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武则天召33岁男宠侍寝,一番温存后,突然下令:拖去乱棍打死

三岁千岁 2024-11-26 15:20:43

长安城内,夜幕低垂。明堂大殿内灯火通明,71岁的武则天端坐龙椅之上,眉头微蹙。她缓缓抬起手,挥退左右侍从,只留下一人——那个33岁的英俊男子。

"怀义,来。"武则天轻声唤道。

薛怀义躬身上前,跪倒在武则天脚下。武则天伸出皓腕,轻抚薛怀义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温存片刻后,武则天突然变了脸色,厉声喝道:"来人!将薛怀义拖出去,乱棍打死!"

侍卫们冲进殿内,将目瞪口呆的薛怀义拖了出去。他的惨叫声在夜空中回荡,很快便戛然而止。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武则天对这位宠爱有加的男宠突然下此毒手?薛怀义到底犯了什么滔天大错,竟让武则天在温存之后,毫不犹豫地将其处死?

武则天与薛怀义的相识

世人皆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却不知她晚年竟豢养了不少男宠。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薛怀义。这位33岁的年轻男子,究竟是如何攀上71岁高龄的女皇帝,又是如何在一夜之间从云端跌入地狱的呢?

话说薛怀义原名冯小宝,乃是洛阳一带的小货郎。这冯小宝生得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更兼能说会道,讨人欢心。一日,他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恰巧被一户豪宅中的侍女看中。那侍女芳心暗许,与冯小宝私定终身。

两人你侬我侬,难舍难分。谁知一日幽会,不慎被侍女的主人撞见。这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安定公主。安定公主本是唐高祖李渊之女,为保性命,主动请求成为武则天的义女。此时的安定公主正绞尽脑汁想讨好武则天呢。

安定公主见冯小宝生得俊俏,心中顿生一计。她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跪地求饶的冯小宝,脑中已有了主意。只听她说道:"小伙子,你可愿为我办一件大事?若是办成了,不但饶你性命,还能让你平步青云!"

冯小宝闻言大喜,连忙叩头道:"公主但有所命,小人万死不辞!"

安定公主微微一笑,道:"很好。你且随我来。"

就这样,冯小宝被安定公主带入宫中,献给了武则天。那时的武则天已是六旬有余,但依旧雍容华贵,气势逼人。她上下打量着冯小宝,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为了方便冯小宝出入宫中,武则天命他削发为僧,改名薛怀义。此举既可掩人耳目,又能让薛怀义借佛门之名行方便之实。更有意思的是,武则天还让薛怀义认了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为季父,这样一来,薛怀义在宫中便有了靠山。

从此,薛怀义可谓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他不但频繁出入宫中,还得到了武则天的特殊宠爱。武则天对这个年轻貌美的和尚可谓青眼有加,不仅赐予他高官厚禄,还让他参与朝政。

有一次,薛怀义向武则天提议修建白马寺。武则天欣然应允,还让薛怀义亲自监造。待寺庙建成后,武则天更是破例让薛怀义担任白马寺的主持。这在当时可是破天荒的事情,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议论纷纷。

薛怀义的得宠,不仅仅是因为他能说会道、相貌堂堂。更重要的是,他在武则天称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武则天想要登基称帝,但却缺乏正当性。薛怀义灵机一动,在经书中找到了"女子得天下,最终成佛"的例子,为武则天称帝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一举动可谓是正中武则天下怀。她不仅对薛怀义更加宠信,还破格提拔他为左威卫大将军、辅国大将军等高官。薛怀义俨然成了武则天身边最炙手可热的人物,连朝中大臣见了他都要礼让三分。

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薛怀义的青云直上引起了不少人的嫉妒和不满。有人暗中议论,说武则天老来昏聩,竟然宠信一个无名小卒。还有人说薛怀义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徒,根本不懂佛法。

对于这些流言蜚语,薛怀义起初还有所顾忌。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变得目中无人,甚至开始恃宠而骄。他纵容寺中僧人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朝中大臣对此颇有微词,但碍于武则天的宠信,也不敢多说什么。

就这样,薛怀义在武则天的庇护下,如日中天。他哪里能想到,自己的好日子即将走到尽头,一场灭顶之灾正悄然而至。

薛怀义的罪行与武则天的处置

薛怀义飞黄腾达的背后,实则暗藏祸端。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触犯了朝廷法纪,更是严重危及到了武则天的统治根基。

首先,薛怀义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大肆收受贿赂。他在白马寺设立了一个秘密机构,专门收受各地官员和富商的贿赂。这些官员和富商为了获得薛怀义的庇护或推荐,纷纷向他献上重金。据传,薛怀义在短短几年内就积累了巨额财富,甚至超过了一些世家大族。

