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称作“胆识过人”,孙权也特别看重他。唐建中三年的时候,唐德宗搞了个追封的事儿,追封成啥?就是大家常常提到的“古代六十四名将”。这里头除了像关羽、周瑜这些我们都知道的人以外,还有陆逊,我们都知道陆逊有个“火烧八百里连营”的典故。
陆逊的这一计谋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当时可牛了。不过陆逊家族这样的“兴盛”能维持多久?“火烧连营”之后又有啥结果?陆逊这位名将,在东吴处于啥样的地位?
一说到“三国”,大家首先就会想到战乱。陆逊在吴国军营里,他效力的肯定是孙权。在历史记载里,陆逊可是吴国开国的重要人物,必不可少的。陆逊出生在大族,这么看他也算是有特别好的先天条件了。
陆逊和孙权的联系有多深?这就得看看早期的陆逊了。陆逊他家可是江东的世家大族,家里当官的人可不少,而且官还都不小。可谁能想到,陆逊这儿出意外了,他爸早早地就没了,这样一来,陆逊就得为自己往后的路打算打算了。
后来,陆逊有叔父能去投靠,这样就和孙策有联系了。这时候的陆逊可不得了,陆逊在都尉这些职务上干得相当出彩,他的政绩都被孙策看到了。
孙策怎么会随随便便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分明就是一种看重,也是一种拉拢。陆逊出身又好,能力又强,自从孙权掌管江东之后,陆逊就一直跟着孙权做事。
陆逊这人,在治理江东的事儿上,能给孙权出不少好主意,在军事谋略方面那更是厉害得很。所以,孙权要是想把这么个文武全才的人留在身边,联姻这种办法是最实在的了。
都知道吧,在三国那段历史里,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老是打来打去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可复杂了。互相之间不停地攻打,这就是当时最明显的情况。
曹魏黄初二年的时候,陆逊一下子就用一场大火,把吴国在刘备那儿丢了的士气给重新找回来了,而且还把刘备打得那叫一个惨,损失老多了。
这仗刚开打那会,刘备领着蜀军一个接一个地扎营。当时刘备这边更占优势。为啥?之前孙权派人到刘备的营帐里求和,孙权这一低头,刘备就有点飘飘然了,结果可想而知,这求和没成,“战火就烧起来了”。
孙权就这么派出了陆逊,还有吴国的好多将领,这说明孙权这边的准备工作那是做得相当到位。可再看看刘备那边,他的准备工作好像做得更到位。
刘备走到哪儿就在哪儿接连扎寨,扎的寨加起来都有几十座了。再看看他的部队,那可真是应了“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为啥这么说?因为刘备用金银财宝和官爵一诱惑,其他势力很难不心动。
开始之后,刘备肯定不会第一个冲上去的。他先让吴班带着兵出战,带的兵有好几千。不过刘备这人很有计谋,他哪会就这么随随便便地去宣战。所以,他自己还带着兵去埋伏起来了,很明显刘备就是想让吴军自己掉进他设的圈套里。
可巧的是刘备碰到的是陆逊,陆逊也是个很有计谋的人。他一下子就看穿了刘备的部署,所以不会傻乎乎地去迎战,往陷阱里跳。刘备的计谋在首战的时候没起作用,可陆逊后来的攻击那是相当奏效。
他转守为攻,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了。接着,陆逊就带着兵朝着刘备的营寨进攻。陆逊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是顺顺当当的,虽说没迅速占优势,可也一直在不断地想办法、做努力。
接着,吴军的士兵个个手里都拿着火把,火把呼呼地烧着,那火焰可旺了,这还没开始真正动手,气氛就烘托起来了。他们朝着刘备的军营就把火把扔过去了,刘备这边一边抵抗一边往后退,而且是越退越远,陆逊就借着这个势头一个劲儿地进攻。这火势相当猛,吴军也不断地把蜀军的部队给打败,好多蜀军将领都一个接一个地丢了性命。
最后,刘备手底下,有一部分部队投降了,也有像刘备那样还接着反攻的,不过最后的结局已经很明显,就是刘备被打得大败。
就这样,陆逊的典故在后世被传颂开来,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陆逊的这种影响好像更多地牵连到他的子孙后代了。
二、陆逊的后代前文咱们能知道,陆逊那可是风光无限,大家都怕他。不过按照古代社会那种猜忌的情况来说,陆逊这么个权势极大的人,真的能被孙权一辈子重用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后来陆逊话语权没那么大了,最后生病去世,不过也算是善终。他的次子陆抗,在三国历史上也曾辉煌一时,也算是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老爸的遗志。
不过,陆抗的话语权和声望明显比不上陆逊。就算他努力进谏,刚即位不久的孙皓也很难听进去。那时陆抗看到的是国家内外动荡不安的局面,他一心想要安定局势。陆抗和他父亲一样,老是分析形势方面的问题,会看有利的地方,可更多看到的还是弊端。
不管怎么一个一个地列举,孙皓都还是不理不睬的。哪怕孙皓误信了别人,陆抗说的话也还是没有丝毫作用。这就看得出来,陆逊他们家以前兴旺过,可后来大多时候都是在走下坡路了。
陆抗的后代好多都经历了“八王之乱”,在那种特别危急的情况下被杀掉了,还有的被牵连到三族。
陆逊的评价挺复杂的,尤其是在“火烧连营”这事上。在古代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时期,战场上的战火难道真能和平解决吗?
《三国志》里有记载,陆逊觉得国家强大的根基在民间百姓那儿。百姓富不富,这事儿可太重要。要是一个国家的百姓还穷着,那这个国家也不可能强大到哪儿去。
这么一看,陆逊可把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看得相当重,就连分析形势方面的问题时,他都多次向孙权提醒这事儿。
陆逊的这一思想,不光在治国方面有所体现,在军事方面也是秉持着的。一开始,陆逊没多少权力,也不是军队里的主要将领,在复杂的军营里,没几个人真听他指挥的。
就在这个时候,陆逊不但强调了军令的重要性,还点明了其中的意义。在他看来,向着孙权那是必然的,为孙权巩固统治地位也是明摆着的事儿。不过,他也坚守一些原则,而且他对“民”的重视那影响可大了。
陆逊这人,别人对他的评价那是有褒有贬的。陆逊在历史上干的事儿可不少,这就很容易让人各种瞎想。就说“火烧连营”这事儿吧,死了老多的人了,这肯定给他自己还有后代招来不少麻烦事儿。
后来陆机说了:“祖父火烧连营八百里,这报应最后落到孙子头上了。”这说法确实有点道理,可在那又乱又复杂的古代,他们要保命的话能咋办?你们对这事儿又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