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被囚禁54年,去世后遗产6亿美元、几十栋房子,他哪来的钱

高泰聊娱乐 2023-01-28 13:38:02

张学良

前言

2001年10月,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病逝,享年101岁,美国银行公布其名下资产,他的财富数量令人震惊。

除了6亿美元的存款以外,他还有几十栋楼房和上百间平房。

要知道,从1936年遭囚禁,到1990年被释放,他整整被监视了54年,期间鲜少与外界联系,更没有从商做生意,那么,他到底哪来的这么多钱?

军阀时代,家财万贯

说到张学良,就不得不提他的父亲张作霖,张作霖是村里出了名的赌徒,后来被土财主赵占元看上,娶了赵家的掌上明珠,在老丈人的帮助下,他被安排当上了保长。

当时正值东北匪患严重,张作霖当了保长以后,组建队伍守护一方安宁,且从不作奸犯科、胡作非为。

数月时间里,张作霖逐渐把“保险区”扩大到附近二十几个村屯,他成了出了名的行侠仗义之辈,攒下不少家财。

张作霖

但当地的土匪却对他恨的咬牙切齿,1901年,趁着张作霖正在家“烹羊宰牛且为乐”,土匪头头金寿山联合多方势力趁夜偷袭,张作霖失了先机,被打得措手不及。

最后不得不被迫出逃,张学良就出生在这次逃亡的马车上,但这次栽跟头反倒给了张作霖飞黄腾达之机。

他带着的队伍来到八角台后,和张景惠、汤玉麟等人组成了“土匪武装队伍”,该队伍在张作霖的带领下,不仅财库丰盈,还都配备上了新式武器。

因为实力过于庞大,清政府无法剿灭,最后只能全部招安,张作霖从“辽西大土匪”摇身一变成为了清政府的军官。

张作霖改邪归正以后,辽匪、蒙匪全都被其清缴,官职步步高升的同时,他个人的金库也越发膨胀。

辛亥革命期间,张作霖极力维护清政府,打压革命势力,随后保安会成立,张作霖顺势当上了军事部长。

张氏帅府

借着维护朝廷的名义,张作霖在东北不断扩扩大自己的军事领地,靠着卓越的带兵打仗之能,张作霖最终成为东北奉天的“保护神”,

当时清政府为了笼络“东北王”张作霖,每年拨给他不少军费,张作霖的腰包越来越鼓,旗下的产业横跨多领域,比如煤矿、铁路、房地产等,一个比一个挣钱。

在张作霖的运筹帷幄之下,他在东北的商业帝国稳赚不赔,张学良此时被张作霖从老家接到奉天,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张学良年少时期

张学良不仅仅是军二代、官二代,更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背靠张作霖这棵大树,张学良还没成年,名下就有一家煤矿企业。

仗着父亲对他的偏爱,张学良花钱如流水,汽车、飞机什么新颖玩什么,为了能搞清楚这些东西,他还苦学英文,和外国人沟通一点问题都没有。

张作霖对聪慧的张学良寄予厚望,为了张学良将来能顺利继承他的一切,张作霖先把他送进军事学校,毕业后又亲自安排工作,把他送到部队里历练。

1928年,张学良28岁生日这天,他的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暗算,乘坐的火车发生爆炸,张学良收到消息后,赶赴医院见了父亲最后一面。

张作霖临终前,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交给了张学良,张学良一夜之间被迫成长,接过父亲身上的重担后,他带着东北军投奔了南京政府。

可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政局呈四分五裂之势,南京政府无法调动东北军,实际掌权人还是张学良。

据史料记载,靠着父亲打下的江山,张学良在东北每年税收可达1.5亿元,再加上张作霖积攒半生的财产,张学良几辈子都花不完。

但也正是归顺蒋介石以后,他的万贯家财朝不保夕。

老蒋关照,雪中送炭

张作霖在世时,东北军对日本人那是零容忍,在抗日上他不遗余力,也正是如此,日本人才会对他狠下杀手。

张学良对日本人也是恨之入骨,可蒋介石却不一样,他在中国内忧外患之时,一直秉持的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内”,面对日本的大举侵略,蒋介石不但不管,还转过头来大肆屠杀共产党。

1932年,东北全境沦陷,张学良无时无刻不在后悔当初对日本军的纵容,而他明面上的家业产业,也逐渐被日本人侵蚀。

张学良多次请缨抗日,都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也就是“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把蒋介石诓骗至西安华清池后,命东北军控制住蒋介石,随后周恩来前来商谈国共合作事宜。

在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这场兵谏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可是对张学良来说,他的人生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36年起,张学良就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囚禁生活,蒋介石出于对张学良的不放心,不管自己转移到哪里,都会一并带着他。

张学良虽然被软禁,但是生活水平丝毫没有降低,蒋介石每月都会给他拨一笔生活费,供其日常开销。

老蒋知道张学良喜欢西方那一套,所以张学良住的地方都是西式风格,沙发、席梦思、马桶、壁炉一应俱全,就连厨师请的也是中西餐都擅长的。

利用对张学良的优待,蒋介石得到了东北军的支持,但这都是权宜之计,等到蒋介石把张学良的东北军瓦解消化完之后,张学良就没有了利用价值。

老蒋每月给张学良的生活费一降再降,张学良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张学良虽然手里还有余粮,但钱都被冻结在了银行,他无权调配。

之前未被软禁时,张学良曾多次给共产党捐钱捐物资,蒋介石忌惮张学良,所以又怎会允许他在囚禁期间,和共产党攀上关系呢?