一次,河南某县令为求升迁,送了薛怀义一批珍贵的玉器。薛怀义收下后,果然在武则天面前美言几句,那县令很快就被提拔为了太守。此事传开后,更多的官员争相效仿,使得薛怀义的权势和财富与日俱增。

其次,薛怀义还私自招募亲信,组建了一支秘密力量。这支力量表面上是为了保护白马寺,实则是薛怀义的私人武装。他们不仅在洛阳城内横行霸道,还经常欺压百姓,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有一次,薛怀义的亲信在街市上强抢民女,引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薛怀义非但没有惩治肇事者,反而动用关系将此事压了下去。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朝廷的威信,也让武则天的统治基础受到了动摇。

更为严重的是,薛怀义开始干预朝政,插手人事任命。他利用自己与武则天的特殊关系,经常在武则天面前进谗言,诋毁忠良,推荐自己的亲信上位。这不仅扰乱了朝廷的正常运作,还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普遍不满。

例如,当时的宰相狄仁杰就曾多次向武则天进言,指出薛怀义的种种不法行为。但薛怀义早已在武则天面前抢先一步,说狄仁杰妒忌自己得宠,所以才处处针对他。武则天一时被蒙蔽,反而对狄仁杰产生了疑心。

薛怀义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他暗中结交武则天的儿子李旦(后来的唐中宗),企图在武则天百年之后扶持李旦上位,以便自己继续掌权。他还私下联络一些反对武则天的势力,暗中策划着夺取大权的阴谋。

这些行为无疑是在玩火自焚。武则天虽然年事已高,但她的情报网络依然灵通。薛怀义的种种行为,早已被武则天的密探一一记录在案。武则天之所以一直没有采取行动,是因为她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终于,在那个命运的夜晚,武则天决定亲自试探薛怀义。她故意表现出对薛怀义极度宠信的样子,甚至暗示要将皇位传给他。薛怀义顿时喜出望外,以为自己终于要如愿以偿。

就在薛怀义得意忘形之际,武则天突然问道:"怀义,若朕将江山社稷交予你手,你当如何治理?"

薛怀义一时不察,竟脱口而出道:"陛下若真有此意,臣必当励精图治,革除弊政,使我大唐再现盛世景象!"

这番话无疑坐实了薛怀义觊觎皇位的野心。武则天闻言,面色骤变。她厉声喝道:"好个薛怀义,朕待你不薄,你竟敢有如此大逆不道之心!"

就在这时,武则天早已埋伏在殿外的侍卫蜂拥而入,将薛怀义拿下。武则天冷冷地看着惊慌失措的薛怀义,下令将其拖出去乱棍打死。

薛怀义的结局可谓是罪有应得。他的覆灭不仅仅是因为触犯了武则天的逆鳞,更是因为他的种种罪行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武则天此举,既是为了惩治薛怀义的个人罪行,也是为了警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薛怀义的死讯很快传遍了整个长安城。那些曾经依附于他的官员和富商纷纷噤若寒蝉,生怕受到牵连。而那些曾经被薛怀义压制的忠臣良将,则纷纷松了一口气,重新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深刻地反映了武则天统治晚期的政治生态,以及权力斗争的残酷性。薛怀义的覆灭,也预示着武则天统治时期即将画上句号,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武则天与张昌宗的关系

薛怀义的倒台并未让武则天放弃对年轻男子的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位新的宠臣很快进入了武则天的视线——张昌宗。

张昌宗出身寒微,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宫廷乐师。他生得面容俊秀,琴艺精湛,年仅十四岁就以其出众的才华进入宫廷。一次偶然的机会,年轻的张昌宗在武则天面前献艺,他那清雅脱俗的气质和精湛的琴技立即吸引了武则天的注意。

武则天对张昌宗的赏识很快转化为实际行动。她破格提拔张昌宗为右拾遗,这一职位通常只有高级官员的子弟才能担任。此举引起了朝中不少大臣的非议,但武则天对此置若罔闻。相反,她对张昌宗的宠爱与日俱增。

为了给张昌宗创造更多接近自己的机会,武则天甚至改变了宫中的音乐制度。她下令在宫中设立梨园,命张昌宗担任梨园使,专门负责宫廷音乐的演奏和教习。这一举措不仅大大提高了张昌宗的地位,也为他们的私密会面提供了便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昌宗在朝中的地位日益稳固。武则天不仅赐予他大量财物,还将自己的侄女下嫁给他。这种特殊的关系让张昌宗在朝中如鱼得水,很快就成为了武则天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然而,张昌宗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朝中不少大臣对这个年轻人的迅速升迁颇有微词。有人甚至在武则天面前进谗言,说张昌宗年少轻狂,恐怕难当大任。但武则天对这些言论充耳不闻,反而对张昌宗更加信任。

