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女星夏梦请周总理指示工作,周总理:你不要讲“北京话”

不可思议的想法 2025-04-12 15:21:10

1957年开春那会儿,夏梦正忙着给新电影做准备呢,结果又收到了一个好消息,说她要代表香港去北京,参加一个给好电影颁奖的大会,还得去中国影联的成立大会露个脸。这一下子把夏梦给乐坏了,要知道,她离开大陆都已经十年了。

夏梦,她是苏州一个大户人家的孩子,打小就长得跟她妈妈一样漂亮。五岁那年,她参加了上海的儿童摄影大赛,一下子就拿了个第一,照片还被放大摆在静安寺路那边照相馆的橱窗里,好多人路过都会多看几眼。等上了中学,学校每周都有两次文艺活动,慢慢地,夏梦就被吸引进去了,她开始琢磨莎士比亚的那些戏,话剧也成了她心头的大爱。

另外,夏梦一家对京剧情有独钟,这给夏梦的艺术之路增添了不少助力。夏梦的爷爷特别迷京剧,他的四个姑姑还都拜了京剧大师程砚秋为师。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夏梦小小年纪,13岁就敢上台表演,她演的王宝钏角色,真是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打动人心。

1945年,日本举手投降,上海结束了它那漫长得仿佛没有尽头的被占领日子。大家伙儿好不容易盼来了和平,正打算好好庆祝呢,可没想到,上海又掉进了一个新的麻烦堆里。钱不值钱了,东西价格噌噌往上涨,老百姓对战后能过上好日子的那点念想,全泡汤了。

那时候,上海的好多有钱老板和拍电影的大佬都跑到香港去了,这一下子就让香港的影视圈子火了起来,发展得特别快。

1947那年,夏梦和家人一起搬到了香港,并且报名了一所教会学校继续她的学业。在学校的日子里,夏梦迎来了在香港的首次登台亮相,她被校长选中,成为了英文舞台剧《圣女贞德》的主角。

那时候,夏梦对英语一窍不通,而且还得演个反串角色,这可真让她犯了难。校长硬是要她上,夏梦没办法,只能拿着剧本回家去琢磨。她老爸还挺上心,专门请了戏剧圈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来给她当老师。

登台那天,夏梦心里头那个忐忑啊,简直没法说。大幕一点点打开,也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从后头给夏梦加了把劲儿,她就这么晕晕乎乎地迈上了舞台。台下的掌声跟打雷似的,一下子把夏梦给震醒了,她赶紧跟着音乐,开始了自己的演出。

表演一完事儿,夏梦赶紧跑到后台去找她妹妹,一见面就直截了当地问:“咱这演出到底砸了多大锅?”

真棒,大伙儿都夸你呢,都说你模样俊俏,演技也在线,是个有前途的好苗子。夏梦的妹妹乐呵呵地告诉了她。

这次上台表演,夏梦真的让观众记住了她,同时,她心里也悄悄埋下了一个梦想。

1949年以后,香港慢慢变成了做华语电影的大本营,有个地方叫九龙,大家都说它是“东方的好莱坞”,离夏梦家挺近的,香港大部分的电影拍摄场地都扎堆在那儿。长城电影公司一开张,夏梦心里就痒痒的,想进去瞅瞅。

夏梦靠着一位在低年级的学妹帮忙,轻松地就进了长城片场的大门。她压根儿没想过,这位小学妹的老爸竟然是长城电影公司的老总。就这么一次简简单单的片场溜达,却让夏梦和长城电影公司有了扯不清的关系。

不久后,长城电影公司向夏梦抛出了橄榄枝,想请她为一部影片担纲英文配音。紧接着,夏梦收到了长城发来的试镜邀约,顺利过后,双方就签下了合同。打那以后,娱乐圈里便新添了一位艺名“夏梦”的演员。

1950年夏天那会儿,长城公司着手搞了个培养新人的项目,夏梦就成了香港“国语片”圈里头一个被捧出来的新面孔。没多久,夏梦在电影圈的活动上首次登台,她穿了身简简单单、就像隔壁家小姑娘那样的衣服,在一堆老前辈里头,那叫一个亮眼。

