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南京军区的司令部里,一通电话掀起了波澜。
电话另一头,许世友大将满腔怒火,命令12军军长李德生立即前往南京。
他听说,李德生带领部队从浙江移防苏北时,不仅将当地的粮草和柴草“扫荡一空”,甚至连草皮都“带走了”。
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责难,李德生并未争辩,而是静静等待许世友火气消退后再作解释。
你有什么好骄傲的?
1960年,南京军区司令部的大楼里,值班的参谋们注意到,司令员许世友大将的脸色很不好看。
果然,下一刻,他手掌狠狠地拍在办公桌上:“把李德生给我叫过来,让他马上到南京见我!”
一旁的副官,见状连忙拨通了电话。
电话的另一端,苏北驻地的12军军长李德生刚结束早晨的例行巡视。
得知司令员的召见,他并没有过多言语,只是简单交代几句军务,便搭乘最快的一趟军车赶赴南京。
几个小时后,李德生一身风尘仆仆地走进了司令部。
办公桌后,许世友正坐在一把硬木椅上,见李德生进门后,直接生气质问:“你李德生有什么好骄傲的?你给我说说,是不是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
一连串质问让李德生不容喘息,但许世友的话还未说完。
“你们12军到底在搞什么名堂?移防苏北是去备战,不是去享受!你们带走浙江的东西,是打算把人家刮干净吗?说说,你们的干部是怎么教兵的!”
原来,许世友听说12军从浙江移防苏北时,不仅将当地的粮草和柴草“扫荡一空”,甚至连草皮都“带走了”,这怎么能不生气。
但面对这一场“狂风暴雨”,李德生却站得笔直,也没有开口说话。
他知道眼下这位司令员正怒火中烧,自己再多一句解释,非但无济于事,还可能把火烧得更旺,于是,他选择沉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许世友的语气逐渐从咆哮变得低沉,但言辞依然犀利。
“我告诉你,我许世友最讨厌的就是这种贪图享乐的作风!你到底是怎么搞的?”
这下,李德生终于开口了:“报告司令员,关于移防的事情,我有责任向您说明清楚,不过,我更相信您是一位讲理的人,等您火气消了,我们再慢慢聊。”
这一句话,没有让许世友的怒气再度升腾,反而让他的情绪瞬间缓和了几分,他也没有想到,李德生不仅没有反驳,连半点埋怨也没有。
“行,那你说吧,我听着”
见到时机成熟,李德生这才将12军移防的情况娓娓道来。
他讲到了苏北的黄土裸露、自然环境恶劣,也讲了军队带着草皮、粮草只是为了不给苏北百姓添麻烦,更讲了与浙江百姓的深厚情谊,
他说得条理清晰、事实清楚,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
许世友听完后,低下头沉思片刻才开口:“好,我知道了,看来我真得去苏北转转,看看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让李德生松了一口气,但脸上的表情依然没有任何变化,他知道,这场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了。
移防风波
这场令许世友愤怒,又让李德生被误会的事情源于移防。
12军在浙江驻扎了整整六年,在这六年中,军队与当地百姓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从共同抗洪到修建水利,从帮助春耕到协助秋收,12军的官兵早已融入了这片土地,成为了百姓心中值得依靠的人。
在他们即将移防的消息传出后,浙江的地方干部和百姓都感到非常不舍,为了给这些“军中亲人”送行,当地政府组织了一场欢送会。
宴席当天,几张长长的木桌在空地上摆开,席间的菜肴虽然谈不上丰盛,却是浙江当地百姓用心准备的招待。
许多干部和村民端着酒杯,挨桌感谢12军这些年对地方的贡献,有的百姓甚至端着一盘盘家常小菜,亲手递到军官手里。
但这场满载情谊的告别宴,却被传成了“骄奢淫逸”的“宴席”。
几杯普通的地方米酒,被夸张地形容为“美酒佳酿”;几碟腌制的咸菜、土豆烧肉,却被讹传成了“极品大餐”。
至于宴席的场面,也被传得铺张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人戏谑地称为“三级国宴”。
而那些从浙江移来的草皮,更被别有用心之人形容为“刮地皮”,这场原本充满真情的告别,最终变成了一场流言的起点。
至于“草皮”的携带,则是因为早在换防前,12军就对苏北驻防可能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研究。
浙江气候温润,土地肥沃,而苏北却干旱多风,气候多变,特别是驻军地区,土地贫瘠,连驻地周围能遮风挡雨的树木都不多见。
因此,为了保证官兵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军委批准12军在移防时,携带一定的生活物资,包括铺板、柴草和部分粮食。
这个决定,不仅是为了保障军队驻扎后的基本需求,更是为了避免到了苏北后对当地百姓造成额外的物资压力。
不过,这次移防中最为特别的安排,便是“草皮”的携带。
苏北驻地的地面黄土裸露,营房周围不仅尘土飞扬,还常常因为雨天积水成泥,导致环境极为恶劣。
考虑到实际条件,12军领导班子集思广益,决定从浙江挖取一部分草皮,用来铺设营房周围的土地。
一方面能够减少风沙侵袭,另一方面也能改善士兵们的生活环境。
这样的做法在当时既罕见又细致,既体现了对士兵的关爱,也展现了军队对环境适应的超前考量。
但正是这片片从浙江移来的草皮,加重了误会。
此后,类似的风言风语迅速在当地流传开来,并逐渐传到了南京军区的耳朵里。
身为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当时正忙于军区的整体布局规划。
他一听到这样的消息,顿时怒火中烧:“这还是人民的军队吗?这分明是贪图享乐的腐化思想!”