有一次,朝中大臣在武则天面前弹劾张昌宗,说他年纪轻轻就担任要职,有违祖制。武则天听后不悦,当场反驳道:"才能高者,年纪轻也可担当大任。况且,张昌宗才华出众,朕用他有何不可?"这番话不仅让那些弹劾者哑口无言,也进一步巩固了张昌宗的地位。

张昌宗也深知自己的特殊身份,他在朝中行事格外谨慎。与薛怀义不同,张昌宗从不干预朝政,也不结党营私。他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音乐创作和表演上,经常为武则天献上自己创作的新曲。这种做法不仅讨得了武则天的欢心,也避免了与朝中大臣的正面冲突。

武则天对张昌宗的宠爱,不仅仅体现在官职的提升上。她还经常赐予张昌宗珍贵的礼物。有一次,武则天甚至将自己心爱的玉如意赐给了张昌宗。这支玉如意是唐太宗赠予武则天的定情信物,她将其赐予张昌宗,足见对他的宠爱程度。

然而,张昌宗并未因此而忘乎所以。他深知自己的地位来源于武则天的宠爱,一旦失去这份宠爱,自己的处境将会非常危险。因此,他始终保持着谨慎和低调的态度,尽量避免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对张昌宗的依赖越来越深。她不仅在政事上经常征询张昌宗的意见,在生活中也越来越离不开他。张昌宗成为了武则天晚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这种特殊的关系也给张昌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必须时刻小心谨慎,既要满足武则天的需求,又要避免引起其他人的嫉妒和不满。这种处境让张昌宗常常感到疲惫不堪。

尽管如此,张昌宗依然尽心尽力地服侍着武则天。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与这位年迈的女皇紧紧绑在了一起。无论未来如何,他都必须坚持到底。

武则天与张昌宗的关系,在当时的朝廷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人赞叹张昌宗的才华和机遇,也有人对这种关系持批评态度。但无论如何,张昌宗的崛起,都成为了武则天晚年统治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段特殊的君臣关系,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局,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武则天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关系

随着张昌宗在朝中地位的稳固,他的兄长张易之也逐渐进入了武则天的视线。张易之比张昌宗年长几岁,同样生得俊朗不凡,才华横溢。武则天对这对兄弟的青睐很快演变成了一段复杂的三角关系。

张易之初入宫廷时,只是一名普通的宫廷侍卫。然而,他很快就凭借自己的才智和机敏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有一次,武则天在御花园散步时,不慎被石子绊倒。张易之眼疾手快,一个箭步上前扶住了武则天。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的敏捷,更让武则天注意到了这个英俊的年轻人。

从那以后,武则天开始频繁召见张易之。她发现张易之不仅相貌堂堂,还学识渊博,谈吐不凡。武则天常常与他讨论诗文、政事,甚至是军国大事。张易之的见解每每让武则天赞叹不已。

很快,张易之就被提拔为左补阙,这是一个可以直接向皇帝进谏的重要职位。这一任命引起了朝中不少大臣的不满。他们认为张易之资历尚浅,不应担任如此要职。然而,武则天对这些反对声音置若罔闻。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对张氏兄弟的宠爱愈发明显。她不仅在朝中大力提拔他们,还经常赐予他们珍贵的礼物。有一次,武则天甚至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对玉璧分别赐给了张易之和张昌宗。这对玉璧是唐太宗赠予武则天的珍品,她将其赐予张氏兄弟,足见对他们的宠爱程度。

然而,张氏兄弟的崛起也引发了朝中的一系列矛盾。一些老臣对这对年轻兄弟的迅速升迁颇有微词。他们认为,张氏兄弟不过是凭借美貌得宠,并无真才实学。这种不满情绪逐渐在朝中蔓延。

为了平息这些不满,武则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她命令张氏兄弟参与朝政讨论,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在一次讨论边境防务的朝会上,张易之提出了一个独特的防御策略,得到了在场将领的一致赞同。这次表现不仅证明了张易之的能力,也让那些质疑的声音暂时平息了下来。

然而,张氏兄弟的特殊地位还是引发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有一次,张易之在朝会上与宰相狄仁杰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争执的起因是关于税收政策的问题,但很快就演变成了人身攻击。武则天不得不亲自出面调解,这次事件也让朝中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尽管如此,武则天对张氏兄弟的宠爱并未减少。她甚至开始考虑让张易之担任宰相的职位。这个想法一经传出,立即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大臣纷纷上书,反对这一任命。他们认为张易之年轻气盛,缺乏治国经验,不适合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

