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汶川老照片:23世瓦寺土司年轻帅气,羌寨城门立神秘大鸟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4-06-16 15:22:48

2008年5月12日,一场罕见的特大地震,让汶川从此被世人铭记。

汶川,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有着2200多年的郡县史。汶川,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羌文化,神秘又厚重。

那么,历史上的汶川,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1917年,美国摄影师西德尼·D·甘博,来到中国汶川考察。他走遍了汶川的山川河流、少数民族村寨,拍摄了大量关于汶川地理地形和风土人情的照片。

下面就挑选其中二十几张老照片(原片是黑白照,上色修复了清晰度),共同感受100多年前汶川的壮美风光。一定会让你惊讶:过去的汶川原来这么美!

汶川海拔1236米,气候呈现多样性,可谓十里不同天。照片中是一个村落,名叫“桃关街”。桃关,实际上是松茂古道下九关中的一个关口。

这个村落位于山脚下平坦地带,房屋建筑古色古香。不少商旅在这里停留休息,路边堆放着很多货物。照片拍摄于1917年。

100多年前,汶川一个瓦寺土司内的景象。在小巷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碉楼,高度有39米。碉楼四壁设有瞭望窗和射击孔。

碉楼居高临下,能起到防御作用。同时,碉楼也是当时土司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如今,这座碉楼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照片中这座建筑,是绵虒镇(汶川县治所在)文庙的棂星门。三间四柱牌楼上,“棂星门”三个大字十分醒目。牌楼前有泮桥,泮桥非平常之桥,它横跨于千古至圣孔庙中的泮池之上。照片中的泮桥附近,长满了杂草,可见已有很多年没有人踏足。

这是位于文庙内的“魁星楼”。楼高四层,雕梁画栋飞檐高挑。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魁星神能保佑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成功。

魁星楼外面,有一堵高墙。上面写着“万仞宫墙”四个大字。“万仞宫墙”多建于文庙之前,象征孔子学问精深、德行高尚、思想深邃,非常人所能仰及。

1917年,汶川一处羌族村寨景象。村寨建在山坡平坦地带,有三四户人家。房子外面,是村民们开垦的荒地,地里的庄稼章德绿油油的。

不得不说,居住在这样的大自然环境里,那该有多惬意。羌寨,是建筑文化艺术的“活化石”,被人们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

在汶川城内一条街道边上,一名流动理发师正在为顾客理发。平日里理发师挑着扁担,走街串巷为人理发。挑子一头装的是理发工具。挑子另一头,装着火炉和脸盆。只要有人需要理发,他们可以随时停下来工作。

这座造型奇特的建筑,底部用石头垒砌而成,上部则是用木头修建,顶部覆盖瓦片。它是汶川瓦寺土司官寨建筑的一部分。汶川瓦寺土司官寨,始建于明代中期。汶川瓦寺土司官寨,是四川境内现存唯一的明代城堡式土司官寨。

照片中坐在台阶上的男子,是第二十三世瓦寺土司索代庚,旁边坐着的是他13岁的儿子索观澐。两人在土司官寨前拍摄的合影照。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二十三世土司索代赓,参加28军征战黑水死于维谷,索代赓之弟索观瀛则到卓克基承嗣土司。

在汶川境内一条山路上,一队马帮正在翻山越岭。马背上驮着沉重的货物,远处的山路,蜿蜒曲折,看不到尽头。在过去的汶川,马匹是最主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这张照片,应该是站在一座山头上拍摄的。

这张照片,拍摄于桃关附近。桃关,因核桃较多而得名。照片中一条河流在山谷中流淌。河道之上,有一根绳子,它是当地人过河的索桥。过河时将自己悬挂在绳索上,依靠惯性划到河对岸。如今的桃关村,是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下辖的行政。

在汶川境内的一条水流湍急的河上,一名男子将自己挂在绳索上,不断变换双手,使劲往前攀援,最终到达河岸上。在过去的汶川,像这样的绳索桥有很多。如今,很多大河之上,都建造起了现代化的桥梁。

1917年,汶川苏村郊外,一名女子正在放牧鸭群。她背着一个巨大的斗笠,手里拿着一根竹竿。

此时,地里的道观已经收割完毕,还有一些残留的积水里有鱼虾。这是放牧鸭群的最好地点。远处的地里,还有庄稼没有收割。有人正在地里劳动。

在汶川一座村寨外面,一名农民正在犁地。他使用的是传统的犁子,两头牛在前面拉。这种传统农耕方式,延续了数千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还能看到这样的画面。

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都已实现了机械化,耕种效率大为提高。不得不说,科学技术改变了生产力。

在汶川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里,一名老阿婆正在院子里晾晒谷粒,并用一个圆形的筛子,稻壳遗迹谷粒里的杂质清除出去。老阿婆如此大的年纪,仍在不辞辛劳地干活,真是让人佩服啊。

