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越南自称赢了中国,韩国教授都看不下去:用3条铁证拆台

多才柑桔 2025-04-19 13:50:34

【引言】

越南人的古怪之处在哪儿?就说1979年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吧,越南国内居然大肆吹嘘,说他们自己赢了,还特意搞了个展览,来纪念这个所谓的“大胜”。但奇怪的是,在这个所谓的胜利纪念馆里,愣是一个“中国”的字眼都没敢提。

你说,得有多大的胜算,才会连提对手名字都怕呢?没想到,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越南历史专家都忍不住了,一开口,寥寥数语,就把他们的那套理论批驳得一无是处。

【一、越南说自己赢了,还说得头头是道】

1979年的那场冲突,越南人现在管它叫“北部边防保卫战”。光从名字听,就好像他们是先挨了打、受了委屈,最后还成功反击了。你问对手是谁?他们不提。战斗过程咋样?含混不清。但结果很明确,他们取得了胜利!

河内越南那儿有个军事历史博物馆,我2015年的时候去参观过。那里面的一个展区小得不行,就摆了一溜看不清的照片,还有两套老旧的军装。在展区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挂着个牌子,写着“1975-2011年重建卫国时期”。感觉就像是随便提了一下,就放了几张照片在那,啥多余的解释说明都没有。

到了2019年,距离那事过了整整四年,那个展览区大变样了——它焕然一新,展板都换了新的,整个氛围也变得庄严起来。墙上挂满了各种宣传画和英雄的事迹介绍,其中还特别突出地介绍了一个叫黎廷政的士兵,称他为“在北部边境牺牲的第一位烈士”。

黎廷政竟然在1978年那会儿就牺牲了,正好是大战全面爆发前的好几个月。他的离去,被说成是战争拉开序幕的“前奏”,这种安排,真跟电影一开始那精彩的几分钟有一拼。

更厉害的是,那个展览讲的是中越之间的那场战争,但奇怪的是,从头到尾愣是一个“中国”字都没提。那对手是谁呢?没明讲,就说是“北边的边界那边”,说到敌人时,也就只用“??ch”“thù”这些词,感觉就像在说一场跟谁都搭不上边的小范围冲突似的。

越南政府那套说话方式,玩得真挺转。不提你姓甚名谁,也不说具体战场在哪,就一个劲儿地说“咱们多勇猛”“有人付出了”“最终咱胜利了”。这感觉就像讲《三国演义》,要是不提曹操和刘备,光说“有那么一群人干了一仗,最后咱们这边赢了”。

这种推广手段可不是心血来潮的产物。在越南,官方媒体、学者还有老兵们,经常提及的“胜利往事”,一年比一年被强调得多。对外头,他们讲的是“打退敌人进攻”,对内呢,就说的是“铁了心守护家园”。这么一听,越南在那场战斗中,好像真的书写了一部民族传奇。

但事实真相真的是那样吗?话说回来,中国过去那会儿,不管是打进去还是打出去,越南北部的那些城市都被炸成了废墟,好几十万的军队也是丢盔弃甲。这到底是怎么就被说成是“胜利”了呢?

那场战争的结果,到底谁取得了胜利,难道仅仅是由越南一方来定夺的吗?下面要聊的,是连韩国教授都无法忍受的三个疑问。首先,关于战争胜负的评判标准,是否真的只掌握在越南手里?这一点让人深感困惑。其次,那场战争的影响和后果,是否只反映了越南一方的意愿和说法?这同样值得商榷。最后,那些被广泛传播的战争故事和版本,是否都是越南单方面塑造的?这一点也让韩国教授等不少旁观者心生疑虑。

【二、韩国教授三句话,拆穿越南“胜利幻觉”】

不是说中国人的话有多重,而是外国人说话时才显得更有影响力。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这位教授,瞧着越南这些年越来越爱讲的“胜利故事”,实在憋不住了,站出来就是一顿批评。他简简单单三句话,就把越南那层薄薄的“自信”给扯了下来。

“你们连‘中国’二字都避而不谈,这哪里像是胜利者的姿态?”

这话直击要害。你声称胜利了,但在展览、资料和新闻稿中,却对敌方名字只字不提,连“中越冲突”这样的字眼都避而不谈,只用“北方边界冲突”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来搪塞。如果真的赢了,按理说应该大肆宣扬,树碑立传才对,可偏偏最关键的信息——对手,被刻意忽略了。就像你说自己赢得了一场拳击比赛,结果却不敢透露对手是谁——这哪是你赢了,分明是你心虚了。

越南的博物馆,那可是了解这个国家历史文化的好地方。里面收藏了好多宝贝,都是越南从古到今的见证。你一进去,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展品。有古老的陶瓷,上面的花纹精美得让人惊叹;还有那些古老的服饰,一针一线都透着越南的传统工艺。更别说那些历史文物了,每一件都像是会说话,讲着越南过去的故事。而且啊,博物馆的布置也特别讲究。灯光、展柜,都设计得恰到好处,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越南的文化氛围。讲解员也特别热情,会详细地给你介绍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所以啊,要是你想深入了解越南,那就一定得去博物馆看看。保证让你大开眼界,对越南有更深的了解。

换个说法来讲:“瞧瞧你们国内的媒体,一个个都闷声不响,这场战斗真的有那么值得吹嘘吗?”

