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春,女儿给我买了一台买万利达DVD点歌机,里边预装了2万首歌曲,我有空就听,常听到半夜。其中有首歌曲,我非常喜欢,就是奥地利民歌《雪绒花》:雪绒花,雪绒花……小而白,洁而亮……永远为我的祖国祝福吧!耳边是优美的旋律,脑海中是“小而白,洁而亮”,像雪绒般的花,那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后来知道,这首歌出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曲名为《Edelweiss》,它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深祝福。
据说“Edelweiss”一词源自德语,字面意思为“高贵的白色”。在中文演唱时,“Edelweiss”被翻译为《雪绒花》,让人感觉非常美,但它在植物学上不准确,因为歌曲中歌颂的植物实际上是“Leontopodium alpinum”,在中国曾被译为“高山火绒草”,后来出版的《中国植物志》则译为“ 短星火绒草”。

刘延江主编《新编园林观赏花卉》


Edelweiss是奥地利的国花。它生长在阿尔卑斯山脉的雪线以上,这种环境要求植物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因此,它也成为了勇敢和坚韧精神的象征。
我很想见识这种美丽而又勇敢的花,可不能因此跑一趟奥地利啊。
没想到机会来得很突然,2018年8月上旬我到张北旅游竟然见到了它的亲姐妹“火绒草”,虽然不是本尊,但猜测它们的样子是很相近的,区别可能是短星火绒草的星状苞片要短一些。
我是在“草原天路”东段的布达拉宫观景台看到的火绒草。在此处它还处于默默无闻的地位,来往游人如织,却没人看它一眼,只有我蹲下来为它拍照。
它一蔟蔟地分散在草丛中,由于没有草高,很不起眼。不过很容易找到,因为它浑身上下都披着白雪般的绒毛。它的叶片上绒毛要薄一些,还能看到透出绿色,苞片、花冠则被雪绒包裹得严严实实,已如雪团一般。由于它身着“绒装”,容易着火,所以成了当地农民的引火材料。




火绒草属植物约有56种,我国有40余种,主要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虽然各种之间有细微的差别,但农民不管那么多,往往都叫它们“火绒草”或“火艾”。

“火绒草”之名出自1954年出版的《种子植物名称》(中国科学院编译局编订),该书中只介绍学名及中文名称,没作任何介绍。《中国植物志》除了介绍火绒草的生物特征,还介绍了它的别名,它在河北叫“火绒蒿”,在甘肃叫“大头毛香”,在内蒙古叫“海哥斯梭利”,在东北叫“老头草”、“老头艾”。

在台湾出版的《杨氏园艺植物大名典》中,火绒草属名Leontopodium的中名为“薄雪草属”,并解释说,其学名Leontopodium是由希腊语的Leon(狮子)与podion(足)组成的。“狮子足”是“指其头花位置与形象名之”。“中文薄雪草,以其为高山植物状名之”。火绒草种名leontopodioides的中文名为“类薄雪”,意为“似本属的”。
中国的火绒草虽然也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可地位却无法与它的洋姊妹相比,几乎是默默无闻。如果有小伙子学习奥地利人,也摘朵火绒草献给心仪的姑娘,准被扇耳光。

中国的新疆、西藏也有短星火绒草,我看了“植物智”中拍摄于新疆的此花照片,除了苞片短之处,也看不出有什么神奇之处,好像与听着《雪绒花》歌曲想象的那种花,完全不沾边。可就是这样的花在人家欧美,已被捧上了天。

短星火绒草
好在中国火绒草已沾了洋姊妹的光,也有了新的俗名——“中国的雪绒花”。名字一变,身价见长,顿时成了旅游观光的招牌,比如张家口蔚县因“空中草原”多火绒草,就自称“雪绒花之乡”。

中国的旅游景区都善于编故事,当火绒草成了景点的招牌,那它离成为中国故事的主角就不远了。或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听到许多有关中国火绒花的新故事。

另外,火绒草也是中药。1972年出版的《内蒙古中草药》就收载了火绒草:“火绒草 别名:老头草。蒙药名:孟根-阿给。……性味功能:味微苦,性寒。清热凉血,消炎利水。主治用法:急、慢性肾炎,尿道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