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牛钉子户”,2003年张口就要一个亿,苦等14年败给现实

资深人士说文史 2024-05-27 16:16:40

“不赔偿6套房和一个亿,打死我都不搬!”说出这句话的男人叫张新国,他在松江区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名人”,提起他,人们就会想起他的三层小楼。

事情还要从2003年7月说起,当时政府要扩建沪亭北路,规划区的居民们都沸腾了,要知道在中国,拆迁可是件比中彩票还要开心的大事。就在居民们欣喜签字时,55岁的张新国不干了。

01

张新国1948年生人,父母都是渔民,他很能干,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张新国成了村子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在建筑公司工作的张新国有钱之后做的第1件事就是盖自己的房子,他当时手里有20多万块钱,岳父岳母给了10万,这30万在当年是妥妥的巨款了,拿着这笔钱他在村里盖起了一栋占地400平米的小洋楼。

这栋小洋楼盖起来之后是村子里最好的房子,谁见了都要竖起大拇指夸张新国能干。刚开始,这400平住起来绰绰有余,但随着孩子们一个接一个长大成家,这栋小洋楼就变得有些拮据了,家里人也时常因为这件事吵架。

但也没法提分家,因为房子使用的土地,在张新国岳父名下,思来想去,他决定再往上盖一层。

02

2003年,拆迁的政策下来了,按照政府测算,张家可以拿到4套房子和270万的补偿款,即使放在我们今天来看,这都是一笔巨款,然而张新国却开心不起来。

在他看来,自己三层洋房绝对不止这么点儿拆迁赔偿,事情的关键在于宅基地,宅基地最初是张新国岳父和自己兄弟共有的,1915年办了土地转让证书,但当时的人们法律观念不强,虽然写了证书,可上面没有土地局的公章,所以这次土地转让行为只能算是个人行为,不具备法律效益。

这样一来,在拆迁的时候不能按照房屋的占地面积来算,只能按照张新国岳父个人名下的宅基地面积算,并且张家在盖房子之前在村委会登记的是2层楼,赔偿时只能按照两层来补偿。

这个政策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不少人会钻空子,一层上面加一层,就为了多得些赔偿。这种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在一开始建地基的时候,没考虑后期加盖,着急忙慌加盖几层,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房屋倒塌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当然张家不属于这种情况,他们的三层楼的小别墅造价不低,在一开始建房子的时候,就考虑了后期加盖,所以地基打的很牢固。

尤其是当张新国得知邻居家分了六套房子之后,他更是觉得愤愤不平,放出豪言,如果不按照邻居家的赔偿标准,绝不搬离。

03

张新国的态度让拆迁人员很是头疼,拆迁是按片区进行的,只要一户人家不肯走,那么整个拆迁工作就很难推进下去。为此他们一天天的上门走访,讲政策,说人情 可他就是不听,甚至还加码了一个亿的赔偿款。

无奈之下,拆迁工作只好改变了思路,重新规划了道路,绕开张新国一家,经过连续几年的施工后,整个片区被规划的井然有序,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大马路中间独立着的那栋3层小楼。

道路开通后,人们的生活方便了许多,张家人就惨了,早晚高峰时的喇叭声,吵得他们苦不堪言,更让他们恐慌的是时不时发生的交通事故,严重威胁了一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时候刚坐下准备吃饭,一辆车就直接从门外撞了进来。

张新国也向有关部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得到的答复都是尽快搬离。这时张家人开始后悔,为什么当初没同意拿钱搬走呢?

2017年,新上任领导再次走访张新国,想要解决钉子户问题,经过领导的好说歹说,张家人同意以4套房子和750万的补偿金搬离。

苦守14年,终于等来了事情的结束,在这十几年里,张家经历了老人离世,孩子搬离等事情,也算是拿了个满意的结果,可人生有多少个14年了,14年的提心吊胆,难道是金钱可以弥补的吗?

0 阅读:129

资深人士说文史

简介:资深人士说文史,带给你不一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