由奢入俭难,张学良不想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平时都靠宋氏姐妹接济,实在缺钱了还有好友宋子文的慷慨解囊。

宋子文是蒋介石的姐夫,但他却和张学良的关系更为亲密,张学良开一次口,宋子文就直接给他送去了十万元。

有如此富贵好友相助,张学良再落魄,也穷不到哪里去,更何况,张学良只不过是有钱花不到,并不是真正的没钱花。

珍贵字画,藏品拍卖

蒋介石败逃台湾之后,张学良也被转移到了台湾,他的全部家产也都随之转移,到了台湾,其中不乏一些名贵的藏品。

台湾和大陆无法相提并论,不管是吃的住的还是用的,张学良都不习惯,他自费买车买地、盖别墅、建网球场,生活忙得不亦乐乎。

但是他能有这么多的自由,还是因为蒋经国的厚待,蒋经国曾留学苏联,所以对共产党没有像老蒋那样有成见。

蒋介石和蒋经国

他对张学良更是十分尊重,将他看做自己的老师,所以蒋经国执政以后,随后谨遵老蒋临终警告,不能“放虎归山”,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放松了对张学良的监管。

“严加管束”的命令被解除之后,张学良心里也释然,直到1991年,张学良彻底被给与自由。

得到释放后,张学良又在台湾生活了4年,最终他决定移民美国,并决定此生再也不回台湾,所以托人处理了自己在台湾的所有资产。

其中,他在台北北投复兴岗三路70号的那幢宅子,就由他侄女代为出手,以近2亿新台币的价格成交。

除了变卖豪宅之外,最为重要的是他从大陆带到台湾的珍贵藏品,张学良的侄女将这些藏品全部交给了索思比拍卖行进行拍卖。

北宋画家谢元所绘的长卷《桃花》,开价在300万至500万新台币,明代王宠、文征明、陈洪绶、徐渭等名家的书画底价也均在150万至250万台币之间。

好友张大千亲赠张学良的画作有《湖山轻舟》《秋声图》和《水竹幽居》等作,求购者争先恐后,唱价声此起彼伏,它们分别被标定为950万、350万和520万台币的高价售出。

这场拍卖会,全程一共拍卖了207件文物,卖了1.3亿新台币,最后都归到了张学良的账户。

除了这些资产,到了美国以后,张学良还继承了前妻于凤至留给他的遗产,这些财富,多到张学良根本花不完。

张学良和赵一荻

前妻理财,遗产千万

张学良被老蒋软禁时,于凤至正在英国陪三个孩子念书,她心乱如麻,匆忙将孩子委托给英国好友之后,便独自一人踏上了归途。

于凤至好不容易打通关系,前去和张学良一起生活,但不幸的是,4年之后,她却患上了乳腺癌。

当时国内医疗水平落后,于凤至要想治病只能选择出国,在好友宋子文的帮助下,于凤至被送往美国接受治疗。

无奈之下,于凤至告别丈夫,又独自踏上了赴美求医之路,为了治病她先是被迫切除了乳房,这让她这个传统的中国女人一度抑郁。

之后,癌细胞扩散,她又不得不长期接受化疗,她整整和癌症奋斗了十年之久。

于凤至这个坚强的女人,不仅打败了癌症,还在闲暇时间学会了炒股,她本就是商会会长于文斗之女,在生意和金钱上极为敏感,摸清楚股市套路的她,凭借着“一进一出”赚了不少身家。

于凤至依靠炒股赚了钱之后,又将目光投向了房地产行业,不仅仅是在美国,香港甚至大陆都有其资产。

她在美国的50年,赚取的身价并不比张学良的家底少,可常年的异地分居,张学良身边早就另有佳人陪伴,最后,张学良给于凤至寄去了离婚协议,两个人和平分手。

但是,于凤至临死前心中最记挂的还是张学良,她曾许下两个遗愿,一是她的所有遗产全部赠给丈夫张学良,二是她希望将来能与张学良合葬在一起。

很显然,张学良只继承了遗产,并没有和于凤至合葬,与他葬在一起的是现任妻子赵一荻。

张学良移民到美国之后,前去于凤至的墓地探望,于凤至的这份痴情,最终只换来了一句: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

尾声

军阀时代,张作霖留给他的家财万贯,被囚禁后,老蒋关照,宋子文雪中送炭,珍贵藏品高价拍卖,前妻理财赠与的千万遗产,这些就是张学良6亿美元遗产的来源。

但张学良临终之际交代,他的遗产全部都捐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没有一丝一毫是留给自己的后代的。

一来其子女都已经长大成人,工作生活也都有了着落,并不需要他这个父亲的接济,二来这笔遗产还夹杂着政治因素,对子女来讲恐怕只会是祸非福。

思来想去,张学良捐给了与他有着良好关系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历史的研究又十分细致,对张学良而言,或许,这笔钱用在教育和传播中国文化上更加有意义。

哥伦比亚大学为此特意腾出一间陈列室,用来安置张学良的各种书籍。

张学良曾为保卫祖国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做错了很多事情,但无论他将自己的遗产捐赠给谁,这都是他的自由。

0 阅读:33

高泰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