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谨是一名道士,痴迷符法之道,日夜钻研、勤学不辍,可惜始终未得真传,没什么本事。

一日,张谨行至华阴集市买瓜,忽见卖瓜摊旁蹲着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双目无神,满脸饥色。他心生怜悯,当即买下瓜请老人充饥。老人也不客气,竟一口气连吃百余瓜,这般异举,令张谨直觉此人绝非寻常之人。

饱食之后,老人临行前对张谨道:“我乃此地土地神,感谢你的善意,把这个给你吧。” 言罢,取出一册古书,郑重说道:“此书专克狐狸鬼祟,望你潜心研习。” 话音刚落,老人身影就凭空消失了。
当天夜里,张谨借宿于村中野店。忽闻女子凄厉的哭喊声,询问店主才知,其女身患怪病,每至日落便浓妆艳抹,口中不停呼唤 “召胡郎来”,四处求医问药皆无果。

张谨从书中刚好学了几道符箓,便提笔绘制符咒,悬挂于房檐门窗之上。当晚,房檐传来怒骂声:“哪来的臭道士,竟敢多管闲事,速速滚蛋!” 片刻后又听那人恨恨道:“罢了,我先不与你计较!” 张谨见状,再添几道符咒,果然治好了店主女儿的怪病。店主感激不已,赠予数匹绢致谢。张谨收下厚礼,念及恩情,便决定多留几日。
几日后,两名奴仆打扮的人找上门来,自称德儿和归宝,原是崔家仆人,因主人罢官而无处可去,愿追随张谨为仆。张谨欣然接纳。待启程时,张谨将符法书册、行李尽数交由归宝背负。行至关口附近,归宝突然翻脸,恶语相向:“拿我当奴仆使唤,简直欺人太甚!” 说罢撒腿狂奔,转眼不见踪影。张谨惊怒交加,正要追赶,却发现德儿也已消失不见,随身财物尽失。

彼时秦陇一带战事正酣,关口戒备森严,无身份证明者一律处死。张谨不敢贸然前行,只好折返店主人家,如实相告。不料店主却疑心他撒谎骗财,不肯收留,将他送到了一位农夫家。此后,张谨被迫与农夫一同下地劳作,每日披星戴月,苦不堪言。

一日劳作间隙,他在大树下歇息,忽见树上出现两个小人,定睛一看,竟是德儿和归宝。二人嘲讽道:“给人做奴才,滋味如何?这符法书本就是我们遗失之物,如今物归原主,实在痛快!看你也遭了不少罪,暂且放过你吧。”

说罢,将张谨先前丢失的东西尽数抛下,临走还不忘调侃:“快回去吧,乡亲们还等着让你画符驱邪呢!” 言毕,大笑着消失不见。
张谨取回失物,再次来到店主家。经此一事,店主终于相信他身怀异能,又赠予几匹绢帛。此后,张谨带着财物返回家中,从此再也不画符了。
——出自《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五・狐九
故事里,道士张谨一心钻研符法却收效甚微,偶然救助土地神后获赠禁狐魅之书。此后,他运用书中符法为店主女儿治病,却遭遇自称德儿和归宝的仆人背叛,财物尽失。经历一番波折后,张谨最终放弃画符 。
故事稍显平淡,但主要是分享一下这几张插图。插图皆来自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太平广记》系列连环画。简洁流畅的线条,生动巧妙的构图,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如今看来,依然是一种享受。
乌里雅苏台地区
荷兰风车的构造,也体现了荷兰人的精巧工艺,典型的荷兰风车由石基、可旋转的顶棚和四片帆翼组成,荷兰风车磨坊主,通过转动顶棚来调整帆翼角度,以捕捉不同方向的风力,有些荷兰风车还配有"尾翼"装置,能自动调整方向迎风,最令人惊叹的是,荷兰人甚至发明了"塔式风车",将整个磨坊建在可旋转的基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