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王震将军驰骋疆场,身体因此积劳成疾。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健康状况一直不佳,又经历了十年特殊历史阶段,始终没能得到充分的休养。上世纪80年代,"四人帮"倒台后,他心情舒畅了,身体也跟着慢慢好起来了。
1981年,王震身体刚刚康复,对久未归去的故乡格外思念。他立即启程,回到老家,在弟弟王馀美家中住了下来。王震原本计划回老家放松一下,但真正闲下来后却感到浑身不自在。第二天,他就对弟弟说:“我待不住了,得去县委看看。”弟弟王馀美笑着回应:“我早就猜到你闲不下来。”王震到了县委,仔细了解了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告诉在场的人:“光会种地可称不上好农民,能把种地、做小生意和家庭副业都干得好的,那才是真正有本事的农民!”
县里的头头们仔细听着王震将军的讲话,心里头翻江倒海,深受触动。离开县委大院,王震没有径直往家走,而是爬上了老家的杨梅岭。山坡上种满了庄稼,看着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王震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没过多久,王震就走到马站生产队的农田边,看到一位农民正埋头在地里除草。他主动上前和这位老农聊了起来,态度很亲切,顺便也问起了自己弟弟王馀美的情况。
王馀美是王震的亲兄弟,可这个弟弟一直让王震提心吊胆,他生怕弟弟仗着自己的关系胡作非为,惹出麻烦来。建国初期,王震被调往新疆工作。他弟弟得知哥哥当上了地方大员,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写信来,想让哥哥寄些钱回家,好把老房子翻新一下。战乱时期,王震老家的房子损毁严重,母亲和弟弟在残破的房屋里一住就是多年,始终无力修整。王震深知弟弟的困境,便寄了些钱给他,同时特别交代:“别因为我的身份就摆架子,或者欺负老百姓。你盖两间房,够住就行了。”
王馀美最终只建了两间屋子,虽然没有像之前计划的那样盖个大院子,不过好歹也算有了个落脚的地方,暂时不用为住处发愁了。王震之前要钱盖房子有过经验,这次他想从老农那儿打听打听弟弟的近况,看看弟弟有没有照自己说的去做。王震向老农打听:"听说你们这儿有个叫美佬子的人?"话一出口,老农立刻接道:"我们这儿没有美佬子,倒是有个叫美先生的。"在王震的家乡,人们习惯把年纪大的男人叫做"佬子",而"先生"这个称呼在过去多是指那些地主、恶霸之类的有权有势的人。
王震察觉到情况有些异常,赶紧追问道:"美先生这是在做什么?"老农讲:“那位美先生养的鸭子数量可不少,专门偷吃咱们生产队的粮食!”“这事儿就没人管了吗?”王震问道。“他兄弟在中央工作,谁还敢管他。”农民回答道。
那位老农没认出王震,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可站在旁边的王震却听得气不打一处来,他直奔区政府,找到当时的区委书记,说:“麻烦你把各个大队、生产队的干部和代表都叫来,我有事要跟他们谈。”大家聚齐后,王震把听到的事情讲了出来。有人觉得,不过是个名字而已,没啥大不了的,再说鸭子也吃不了多少粮食,所以都没太当回事。王震却表示:“不管是谁,擅自让鸭子吃掉集体粮食都是不允许的,必须受到处罚。”
王震决定把他弟弟养的鸭子都抓去卖掉,卖鸭子的钱先扣掉王馀美该赔的,再罚他一段时间不许养鸭子。他还放话:“以后谁再喊他美先生,就罚一斗粮食!”王震果断出手解决这件事,大家纷纷鼓掌叫好。当王震公布处罚决定的时候,有人偷偷把消息传给了王馀美。他很清楚自己哥哥的性子,二话不说就把鸭子全都送到了区大队,整个过程都积极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