1917年,在汶川瓦寺土司官寨里,一名年轻的更夫,手里拿着一盏油灯,正在查看官寨内的安全状况。他目光如炬,眼神中透露着无畏和坚毅。

这张照片,拍摄于汶川一个羌寨内。门楼上方屋檐下,矗立着一个长着一对翅膀的木雕神鸟。双手抓着一条大蛇。在它身后,还有几个动物塑像。这个独特的门楼,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摄影师聘请的一个向导。他身体强壮,穿戴着民族传统服装和头巾。因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对当地的地形和道路十分熟悉。在村寨内一堵石墙前,摄影师为他拍下了这张照片。面对镜头,他脸上露出一丝羞涩的表情。

汶川当地一座村寨里,几名女子坐在门口,一边带孩子,一边忙着手里的针线活。仔细看,她们都裹着小脚。一个孩子靠在门槛上,看上去十分瘦小。这样的画面看上去很有生活气息。看到有人对着她们拍照,坐在门里的女子好奇地看着镜头。

在汶川当地一个村子里,摄影师看到,院内的屋顶上矗立着一根悬挂经幡的杆子。顶端四方形平台上,雕刻着一只鸟的造型。木杆下面,有几座白色的小塔。这张照片拍摄于汶川苏村。

1917年,四川汶川苏村一个村寨里。一户人家的二楼平台上,搭着一只木梯。踩着梯子能上到三楼。这种房子在当地村寨很常见,大多为土木结构。屋顶的泥土有些剥落,露出了里面的木头椽子,看上有些年头了。

在汶川一个村寨里,两名农民正在打谷场上忙碌着。他们使用连枷,不断击打堆放在地上的稻谷,经过不断地击打,稻子就能脱粒。在过去的南方农村,这种生产工具比较常见。而且,操作连也是个耗费体力的活。不过,看到稻子丰收了,他们脸上的笑容是掩饰不住的。

这是汶川当地一户人家,小男孩抱着弟弟坐在椅子上。房间内的陈设很讲究,桌子上铺着整洁的桌布,红木做的太师椅,后面的屏风上写满了文字。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户比较富裕的家庭。照片里的兄弟俩都很可爱,哥哥歪着小脑袋看着镜头。

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汶川苏村。在村头有一个简易的神龛。里面供奉着两尊泥塑神像。这种小庙,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一般都是土地庙之类的。这座神龛在村寨人心里地位很高,是寨子里的人心中的圣地,任何人都不能亵渎。

1917年,汶川境内一座村寨里,有一个小作坊,几名工人正在制作纱线。他们使用的是传统的制作工具。摄影师感到很新奇,拍下了这张照片。几名当地女子,看到寨子里来了外国人,也赶来凑热闹。照片右边,用石头垒砌的建筑,看上去像是一座碉楼。

1917年,汶川境内一条山路上边上,矗立着一座寺庙。庙内烟雾缭绕,看来香火很旺。石头铺就的路面,路人的常年行走,把石头磨去了棱角。一些挑夫放下担子,站在路边休息。道路的尽头,一座大山高耸如入云。

摄影师在汶川境内采风,在一座寺庙门口,他看到一名男子正在认真地给一名年轻人捉头上的虱子。在过去,人们留的都是长头发,加上不经常洗头,脑袋上生虱子是常有的事。在农闲季节,很多人都是相互捉虱子。门外面,一名背夫扛着竹篓正在赶路。

1917年,在汶川一座山头上,摄影师看到一座三间四柱三楼牌楼。由于年代久远,飞檐上的瓦脱落,露出了里面的木头椽子。背景里,青山在云雾中连绵不绝,犹如水墨画。

写在最后:1917年,甘博考察汶川拍下的这些照片,让我们看到了100多年前汶川的真实面貌,令人惊叹。如今,经历过磨难的汶川,经过汶川人的不懈努力,重建后再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汶川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33 阅读:12203
评论列表
  • 2024-11-10 11:55

    当时摄影机的高科技,令人感叹

  • 2024-07-23 12:50

    100年前[点赞][点赞][点赞]…真实!

  • 2024-07-15 08:31

    那个碉楼还在啊,经常路过看到的

    heart 回复:
    那是在九寨沟新修的羌寨
    刘立伟-立伟装饰 回复:
    我还以为是老建筑,原来是新修的啊,不过还挺像的,现在是个景区
  • 2024-08-12 23:54

    鸟呢。。在哪里[捂嘴巴]

    用户68xxx16 回复:
    有张照片有,你就没有细看
  • 2024-11-11 14:07

    汶川地震后不是有照片说这碉楼没塌吗?

  • 2024-11-11 11:28

    这些照片反应当时偏远城寨可要比满清统治下的中原地区活得好啊,穿着得体,也不像营养不良。

  • 2024-08-15 12:32

    不瘦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