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只是偶尔的不适,比如熬夜过度、低血糖或者起身太快,但大多数时候,睡一觉或者吃点东西就能缓过来。然而,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头晕却可能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频繁头晕,甚至伴随着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简直让人怀疑人生。

很多人一头晕,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于是,各种脑部检查安排上了,CT、核磁共振、脑血流检测,一套流程下来,结果医生却说:“没啥大问题。”这就让人困惑了,头晕得连路都快走不稳了,检查结果却显示一切正常?有人开始怀疑,是不是检查设备不够先进?是不是脑部血管有隐匿性问题没查出来?还是压根就是某种罕见病?
但其实,很多时候,这种频繁头晕的真正罪魁祸首,不在脑子里,而在耳朵里——耳石症。
一、耳朵里的“小石头”引发的大麻烦
耳朵怎么会导致头晕?听上去似乎没有逻辑,但如果了解一下耳朵的结构,事情就清楚了。人的耳朵不仅负责听声音,还掌管着人体的平衡,特别是内耳里的前庭系统,它就像一个高级的“陀螺仪”,随时监测头部的移动情况,帮助身体保持平衡。
而这个系统里,有个不起眼的小东西——耳石。耳石本来是安分守己的,乖乖地待在内耳的椭圆囊里,配合前庭系统的工作。但问题是,随着年龄增长,耳石容易“退休”,脱落成碎片,飘进半规管里。这下麻烦就来了,半规管的作用是检测头部的旋转运动,但耳石一旦掉进去,就相当于在一个高精度的传感器里扔了一颗小石头,稍微一动,耳石就会“乱飘”,错误地向大脑发送信号,让人误以为自己在旋转。这时候,人就会突然感觉天旋地转,甚至恶心呕吐。

数据也证实了,耳石症是中老年人头晕的常见原因之一。根据美国耳鼻喉科学会的研究,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大约30%的人在一生中会经历耳石症,而70岁以上的人群,这个比例还会更高。
二、耳石症的“阵发性”特点
更麻烦的是,耳石症的头晕常常是“阵发性”的,也就是说,不是一直晕,而是某个特定动作,比如起床、低头、抬头、转身时,突然天旋地转,过几秒钟后又恢复正常。很多人刚开始不当回事,以为是低血糖或者贫血,等到症状越来越频繁,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相比其他导致头晕的疾病,比如脑供血不足、颈椎病、心脑血管问题,耳石症在常规脑部检查里基本查不出来。CT、核磁共振这些检查,主要是看脑部结构异常,比如脑梗、脑萎缩、动脉硬化,而耳石这么小的东西,根本不会出现在这些影像里。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现象——很多人明明是耳石症,却在脑科检查上折腾了半天,不仅查不出来,还可能被误以为是焦虑症或者其他心理问题。
三、耳石症的诊断与治疗
耳石症的检查方式其实并不复杂,最经典的就是Dix-Hallpike试验。这个检查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医生让患者快速变换体位,比如从坐姿迅速躺下,同时观察眼球的震颤情况。正常情况下,眼球不会乱动,但如果是耳石症,眼球会出现明显的异常震颤,说明内耳的平衡系统被干扰了。有研究表明,这种试验的准确率可以达到80%以上,比很多昂贵的影像检查还要靠谱。

更有意思的是,耳石症虽然听上去挺吓人,但治疗方法却出乎意料地简单,不用吃药,更不用手术,关键就在于——复位。所谓复位,就是通过特定的头部动作,把飘进半规管的耳石“晃”回原位,让它老老实实地待在该待的地方。最常用的就是Epley复位法,这个方法就像是给耳朵做一次“摇晃大法”,通过一系列头部翻转动作,让耳石逐渐滚出半规管,回到原来的位置。有研究显示,Epley复位法的成功率高达80%-90%,很多患者做完一次复位,症状就能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消失。
四、耳石症的复发与预防
但问题是,耳石症容易复发。研究发现,大约30%-50%的患者,在一年内可能会再次出现症状,尤其是那些长期缺乏运动、睡姿不固定、或者有骨质疏松的人,耳石脱落的概率更高。
骨质疏松和耳石脱落有什么关系?这就和耳石的成分有关。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骨骼的成分类似,所以,骨质疏松的人,不光骨头容易变脆,耳石也更容易“碎裂”,一旦碎了,就可能飘进半规管,导致头晕反复发作。

除了骨质疏松,缺乏维生素D也可能增加耳石脱落的风险。韩国的一项研究发现,耳石症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而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耳石症的复发率。这背后的机制很简单,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代谢,维持耳石的稳定性,如果缺乏,就容易导致耳石松散,增加脱落的可能。

关于耳石症,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长期躺床不动,会增加耳石脱落的概率。很多人以为头晕了就该多休息,干脆天天躺着,结果反而让症状加重。这是因为,长时间不动,内耳的平衡系统缺乏适应训练,耳石一旦脱落,就更难自然代谢出去。所以,适当的头部运动,比如慢速左右转头、轻微的前后点头,反而有助于减少耳石的沉积,让耳朵的平衡系统保持灵活。
五、降低耳石症复发率的方法
既然耳石症容易复发,除了定期做复位训练,还可以从饮食、运动、睡姿调整等方面入手。研究发现,补充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牛奶、鱼类、坚果,可以增强耳石的稳定性。另外,保持适量的运动,比如快走、轻度瑜伽,有助于维持内耳的平衡功能。睡觉时尽量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比如长时间侧睡,会增加一侧半规管的耳石脱落概率。

最关键的是,一旦出现疑似耳石症的症状,比如起床或转头时突然天旋地转,尽快去做专业的检查,而不是在脑科检查上浪费时间,这样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根源,让头晕不再反复折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