面对这些反对声音,武则天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方式。她没有直接任命张易之为宰相,而是给予他同样的权力,但不给予正式的职位。这种做法虽然暂时平息了朝中的争议,但也给张易之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氏兄弟在朝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不仅掌控了宫廷的大部分事务,还开始干预朝政。这种状况引发了越来越多大臣的不满。一些忠心耿耿的老臣开始担心,张氏兄弟的行为可能会危及到唐朝的统治。

然而,武则天似乎并未意识到这种危险。她依然对张氏兄弟宠爱有加,甚至有传言说她想立张易之为太子。这个传言一出,立即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许多大臣开始秘密商议,准备采取行动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就在朝局日趋紧张之际,一个意外的事件发生了。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张易之突然昏倒在地。御医诊断后发现,他中了剧毒。虽然最终保住了性命,但这次事件让武则天意识到了危险的存在。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张氏兄弟的关系,也开始考虑如何平衡朝中各方势力。

这次刺杀事件成为了一个转折点。武则天虽然没有公开降低对张氏兄弟的宠爱,但她开始更多地听取其他大臣的意见。她也开始限制张氏兄弟干预朝政的程度,试图平息朝中的不满情绪。

然而,这种微妙的平衡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武则天年事已高,朝中各方势力开始为了权力继承问题暗中角力。张氏兄弟的命运,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危险的阶段。

张氏兄弟的结局

随着武则天年事已高,朝中各方势力开始为权力继承问题暗中角力。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的命运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危险的阶段。

神龙元年(705年)初,武则天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朝中大臣们开始频繁聚集,秘密商议后续的权力安排。在这个关键时刻,张氏兄弟的处境变得异常微妙。

张易之和张昌宗深知,一旦武则天驾崩,他们的处境将会变得极其危险。为了自保,他们开始采取一系列行动。首先,他们加强了对宫中的控制,严密监视着每一个可能威胁到他们地位的人。同时,他们也试图联络一些潜在的盟友,希望在未来的权力斗争中获得支持。

然而,张氏兄弟的这些举动并未逃过其他大臣的眼睛。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一群忠臣开始秘密筹划,准备在适当的时机除掉张氏兄弟,恢复李唐王朝的统治。

神龙元年二月,一个寒冷的夜晚,张柬之等人终于决定采取行动。他们首先联络了禁军将领,确保军事力量的支持。然后,他们派人秘密接触了李显(后来的唐中宗),说服他参与这次行动。

行动当晚,张柬之等人趁着夜色,带领一群禁军悄悄包围了张易之和张昌宗的府邸。张氏兄弟虽然早有防备,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还是措手不及。激烈的战斗很快爆发,张氏兄弟的亲信们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

在混乱中,张易之试图逃离,但被守候在府邸后门的士兵发现。他拔剑力战,但最终还是被乱刀砍死。张昌宗则被擒获,押送到了皇宫。

与此同时,另一支队伍闯入了武则天的寝宫。年迈的武则天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醒,但她已经无力改变局势。在大臣们的逼迫下,武则天被迫下诏,将皇位归还给李显。

第二天清晨,长安城内外贴满了告示,宣布李显复辟,重新登基为帝。张氏兄弟的党羽们纷纷被捕,其中大部分人被处死。张昌宗也在当天被押赴市场,当众处斩。

张氏兄弟的覆灭,标志着武周政权的终结。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政局的彻底稳定。复辟后的唐中宗李显很快就显露出昏庸无能的一面,朝政大权落入了其妻韦后之手。

韦后本是武则天的侄女,她继承了武则天的许多手段。她不仅掌控朝政,还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这种做法很快就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

神龙二年(706年),以李多祚为首的一群大臣再次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及其党羽。李显被迫退位,其弟李旦(唐睿宗)登基。这次政变被后人称为"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后,朝廷开始清算武则天时期的旧账。许多曾经追随武则天的官员被贬官或流放。张氏兄弟的亲属也未能幸免,他们的家产被没收,族人被流放边疆。

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未就此停止。李旦登基后不久就将皇位传给了其子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开创了唐朝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开元盛世"。

在这个过程中,武则天和张氏兄弟的故事逐渐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惋惜他们的结局,有人批评他们的所作所为。但无论如何,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印记是无法抹去的。

张氏兄弟的覆灭,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结束的象征。它标志着武周政权的彻底终结,同时也为唐朝后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权力的漩涡中,个人的命运往往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

0 阅读:0

三岁千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