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分肉忘了给车夫,交战时车夫把将军拉去敌营,由此诞生一成语

同同说 2023-04-01 09:17:49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动荡的时期,但这个时期,也有着中国最为璀璨的思想和文化。诸子百家相互争鸣,各家族、学派百花齐放,学术氛围盛况空前,史学家也称这段时期为“百家争鸣”。这段历史时期也有很多流传千古、耳熟能详的故事。

如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负荆请罪、齐国名臣田忌赛马、孙膑围魏救赵·····

除了以上妇孺皆知的典故,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就有一个,郑国与齐国、将领与车夫、贵族与底层的故事。

一.各自为政

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607年。郑国受楚国指挥,于是郑国举兵,攻打宋国,宋国便派出副将乐吕和主将华元,率领宋国军队前去迎战。华元是宋国非常出名的全才,华元能文能武,当过刺客,做过将军,甚至还做过外交家,他在宋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次大战让华元担任主将,说明宋国是以灭国的危机看待的这次战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管是古时还是现代,战争中不可忽略的战略就是食物,当然华元也深知食物的重要性。在郑国与宋国开战之前,主将华元为鼓舞士气,便命令庖厨杀羊开荤,以此犒劳将士,好在战场上击退敌人。

现在看来吃羊肉喝羊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两千多前奴隶制社会中,羊肉羊汤只有贵族才能享用,普通人吃到肉食就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吃羊肉更是无法想象,对一个处于底层的士兵而言,能吃到羊肉喝到羊汤,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

羊肉羊汤做好后,华元便把羊肉,分给了每一个即将奔赴前线作战的士兵,士兵们吃着羊肉喝着羊汤,自然是感激涕零,打着十二份鸡血上了战场抵御郑军。但是华元唯独没有把羊肉羊汤,分给自己的车夫羊斟,主将华元自然是无心之过,便以为一帆风顺,大吃一顿就待抵御大敌。

可车夫羊斟就不那么想了,没有吃到羊肉喝到羊汤,羊斟便把这件事记恨在心,他也非常地不高兴,可能这是一生中难得的一次吃羊肉的机会,而其他人都有,唯独自己没有,羊斟自然是愤懑不已。

不久之后,郑国和宋国便交战了,主将华元站在战车之上,车夫羊斟在后驾驶战车。这时车夫羊斟对华元说了这句非常著名的话:“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意思就是,之前分羊的时候是你做主,现在打仗,驾车就要我做主。

于是,羊斟便驾驭战车冲向郑军,华元根本没来得及反应,就身处于敌方军队之中了,华元也被生擒活捉。士兵们看见主将被抓,也四处溃逃,提前布置的军事战术一下形同虚设,将士们方寸大乱,郑军便气势汹涌,大胜宋军。

战后,宋国为了赎回被俘虏的华元,准备用近百辆战车和上百匹好马作为交换条件,以此换回华元。条件谈妥后,宋国刚把一半战车、马匹送到郑国时,华元就逃了出来,马不停蹄赶回宋国。

入城后华元立马质问车夫羊斟:“先生当时是不小心把战车驶入的敌营吗?”没想到,车夫羊斟率然直答:“不是不小心,我就是故意而为”。说罢,羊斟知道自己在宋国已无立身之地,然后逃去了鲁国。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一百辆战车、四百匹好马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宋国宁愿牺牲如此贵重的物资,也要换回华元。当然换回华元是非常值得的,那么华元为何如此重要,这里就需要讲一下华元其人。华元为宋国六卿之一,在宋国之地位堪称宋国元老,华元也在战火纷飞的诸侯国间,为宋国撑起一片天地。

其中华元最著名的功绩是达成了弭兵之盟,为宋国换来了短暂的和平局面。公元前579年,晋楚争霸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宋国大夫华元便巧妙结合自己与晋楚两国的关系,奔走于两国之间,从中斡旋,最后促成两国达成和解,为宋国为人民换来了短暂的和平与安定。

羊斟逃跑后,宋国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为了自己一个人的利益,宁愿背叛自己的国家,导致战争失败,致使大量百姓被无辜残害。”后人也对羊斟做出了尖锐的批评,唐代诗人郑薰,在其诗中《赠巩畴》写道:“淡薄贵无味,羊斟惭大羹”。

由此便有了羊斟惭羹的成语。

在华元和羊斟之间的故事中,所延伸出的羊斟惭羹成语还是很少见,而另一个广泛运用、被大众熟知的成语则来自《左传》:“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经过世人流传,慢慢演变成了各自为政这个成语,但成语出处始终于这里。各自为政讽刺着如今那些不考虑大局,只为私人恩怨而泄愤的小人。

大局观是一个领导者所必需具备的能力,普通人无不例外需要具有大局意识,无论是个人生涯,还是家庭生活,都应从长远考虑,在得与失的辩证思想中看待问题本质。而关于大局观的历史典故,则有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蔺相如和廉颇。

二.负荆请罪

公元前279年,秦国采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和策略,并于这年攻打赵国,秦军势如破竹,很快就击溃了赵军两万之众。这时秦昭襄王便邀请赵国惠文王前去渑池,共同商量停战,两国之间结盟,握手言和事宜。

