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女士43岁,2023年6月份,薛女士体检发现左肺上叶有一个9毫米的结节,结节的CT值为- 650HU。当时体检中心的医生仅让薛女士定期复查,所以薛女士自己也没太把这当回事。到了2024年4月,薛女士到长沙某医院复查,发现结节变大了。
左肺上叶的结节增大到了12×10毫米,左肺下叶还出现了多发实性结节,最大的为 4×3毫米。这次医生问了薛女士很多问题,并让薛女士3个月后再来复查。薛女士感觉不好,开始产生焦虑和害怕的情绪,常常半夜睡不着觉。

焦虑了3个月,2024年7月,薛女士在长沙某医院复查,做了增强CT。结果增强CT显示左肺上叶结节为12.6×10.9毫米。薛女士挂了某专家教授的号,专家建议服用了一个疗程的拜复乐盐酸莫西沙星消炎,之后两个月再复查。
薛女士照做,结果2024 年9月复查时,结节几乎没有变化。但薛女士还想着保守观察,专家便让薛女士春节后再来复查。薛女士等到过完春节,在2025年2月再次复查。这次,专家看了复查结果后沉默许久,开口就建议薛女士做手术切除。
第二天,薛女士去了另一家医院看医生,医生同样建议手术,还给薛女士推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薛女士考虑到这个肺结节手术算是小手术,就不太想用达芬奇机器人,毕竟开机费要3万起而且不能报销,

医生说胸腔镜手术报销后手术费用1万多点,薛女士觉得可以接受,于是就开始排队等待入院。经过19天漫长等待,到2025年3月上旬的时候,薛女士终于收到医院通知当天入院。入院后,薛女士缴费报到,当晚无事可做,就在医院刷了一晚上手机。
住院第一天,薛女士做了各种术前检查,包括抽血、彩超等等,晚上还出去吃了烧烤、喝了奶茶。住院第二天,得知明天手术后,薛女士溜回家吃了饭、洗了澡。晚上10点后,按照护士要求开始禁食禁水。
手术当天,下午3点半的时候才通知薛女士去手术。被推进手术室时,薛女士心里十分紧张,但仍表现的若无其事。到了手术室,麻醉医生推了一剂药后,薛女士瞬间失去意识。再醒来已是下午6点20分左右了。

当时薛女士在监护室,意识有些模糊,但能清楚看到墙上挂钟,心里第一反应是自己活过来了。之后,薛女士多次问护士自己能不能吃东西,实在太饿了。直到晚上9点多,薛女士才被允许吃东西,薛女士吃了一碗粥、一个鸡蛋,喝了一瓶牛奶,感觉还没吃饱。
手术后,薛女士本以为当天就能出监护室,结果在里面睡了一晚,第二天上午才被送到普通病房。当时,薛女士全身只有手术部位插了一根管子,感觉有些许不适但好在没有插尿管,整体痛感不多。

术后,薛女士的镇痛棒一直插着却没怎么使用,在监护室时薛女士还以为是镇痛棒起作用所以不痛,后来发现镇痛棒根本没开。不过虽然不痛,但薛女士感觉手术部位一直比较麻木,类似腿蹲麻了的感觉,医生说是手术切断了部位神经,过几天就会恢复。
住院期间,薛女士坚持深呼吸训练、排痰呼吸、吹气球。术后第三天就拔了管,出院了。出院后第三天,薛女士就能开车了,不过走路太急还是会气短,感觉很容易疲劳。另外,薛女士感觉手术部位还是麻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
最后,薛女士此次手术的总费用是3.2万,医保报销后自费1.2万,病理是良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