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前长安街的前生今世

鶴鳴晴空 2025-01-16 15:23:53

尽管人流如潮,尽管拥挤不堪,但我们还是愿意到北京,到天安门广场,到长安街去一睹那雄伟壮丽的风采。

对于我们,只要是未曾去过的地方,它的任何一条街、任何一处景可能都是陌生的。

但在中国,有一条街,无论你是否去过,它都是每个人记忆深处的一部分。

这条街,就是北京长安街。

这条百年长街,是百年中国一条流动的血脉,已经融入了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身体。

长安街,名字来源于大唐的都城长安。

因为长安是十三朝古都,对中国历史有杰出的贡献。长安差不多也成了国都的别称。

长安,长治久安。

那么,这条街道为何会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第一街”呢?早在百年以前,长安街并不是一条“神街”,而且与平民百姓并无任何关联。在《游中轴·话北京》系列前面几期中,聊天安门广场时我们知道,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

他的面前有一条东起东长安门、西到西长安门的土路。

就是这条貌不惊人,东西长370米,南北宽15米的土路,隔开了封建皇权和市井烟火。

清朝时期,每逢皇帝经过长安街,那要“黄土垫路,清水泼街”。

而咱们寻常百姓呢,要想从西面的阜成门到东面的朝阳门,只能取道正阳门,要绕过半个城市才行。到了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的清王朝名存实亡了。

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把总统府搬进了中南海。

这绕半个城市的交通,给这位大总统带来了诸多不便。咱在前面《游中轴.话北京》第14集中聊过,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为了方便交通,大胆拆除了横亘在天安门与中华门(今前门)之间的千步廊。

又在南池子和南长街南端的皇城城墙上各开了三个券门,打通了两条皇城通向东西长安街的街道。从此,长安街成为名至实归的大道,居住在皇城下的百姓们,终于可以在这里自由穿行了。

而那时的长安街,却像梁实秋在《辉煌的北京》里所描述的那样:“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1917年,长安街修成柏油路面。

1924年12月17日,北平第一家电车公司在前门举行开车典礼,第一辆有轨电车在长安街上铛铛而过。

当时的北京共有五条电车线路,其中四条都经过长安街。

所以,长安街成为当时最宽阔、最热闹的大街。再后来,北京落入日本鬼子手里。

日伪军为方便军队通行,在内城的东、西城墙上各开了一个豁口,东边的叫“启明门”,西边的叫“长安门”。

这条横亘于城市中间的长安街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屈辱隐忍与坚持。1949年,北京回到人民的怀抱。

当百万人民解放军挎着钢枪走过长安街,走过东交民巷时,这条历经沧桑的老街迎来了曙光。

那“启明门”和“长安门”,也改为“建国门”和“复兴门”,寄托着“重建国家、复兴民族”的希望。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1949年10月1日,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典礼和阅兵仪式。

从那时起,长安街被赋予了独特的政治和文化意义,拉开改造和建设北京的序幕。据当时清华教授郑光中口述,长安街上的两个门,阻碍了游行队伍。他说:“军旗过时不得不低头,解放军同志特别生气。游行群众眼巴巴盼着到天安门看看毛主席,但游行队伍有时直到下午还过不了门,看不着毛主席。”

此后,拆除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的方案被提上议程,打响了“改造北京的第一枪”。

关于这长安左右两门呢,我们前面几期也聊到,确实是影响了阅兵和游行队伍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查看当时的图片。

1953年,长安街上的两座城门被推倒,东西延长到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牌楼已拆),长度增加到3.8公里,成为“十里长街”。1958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决定扩建天安门广场,把长安街建成“神州第一街”。

在其沿线建设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等极具政治意义的“十大建筑工程”。毛主席指示:改建天安门广场,气魄要大,要使天安门广场成为庄严宏伟,能容纳100万人集会的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按照这一指示,长安街开始大刀阔斧地改建。

广场建成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60米;

天安门前的马路要一百几十米宽,能够同时通过120人横列的游行队伍,东西长6.8公里。

除此之外,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宣部、铁道部、商务部等各大部委要在长安街建办公大楼。然而,之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和后来十年WG,长安街不得不停滞建设,但也见证了这数十年的风雨沧桑。1972年,尼克松访华,长安街成为最隆重的迎宾大道。

1976年,周总理、毛主席相继逝世,人们在长安街沉痛悼念时代伟人。2000年以后,长安街逐渐从东边的通州潞河广场,延长至西边的首都钢铁公司东门,总长度达到了47公里。2015年,长安街继续延长,西起门头沟三石路,东至通州宋梁路,全长达55公里,真正变身成了“百里长街”。当然,从十里长街到百里长街,长安街记载了百年中国的发展,也见证了不同时代的转变。1949年,北京市市长彭真站在天安门上对梁思成说:

“毛主席希望将来从这里望过去,要看到处处都是烟囱。”梁思成大为震惊。

1951年,他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占祥共同完成长达2.5万字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也就是著名的“梁陈方案”。他在方案中,计算了长安街的车流量,指出十年后的北京,将会像美国纽约的商业区一样拥堵。

他说,“政府中心若建在城内,尤其是若在长安街及天安门广场两旁,我们将无法阻止这现象发生。”另外,他还建议为旧都多保留一些有价值的城门、牌坊、琉璃宫门等建筑,构成北京城古老街道的独特景观。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对此极为反对:“您是老保守,将来北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您这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都成了鸡笼、鸟舍,有什么文物鉴赏价值可言!”为此,梁思成抱头痛哭,他的“梁陈方案”最终也被否决。1957年北京市政府在讨论长安街宽度时,梁思成批判“长安街不少于100米宽”的大马路主义:

“短跑家也要11秒,一般的人走一趟要1分多钟,小脚老太婆过这条街就更困难了。”彭真市长当即表态:

“你说我是大马路主义,我说你是小马路主义。将来的问题是马路太窄,而不是太宽,现在北京的汽车还不太多,等你们这些年轻人到八九十岁,北京有几百万辆车的时候,再看谁对谁错。”事实上,长安街拓宽的背后,也隐藏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北京市规划学会理事长赵知敬说:

“道宽能看出气势来。不过,当时处于抗美援朝后期,从战略上考虑,长安街被定为一块板的形式,必要时可以起降飞机。”……

俱往矣!

这些当年的是非对错已如往日云烟,而如今长安街以及那璀璨的夜色,俨然成为北京一道亮丽的风景。

有人说,“一条长安街,就是一部中国建筑史……建国以前中式,五十年代苏式,八九十年代港台,新千年西方,所以这条街上有最中国的建筑,也有最西洋的建筑。”它已经不仅仅是文化符号了,更是一个时代变幻的缩影。时至今日,长安街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神州第一街”。如果说,长安街是百年中国流动的景色,每个中国人对它深厚的情感,则是唯一不变的风景。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今日长安街的美景吧:

\

那今天咱们就到这里了。

0 阅读:10
鶴鳴晴空

鶴鳴晴空

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