赵惠文王收到和谈邀请时,内心十分害怕,蔺相如和廉颇就分析其中利与弊,纷纷劝赵惠文王前往赴会。惠文王便让蔺相如陪同前往渑池赴会,廉颇则护送至边境,到达边境临别时,廉颇说道:“大王这次会谈行期也就三十天,如果时间一到,大王还没有回来,就立太子为王,这样秦国就不会以大王来要挟赵国了。”

有了前几年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成功,再加上现在廉颇的肯定,惠文王悬着的心此时也放松了一些,此行的胆色也壮大不少。两人到达渑池,秦昭襄王已等候多时,一阵会见礼节后,秦昭襄王喝着酒便起了兴致,欲意赵惠文王弹奏琴瑟,说道:“我知道你喜欢鼓瑟,弹一曲给大家听一听”。

赵惠文王自然不敢推托,于是弹奏起来。秦王便让御史记录下这段事迹,并且详细写道:某某年渑池会议上,秦王命令赵王鼓瑟。蔺相如此时十分生气,认为这是莫大的侮辱,遂起,拿出一个瓦器,请求秦王击缶,蔺相如再三请求都被拒绝,这时蔺相如目光锐利的说道:“我只与你几步之远,你如果不击缶,就算掉脑袋,也要和你以死相博。”

秦王无奈,只好击缶应付,蔺相如便立马让使者记录下:某某年渑池会议上,赵王让秦王击缶。秦国众臣见没吃着好,就转移话题,齐声道:“今天赵王能坐在这里,和谈实在是不容易,请赵王拿出城池,献给秦王表示一下诚意!”蔺相如自然不甘示弱,机智答道:“赵王可以献出城池表示诚意,那么秦王也要拿出城池表示一下诚意吧!”

在这次会谈中,蔺相如智博秦国,两国唇齿舌剑,蔺相如也不辱众负,舌战群臣。这次和谈,蔺相如不仅为赵国争到了面子,挫败了秦国的嚣张气焰,还以圆润的方式促成了两国的和平关系。回国后,赵惠文王十分高兴,对蔺相如的欣赏更上一层楼,便封蔺相如为上卿。

蔺相如自此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廉颇就生了气:自己在外打仗,立下了数不尽的汗马功劳,结果吃力不讨好,现在一个文官就凭一张嘴,居然都比我的官职高一截,他蔺相如哪儿里比得上我廉颇!?

在赵惠文王刚上位时,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就是齐国和秦国,随后燕、赵、秦、韩、魏,五国合纵连横征伐齐国,齐国面对声势浩大的联军难以抗衡,最后大败,齐国国运至此兴衰成败已成定局。在这场大战中,廉颇长驱深入,打到了齐国境内,直取齐国阳晋,从此威震四海。

这话不久便传到蔺相如耳中,蔺相如为避免尴尬,就请假不上朝,免得见面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一次在大街上,蔺相如一如既往碰见廉颇就走,底下人便传道:蔺相见了廉颇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有那么害怕廉颇吗?

蔺相如便和大家说道:“秦王我都不害怕,我会害怕廉颇将军吗?赵国就我和廉颇将军能独当一面了,如果我俩闹不合的时期,传到秦国那里,秦王必然会乘机攻打赵国,那将是何等灾难啊!不是我躲着廉颇将军,而是为了赵国才这样做的啊!”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司马光曾评价道:“相如抗节不挠,视死如归,卒欺秦王而归璧于赵”。司马光的评价十分中肯和准确,在蔺相如的政治生涯中,视死如归、抗节不挠,这八个字就是蔺相如能如此成功的核心精神。其将相和中也体现了蔺相如的心胸豁达,不拘一格,其为相才,名副其实。

无独有偶,这话不久后也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本来还很生气,但听说了蔺相如这番话后,瞬间就冷静了下来,回到屋内坐下沉思许久:“为了自己的一口气,为了一个职位的高低,我竟然对国家利益置若罔闻,实在是不应该啊,还是蔺相深明大义呀!”

于是,廉颇当即脱下衣服,让自己的随从找来一大捆荆棘,背上荆条就上门和蔺相如请罪。蔺相如见状也急忙迎接,并为廉颇褪下背上的荆棘,两人对于这次和解心照不宣。

随后蔺相如和廉颇便在屋内促膝长谈,有了这番交心以后,两人从此便未闹过任何矛盾,甚至此以后两人更加团结,情同手足。蔺相如和廉颇的团结一心以及顾全大局的格局,也让赵国成为了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赵国也是最晚被灭的国家。

三.历史的意义

宋国的华元和羊斟,以及齐国的蔺相如和廉颇,无不以历史形象为我们彰明较著,华元和羊斟之间的含沙射影,对应了宋国这个小国的历史命运,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光明正大,也对照了齐国的流芳百世。

诸如各自为政、负荆请罪的历史典故还有很多,古人留下来的成语典故也可谓汗牛充栋,其中像负荆请罪这般的精彩成语典故,同样比比皆是,其内容之丰富程度,就如一本看不完的哲学书,教会了我们一辈子都用不完的人生哲理。

历史,通过文字记载而传承,但是其空洞的文字并不是我们要理解的内涵,以文字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才是我们所需要理解的核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1 阅读:156

评论列表

一切随缘。

一切随缘。

2
2023-04-03 17:11

噢噢噢哦哦看

同同说

同同说

想读更多,看更多细节,就来看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