但事实上12军带来的粮草、柴火,几乎全是士兵们用军费采购的,以减少到苏北后对百姓的影响。
至于“草皮”更是为了改善极端艰苦的驻地环境,地方宴席更是自发的惜别之举,和所谓的奢华无关。
许世友的态度
许世友说到做到,他很快就来到了12军的驻防营地。
走进营地,迎接许世友的并非是传言中奢侈的享乐场景,而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士兵们穿着洗得发白的军服,有的在搭建新营房,有的在清理道路上的积水,还有人在搬运从浙江带来的柴草,用以填补营房里简陋的取暖设施。
接着,许世友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一口小锅上,几个士兵正围着锅台,拿着碗吃饭。
锅里煮的是简单的红薯和玉米糊糊,黄橙橙的一大锅显然没有什么油水,但士兵们却吃得津津有味。
随后,李德生带着许世友参观了营地的其他部分,他指着周围的草皮解释道。
“司令员,这些草皮是为了压住苏北的黄土,我们刚来的时候,风一吹,屋里屋外全是土,弟兄们连睡觉都被呛得咳嗽,考虑到改善环境,我们就从浙江带了一些草皮,避免当地百姓增加负担。”
接着,李德生又带许世友看了军粮仓库,许世友站在仓库门口,环顾四周,他能看到士兵们肩上扛着麻袋,将最后一批柴草分配到各个营房。
他的眉头再次紧锁,但这次并非因为不满,而是因为内心的复杂感情,原来,这些传言与事实相比,真是差之千里。
“我听说你们临走时,还举办了什么‘三级国宴’?”许世友语气平缓了许多。
李德生笑了笑,解释说是浙江的地方干部主动组织的送别宴席,席上就是些家常菜,‘三级国宴’这样的说法,真的是子虚乌有。
听完这些话,许世友沉默了片刻,他看了看四周,又低头看了看脚下的草皮,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自己误会了李德生,误会了12军,他忽然想起自己在南京司令部那一通火气十足的训斥,内心泛起一阵愧疚。
考察结束后,许世友拍拍李德生的肩膀说:“我算是服了你,你这老乡,不光能干事,还能忍气吞声,这要换了别人,我许世友这一通臭骂,早就回嘴了,没想到你小子脾气这么好。”
他半是打趣,半是感慨,眼里透出了一种对李德生的敬重。
李德生依旧平静,只是笑着回应:“司令员是为工作着想,我理解,我们12军能有今天的条件,靠的就是您的支持。”
离开苏北后,许世友在司令部的例会上提起了这次视察。
他对部下说道:“12军的条件比我想象得还要艰苦,带点草皮和粮草,根本算不上什么享乐,我要承认,我之前对他们有些误会。”
这句话在整个军区传开后,许世友的形象反倒更加威严,许多军官私下议论:“司令员不但敢批评人,也敢承认自己错了,这样的领导,谁能不服气?”
至于李德生,他对这场风波始终未放在心上,他明白,许世友的怒火背后,是对军队纪律和作风的严格要求。
正是这种严苛的性格,才成就了许世友那雷厉风行的军旅生涯,作为老乡和战友,两人之间的信任也在这一场风波之后,变得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