夏梦初次触电的作品《禁婚记》,直接在影坛上炸开了锅,让她一跃成为长城影业的顶梁柱。这不仅仅让她在影坛站稳了脚跟,更是火遍了内地、港澳以及东南亚,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华人巨星。

1957年那会儿,文化部搞了个优秀电影颁奖活动,夏梦头一回感受到了北京粉丝们的火热劲儿。夏梦从文化部副头头夏衍那儿,接过了优秀电影人的奖牌,当时她兴奋地说:

我深感祖国给的荣誉是最令人骄傲的,我打算向国内的电影人取经,尽全力打造出更棒的作品。

在中国电影联盟成立大会举办的时候,夏梦收到了一个消息,说是周总理和夫人要在中南海设宴,招待参加大会的十几位女演员,夏梦也在受邀之列。在这次宴会上,周总理夫妇跟夏梦深入聊了聊她的生活和工作状况,还特地嘱咐她几句。

做事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得看看香港和海外那边到底是啥情况,别一股脑儿地复制粘贴别人的做法。

夏梦在北京忙完所有事情后,就去了东北的好几个大城市逛逛。等她再回到北京,刚好碰上“五一”劳动节。这回,夏梦被邀请上天安门观礼。那场面真是太大了,让夏梦一辈子都忘不了,眼里一直闪着激动的光,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观礼活动搞完后,周总理在中南海跟港澳的代表们碰了头。聊天时,周总理特别随和,跟大家聊得很开心,还一块儿举杯喝了茅台。到晚上的联欢舞会,夏梦跟周总理跳舞时,趁机请周总理对他们的活儿提点建议。

你说这话带着点儿“京味儿”啊!你可是香港人,别老说“京片子”,得讲讲咱们“港式粤语”。周总理乐呵呵地说:“在香港这块宝地,能干的事儿多了去了,比如拍电影把海外华侨的心拢一块儿,传扬爱国精神。”

这次到北京,夏梦特别走运,周总理亲自送了她一幅兰花画。夏梦特别喜欢,一直把这幅画挂在自家客厅的墙上。

回到香港后,夏梦立马就忙起了《抢新郎》这部戏。因为这是她头一回拍彩色电影,为了让自己在镜头前的肤色看起来跟以前一样,夏梦开始过上了低调的居家日子,很少出门。

《抢新郎》这部电影在香港一上映,票房就火得不行,直接坐上了首轮戏院票房冠军的宝座。放映到最后一天,它的收入竟然顶得上92家戏院一整天的收入的一半。后来,这部电影又进军北京,一下子就在京城炸开了锅。有的影迷为了能看上一眼,硬是在外面排了一宿的队,就为买张加场票。

夏梦的好几部电影跑到海外放映后,立马就火了,她一下子就成了国内外影迷心中的大明星,就连李光耀都亲自接见了她。

1966年那会儿,夏梦33岁,她决定不再拍电影,带着全家搬到了加拿大,开始专心照顾家庭和孩子。过了三年,夏梦又带着女儿回到了香港,但这时候的香港电影圈已经没以前那么火了。夏梦铁了心不再回电影圈,于是她把心思放到了生意上,和朋友们一起开了家制衣厂,这生意还做得挺不错的。

1978年,国家开始搞改革开放,长城公司呢,也出了个通知,说要重新放映夏梦以前拍的电影,结果又火了一把。虽然夏梦心里头还惦记着电影这事儿,但她琢磨着,自己离开这圈子都十二年了,再回去也没啥必要了。

当夏梦正忙着家里和制衣厂的活儿时,廖承志那边派人过来说想让她再回电影圈。夏梦挺惊讶的,没想到廖承志还记得她。琢磨了好一会儿,她最后决定亲自去拜访廖承志。

1979年刚开始那会儿,廖承志请夏梦和她老公吃了顿饭。饭桌上,廖承志不停地跟夏梦说,希望她能重新回到电影圈,再为电影出点力。后来开了文代会,夏梦作为香港那边的代表,在这个大会上可真是火了一把,大家都围着她转。

文代会搞完的时候,邓颖超也被请去跟大家一块儿照了个相,留个纪念。想想22年前,周总理夫妇和十多个女明星拍的那张照片,再看看现在这些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艺术家们,心里头不由得多了几分感慨,觉得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人也老了许多。

0 阅读:11
不可思议的想法

不可思议的想法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