越南的官方媒体在日常里对那场战争总是避而不谈,纪念日就悄悄地过,新闻报道也就提一句“缅怀革命先烈”,绝口不提具体的战事细节,更没有人胆敢去分析战果如何。你想啊,如果真是场胜仗,谁会藏着掖着不拿出来炫耀炫耀呢?

越南却走了“低调处理”的路子。就好比有个学生考试拿了高分,却藏着掖着,不敢公开成绩单,原因很简单——这分数禁不起细看。

最让人心痛的一句话是:“你连士兵的尸体都不管不顾,还觉得自己真的胜利了吗?”

这句话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战争结束后,中国主动收起了自家的战死士兵遗体,还多次想要把敌方的遗体送回去。反观越南那边,对中国烈士的遗体则是只字不提,也从未主动询问过双方战死者的消息,更别说提出要归还遗体了。

过了三十多年,那些越南的老兵们开始自己行动起来,去寻找当年战场上牺牲的兄弟们。可奇怪的是,越南官方却一直没啥动静,就像这事儿跟他们没关系似的。直到国内老百姓的议论声越来越大,他们才勉强出来说了几句场面话。

在打仗的时候,怎么处理好牺牲的人,不光是个讲不讲人道的事儿,更是直接体现出对胜负的态度明不明确。能不能把这事儿办好,很关键。

要是真赢了,为啥连给人收尸的胆子都拿不出来?那位韩国教授讲的那三句话,说白了就是:你既不敢吭声,又不敢明说,更不敢收尾,这能叫赢吗?

听完这三个问题,想必越南那边所谓的“胜利光环”得有点挂不住了吧?但话说回来,咱们得继续探究:中国当年那场仗,到底是为了啥?撤得那么爽快,难道真是“不行”了?接下来,咱们聊聊真实的收尾情况。

【三、打了就撤,中国到底想要什么?】

1979年那会儿,中国出动了好几十万大军,没费多少时间就突破了越南的边境防线,一口气往前推进了上百公里。谅山、老街这些重要的军事据点,全都被咱们给端了。干完这些事儿后,咱们没声张,悄悄地就收拾行装撤回来了。

从打仗的角度来看,这并非没取得胜利,更像是适可而止。目的并非是要占领越南,而是要给它个“提醒”。邓公在早些时候的国际交流中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小小惩罚,旨在让它长记性。”

为啥要对越南动手?其实原因挺简单的。那时候,越南有苏联在背后撑腰,就大胆出兵柬埔寨,老在咱们中越边境捣乱,想实现他们那个“印支帝国”的美梦。这不仅让咱们中国的南疆安全受到了威胁,还加深了中苏之间的裂痕。这场仗啊,其实咱们打的不是越南,而是要给苏联一个下马威,也得让东南亚其他国家瞧瞧。

那这场仗打完以后咋样了?越南那些边境上的城市,直接被炸成了废墟,啥基础设施都毁得差不多了,整个国家的战争储备经济也差点儿垮掉。最可怜的是,越南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经济一直不好,外交上也被人孤立,苏联那时候自己也顾不上别人,越南只能硬挺着,一直到改革开放刚开始那会儿,情况才慢慢有了转机,开始想办法转变方向。

说说中国这边吧,他们是一边战斗一边撤退,整个过程里,没多占一寸地方。战士们虽然牺牲得很壮烈,但战略上的目标还是实现了:越南那边之后再也没敢越线,苏联也不敢轻易往南边走,柬埔寨的问题呢,也开始慢慢往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了。

那么,要判断“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咱们得瞧瞧打完仗之后,哪一方被晾在一边、哪一方挨了罚、哪一方又不得不改弦更张。这样一来,结果就一清二楚了。

越南打着“守护北部边疆”的旗号,自以为赢得了一点民族自尊的幻影,但其实,他们为此付出了国家十年发展受阻的巨大牺牲。反观中国,虽然经历了难以言喻的苦楚,但关键时刻,该展现的实力展现了出来,该传递的信息也准确无误地送到了。

那场冲突,说白了就是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压根没想着留人在那儿,但却让越南沉浸在一个“胜利”的错觉里,这错觉四十多年都挥之不去。你说,越南天天宣扬的这种胜利,到底是夸它还是笑话它呢?

0 阅读:50
多才柑桔

多才柑桔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