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不语,只是一味画破亿海报。”2月13日,《哪吒2》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元,中国影史首部百亿影片诞生!与此同时,《哪吒2》陆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市场上映,多地区预售火爆,一票难求。

▲当地时间2月8日,《哪吒2》洛杉矶首映礼在美国好莱坞中国剧院举行。(图片来自中新社)
回顾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技术进步、文化传承与创新呈现出一幅从萌芽到繁荣的波澜画卷。1922年,中国第一代动画人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在上海狭小的亭子间里,制作出了第一部带有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中国动画由此发端。20世纪50至80年代,中国动画迎来黄金期,《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作品让“中国学派”惊艳世界,水墨动画更是轰动一时。
“上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动画作品一直保持着独有的绘画特色,体现了花样繁多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剪纸片、木偶片、撕纸片、水墨片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法国已故汉学家纪可梅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动画电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类别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它有一百年的历史,而且它的影响力非常之大,在全球的动画电影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大闹天宫》。(图片来自动画截图)
说起纪可梅,她是著名中国电影研究专家、资深的中国动画迷,生前长期致力于中国电影、中国动画的保存收集、研究与传播。1979年,她创办了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CDCCParis),常年致力于在法国促进和推广中国电影,先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举办了几十次中国电影节及展映活动,为活动提供了数百部中国影片,为中国动画片、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
瑞士著名实验动画导演、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乔治·史威兹格贝尔曾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分享过自己对于中国动画的看法。“我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情有独钟,例如《大闹天宫》,这部动画片融合了中国古代壁画、皮影戏、年画和门画等民间艺术的元素,人物造型借鉴了京剧脸谱艺术,表演动作则汲取了京剧的精髓,从而突显出中国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中国动画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尤其是在中国动画学派发展的黄金时代,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动画短片。”

▲2022年8月5日,观众在北京科学中心参观中国动画百年展。(图片来自中新社)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在海外认可度显著提升,以《大鱼海棠》《姜子牙》《白蛇:缘起》为代表的中国动画频频入围国际动画节,在海外“圈粉”无数。“中国动画界诞生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佳作,积极拥抱新技术,为动画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中国的许多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乔治·史威兹格贝尔说。2022年春节档动画电影《熊出没·重返地球》在英国进行全球首映时,就吸引了英国汉学家、作家吴芳思及众多媒体嘉宾前往观看,他们对影片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正如《哪吒2》国际版海报配文所写,“破万重浪,跨千重山。穿梭世界,与你相见。”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动画将跨越山海,与世界相见。
参考中新社、《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中国电影资料馆公众号等资料
来源:汉学佳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