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这3个习惯

钱志亮谈知识 2024-12-18 16:08:58

教育家曼恩说:

“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日复一日坚持好的行为,让孩子一生受益,而一些不良行为不及时纠正,形成坏习惯,必然会阻碍孩子走向优秀。在教育中,家长们经常充满焦虑,担心孩子的未来。事实上,与其焦虑,不如把目光集中在可以把握的当下,好好观察、了解孩子,及时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养成好习惯。当孩子有以下这3种表现,家长就该警惕了——

0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有一位家长,曾拍下孩子独自在家写作业的过程。视频中,孩子没写多久作业,就开始用笔敲敲墙,玩玩门,在椅子上东摇西晃,思考人生,还有写作业时最经典的“行程”:上厕所。整个9分钟的时间里,孩子写作业用时148秒,其他用时362秒,看得人哭笑不得。注意力不集中,是幼儿园、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最常见的问题,让家长、老师们都十分头疼。通常表现为:多动、到处看看摸摸、不能静坐或静坐时间短;上课或写作业爱走神、发呆、东张西望、开小差;不能专心听别人讲话,或者听完就忘,容易受干扰。

畅销书《专注》的作者、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认为:“相比智商,专注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更大。决定一个人成就的第一因素,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程度,而是专注力。”现在这个时代,电子产品、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快餐式的娱乐到处分散人们的注意力,能够保持专注,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尤为重要。许多成年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长都在逐渐缩短,在需要专心学习和工作的时候,总忍不住打开手机看看。缺失了专注力,思维涣散,工作、学习效率会极大地降低。

观察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特点之一就是能充分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认真专注地听讲,写作业、阅读的时候也能够静下心,精神高度集中,因此学习效率很高。缺乏专注力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他孩子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对 策:培养孩子专注力,首要一点是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不要随意打扰孩子,尤其是在他专心写作业、看书、玩玩具、做自己事的时候。不要为了关心孩子,动不动去嘘寒问暖,送吃的喝的,这对孩子只是一种干扰,会破坏他的注意力。平时多让孩子进行阅读、玩乐高、拼图等需要保持长时间注意力的活动,少接触电子产品、短视频。

第二,家长可以给孩子定下规则,在规定的时长内完成作业,不能一直磨蹭、拖拉。有的家长是这么做的:和孩子商量好,写作业的时候,完整做完一门功课前,尽量不要离开椅子。这样不会对孩子限制过多,但保证了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集中注意力。第三,家庭中需要创造安静有序的氛围,经常生活在吵吵闹闹、纷乱的环境中,自然不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最后,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多给他讲故事、读绘本、亲子共读,孩子会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锻炼注意力。0磨蹭偷懒,自制力差

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不自觉:“做作业要大人守着,手机一玩一整天;睡觉、吃饭、上学都得催。总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着,否则,别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现。不止孩子管不住自己,很多大人也是一样:想减肥,管不住嘴;想运动,迈不开腿;想早睡,还是躺床上刷手机到深夜;想学习,买的书、课程却成了摆设······对于孩子来说,自制力与专注力同样重要,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很难完成自己设下的目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指出:“在童年和少年的早期,在7-11岁时,就要教会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还要让孩子们学会‘强制自己’的能力。若是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重新教育’的问题。”

很多家长总是埋怨手机、游戏,耽误了孩子。其实,那些不是主要原因,关键在于没有及早培养起孩子的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也不是从来不碰手机、不玩游戏,而是有分寸,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会在这些娱乐上花费过长的时间。他们通常都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并按部就班地执行。

自制力强的人,会通过良好的饮食和运动维持健康;通过读书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终身成长;能够抵制不良诱惑,让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自律与不自律的人生,必定是截然不同的。对 策: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关键有三点: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从行为习惯到生活、工作态度,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个总是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规律作息、不玩手机的家长,自己却懒散、熬夜、手机控,是没有说服力的,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孩子效仿。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应该首先努力成为那样的人,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人生的二次成长。其次,用规则代替说教。孩子的“自律”是由“他律”发展而来的,一开始需要家长的约束,制定相关规则,并坚定地执行。比如:只有周六周日可以看电视、玩手机,时长均不超过半个小时;每天晚上8点开始是阅读时间;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再吃东西、玩耍······当好的行为通过长期坚持,逐渐形成习惯,孩子便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

最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需要家长慢慢放手,给孩子自我掌控和管理的机会。在一些事情上,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自己做选择、做决定。比如放假了让孩子自己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自己决定要不要去同学家玩······一开始放手孩子可能表现得没那么好,但通过一次次的自我管理和反思,他会做得越来越好。

0三分钟热度、轻易放弃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

“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

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过了一年后再问,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为了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是否能坚持,有时候,会决定一个人走向平庸还是非凡。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对千余名天才儿童进行跟踪研究,总结发现,智商高的儿童成年后不一定成就就高。成就最大的,都对自己从事的研究工作充满信心,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持性;而成就少的正是缺乏这些品质,做事半途而废,遇到困难就放弃的人。在如今这个浮躁、快节奏、急功近利的时代,坚持性是一项十分难得的品质。有些人坚持练习书法,一手好字成为自己的名片,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有的人坚持学画画、钢琴,把爱好发展成特长,成为未来职业发展的“另一条路径”。

任何一件小事,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也能够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的耐心。能够坚持的孩子,通常都有着成长型思维,未来不管处在哪个阶段,不容易焦虑,不急功近利,更能脚踏实地接近自己的目标。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总是三分钟热度,经常放弃:喜欢一个玩具,没玩两天就厌倦了;不管上什么兴趣班,没上几节课就开始打退堂鼓,坚持不住了;

玩乐高拼图,遇到一点困难就觉得没意思,半途而废······这种表现如果一直没有改善的话,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发展。

对 策:家长应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用打卡、表格记录等方式,激发孩子的热情和行动力。当孩子在兴趣爱好或其他事情上感到倦怠、想放弃的时候,家长应当和孩子站在一起,接纳他的情绪和感受,然后想办法鼓励他继续坚持。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坚持的过程中给孩子创造正向的反馈和激励。比如把孩子画的画用精美的画框裱起来挂在墙上,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产生成就感、自信心,会有利于他坚持学习画画。或是带孩子参加相关的活动和比赛,获得的荣誉、褒奖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不管做什么事情,这种“好”的感觉,是孩子能够坚持的关键。此外,给孩子的任务难度应该适中,不要超过孩子的能力范围过多;帮助孩子学习把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清晰具体的小目标,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坚持。

0 阅读:5
钱志亮谈知识

钱志亮谈知识

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