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最好别在子女家做这3件事,避免晚景凄凉

幕卷情感 2024-07-08 12:00:18

《傲慢与偏见》里写道:“感情应该受到理智的约束,做事总得有个分寸。”

老人在与子女相处时,仍需把握好分寸感。

做事时需考虑好前因后果,不可凭一时之快,而冲动行事。

人老以后,无论子女是否孝顺,都别做这3件糊涂事。

否则,不仅影响家庭和谐,而且对谁都没有好处。

背后不议论儿女是非

有句话说:“我们用两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生学会闭嘴。”

说话是一门艺术,而闭嘴更需要智慧。

因为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可能会惹出不少祸端。

唯有谨言慎行,方能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烦恼。

刘大妈自儿子儿媳结婚以来,一家人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十几年都没有吵过架。

前段时间,刘大妈突然生病,一直在医院里住着。

儿子儿媳守在床前,细心地照顾她。

三个月后,医生准许刘大妈出院。

这可把她高兴坏了,终于可以出门透透气了。

外面下着大雨,儿子劝她不要外出,但她坚持要出去溜达一圈。

谁曾想,一不小心,她把腿给摔断了。

看到此番情形,儿子儿媳都忍不住念叨她:“你刚从医院里出来,不让你跑你偏跑。现在倒好,人摔倒了,不仅要花钱,身体还得受罪。”

刘大妈就像一个犯错的小孩,默默听着孩子的指责,不敢多说话。

邻居来看望她,她忍不住对外倒苦水:“我出来一趟,不小心摔倒,给孩子们添乱了,被他们数落了一通。”

八卦的邻居隔天就把消息往外传播,还添油加醋地说:“刘大妈的儿子儿媳苛待她。”

没过两天,小区的老头老太太都在议论这件事情。

一天下班回家,刘大妈的儿子感觉背后有人在对着自己指指点点。

住在一个小区的同事,好心提醒他:“大爷大妈们都在讨论你们夫妻苛待老母亲。”

这可把儿子气得够呛,他找到刘大妈说:“以后你不许再跟外人瞎说,净给我们招黑。”

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后,刘大妈再也不跟他人议论儿女的是非了。

毕淑敏曾说:“人生活在关系中,如同沙粒沉浮在恒河中。”

很多老人喜欢聚在一起闲唠家常,拉近彼此的关系。

但碰上有心之人,会把事情颠倒黑白,加以传播。

这些话传出去,只会给孩子抹黑,让彼此心生嫌隙。

聪明的老人,说话做事会拿捏好分寸。

纵然心有不满,也会和孩子当面沟通清楚。

他们不会在背后议论孩子的是非,避免不必要的烦扰。

不搅合儿女家务事

有句话说:“执着是人之本性,放手是人之智慧。”

孩子成婚以后,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便是学会放手。

因为他们已然成立自己的小家庭,日常事务当由他们自己做主。

田刚和白糖计划年底结婚,两个人一直在看房子。

大概看了二十几套后,田刚便耐不住麻烦,不愿意再接着看下去。

白糖一个人又跑着看了30多套房子,最终筛选出三个合适的房源。

这天,田妈刚好路过他们的住所,便上楼来看看孩子们。

得知两个孩子正在讨论房子,田妈识趣地呆在厨房做饭,并不搭话。

两个人说着说着,便有些急眼。

田刚觉得,买房子没必要一步到位,当下就买离公司近一些的房子,上班还方便。

白糖则坚持,要买高品质的房子,不愿意随便将就。

两个人谁也不愿意退让,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话给顶上来了。

白糖说:“我前后看了五十几套房子,你在家里躺着,居然还敢挑三拣四。”

田刚也觉得委屈:“我虽然没去看房子,但是我是在公司加班,也不算偷懒啊。”

看到这情形愈演愈烈,田妈便招呼孩子们吃饭。

两个人气鼓鼓地坐在餐桌旁,谁也不愿意搭理谁。

田妈主动挑起话题:“你们要买房子,具体买什么样的,这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我不方便插嘴。但是田刚,你要向小糖道歉,她看了那么多房子很辛苦,你不该和她争吵。”

田刚不情愿地道了句歉,白糖的语气也缓和了许多。

没过两天,小两口便和好了,两个人开开心心地讨论着装修的事情。

田妈看着孩子们能够妥善处理自己的事情,整个人如释重负。

有句话说:“得体地退出,永远比不合时宜的出现更能赢得尊重。”

作为父母,与其强行闯入孩子们的生活,寻找存在感。

不妨退而求其次,点到为止,把决策的主动权还给他们。

因为小家庭里爆发争吵,是非对错很难分得清楚。

夫妻两人,床头吵架床尾和也是常态。

有时候,父母牵涉其中,反而会将事态扩大。

学会优雅地放手,小两口的问题,就交给他们自己去解决。

不插手孙辈的教育

亦舒曾说:“人老以后,企图干涉下一代的生活,是老年人最容易犯的错误。”

出于“爱孙心切”的心理,在孙辈的教育问题上,父母与子女难免生出争执。

但别忘记,孩子们有自己的教育观念,父母可以提建议,但不方便过度干涉。

小丽婚后不久便有了孩子小亮,他们全家人都为这个孩子的到来感到开心。

转眼间,小亮就长到了两岁,他变得十分调皮。

跟他约定好,不许乱翻家里的东西,小亮答应地好好的,转眼就忘。

有一天,他把家里的鞋子都扔在客厅,搞得客厅里乱糟糟的。

小丽没忍住,批评了他一顿,小亮奶奶在一旁看着很心疼孙子,但是也没有插手。

转眼间到了上学的年龄,小丽把小亮送到了幼儿园。

刚去的时候,小亮觉得幼儿园很新奇。

没过两天,他就开始赖床,不愿意早起去学校。

有一天早上,小丽给他穿好衣服,小亮坚决不配合穿鞋子。

这把小丽气得够呛,吓唬他说:“你要是不穿鞋子,就不许吃早饭。”

小亮听罢,光着脚丫子就跑到奶奶的房间。

奶奶看到他光着脚,便问他:“是不是妈妈让你穿鞋子,你不穿啊?你跑到我这里来告状,也是要穿鞋子的。”

小亮看奶奶如此坚决,便只好乖乖配合,穿上了鞋子。

接下来的几天,小亮还是会赖床。

他们一家人,轮番上阵劝慰小亮,但坚决不妥协。

没过多久,小亮便不再磨蹭了。

有句话说:“在教育孩子时,全家人要站在统一战线。”

因为小孩子是很聪明的,当他察觉家人的意见不一致时,他会主动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状态。

当老人干涉孙辈教育时,小孩子会躲在爷爷奶奶背后,寻求庇护。

时间久了,他们身上会滋生不良的习惯,难以改变。

因此,在家庭中,老人要学会为自己的孩子站台。

这样孙辈遇到问题时,不会再有侥幸的心理,而是会踏踏实实地改变自己。

有人说:“相处是一门艺术。”

人老以后,和子女呆在一起,需要格外注意相处之道。

无论子女是否孝顺,都别做这三件糊涂事。

不在背后谈论儿女是非,惹得孩子被人议论;

不再插手子女的家务事,影响孩子家庭和谐;

不去干扰孙辈们的教育,让小孩被纵容惯坏。

愿每一位老人都能学会相处中的界限感,做好分内之事,获得子女的敬重。

作者 | 幕卷·妮悠天天

0 阅读:0
幕卷情感

幕卷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