茶,心田就活了。

昔陶靖节先生有云: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茶之道,实乃返璞归真,

寻幽探微之径,

而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

焚香净手,一几一案,

此时,心若自在,则茶亦自在。

独坐静思,茶味愈浓,心更清幽,

品茗之真趣,尽在不言中。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

“饮茶须择清幽之地,

或山间松竹之下,

或清溪茂林之中,

或明窗静几之侧,

诚人生清福之所造也。”

松竹间,曲径幽。

晨光照,露水轻,悠然其间。

此间饮茶,不正是古人所向往的

隐逸生活吗?

便有了闲云野鹤之意。

流水潺,溪边石上,或坐或卧,

听溪声、闻鸟鸣,境自宁。

明窗静几,茶香袅袅,

唤醒了沉睡的心灵。

此情此景,饮茶,亦是一雅事。

茶解渴之物,更是心灵之慰藉,

精神之寄托。

于繁忙之余,偷得浮生半日闲,

一壶清茶,几卷诗书,

心灵休憩,思绪回收。

此等清福,非富贵所能及,

亦非权势所能得,

唯有心静如水,方能体会其中之妙。

有间茶室,把盏香茗,

是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追求。

人生短暂,

如苏轼在《赤壁赋》所言: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能于这有限的时光中,

饮茶,即是返自然,即是寻清福。

心若自在,则处处皆可为家;

心若清幽,则时时皆可品茗。

一杯清茶,是一份生命的超脱,

是一份生活的从容。

02

静坐得禅

很多人忙得脚不沾地,

静坐成了一个奢望。

王阳明道:“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

心烦气躁之际,诸事纷扰于心,效率必低。

若强为行事,恐事倍功半,徒劳无功。

何不暂歇片刻,静坐须臾?

哪怕十分钟,亦能收效甚佳。

静坐之时,心渐宁,神渐定。

如清风拂去尘埃,

似静水沉下泥沙。

思绪不再纷乱,杂念渐消。

煮一壶香茗,茶之清香,茶之韵味,

流于心肺之内,疲惫尽皆消散。

若能常以静坐自省,以茶涤心,

忙中偷闲,躁中求静,

自得处世之智,养生之道。

静坐之法,首先是坐姿,

求双手平放膝上,

背部挺直,闭眼闭嘴;

第二步,调整呼吸,使之平稳均匀。

至于环境、盘坐、立坐,

时间,各凭所好。

个人认为,静坐日日不断,

持久方显功效。

静坐之初,思绪繁杂,很难净空,

这是人性所致,不必强求,

如此能以一念代替万念,

假以时日,自然入静。

入静之妙,只在个人感受,

如能在脑海中不停反省,

时间久了,心胸自然廓然大公,

必有浩然正气灌注其中。

于茶室之中,凡心与禅心相和,

虽处苦中,亦能觉其美善,

能于烦恼中见菩提。

如《心经》所云: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凡心所感之多彩生活与温暖人情,

亦不离空性之理。

其美善者,暂现而无常,

不可执着,当以平常心观之。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禅心令吾辈不困于俗务,不迷于纷扰,

便是洞悉世间万象皆虚妄不实。

心不随境转,不为名利权情所牵,

破迷开悟,识得本心。

半点禅心,悟世事无常之理。

世间万物迁流不息,无有恒常。

不贪着于一时之得失荣辱,

心常安住于寂静之处,不为外境所扰。

故而于茶室间,半凡半禅之态,

能于尘世中自在而行,自得解脱之道。

【声明】文字内容转自“四宝斋红木家具”,仅供学习交流,感谢作者。

【温馨提示】

想要了解更多茶文化、美文、国学知识,

快速起步、全面学习六堡茶,

请关注“六堡茶微刊”同名微信公号

0 阅读:0

六堡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