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杨家将三代之后,就没出过什么大将?其实有一个致命原因

张飞吾祖 2024-12-23 13:30:14

明朝熊大木的《杨家将演义》是一部红遍大江南北的小说,曾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让杨家将被很多人熟知。

但这毕竟是一部小说,真正的北宋杨家将并不像小说里那般神勇。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是什么样的?杨家真的是满门忠烈吗?

杨家先祖“老令公”

在所有版本的杨家将中,所有杨家将的祖先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是“老令公”杨继业。

杨继业这个名字是后来才改的,而他的原名为杨业,至于他为什么突然会改名为继业,那就要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被宋朝灭掉的政权,是契丹人支持的北汉。北汉的开国皇帝是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弟弟刘崇。

这个刘知远闲来无事,开始猜忌自己的大将郭威,而且一出手就是狠招,把郭威留在都城的家人全都杀了个干净,一个没留。

而且刘知远还派来了刺客,刺杀郭威。幸好这个刺客仰慕郭威的为人,并没有对郭威下手,还把刘知远的计划全部说了出来。

得知真相的郭威火冒三丈,就算他再怎么忠心,也不能蒙受这不白之冤吧?于是郭威直接带兵杀了刘知远,并且建立了后周。

而此时刘知远的弟弟刘崇正在太原那边驻防,他听说这个消息后,并不愿意臣服于后周。于是他就向后晋的石敬瑭学习,选择了向契丹称臣。

石敬瑭自称是“儿皇帝”,刘崇要比他大一辈,他自称是“侄皇帝”。

有了契丹的支援后,刘崇带着自己的大将试图反攻后周,但是屡战屡败,他也只好放弃,开始坚守北汉这不太大的国土。

而此时最受刘崇信任的大将,正是杨业。此时的杨业已经是刘崇能拿得出手的最强将领了。刘崇为了与杨业绑定,还专门给杨业赐名“刘继业”。

北汉在这边岁月静好的时候,南边的后周可出了大事,后周的皇帝郭威去世了。

北汉趁机出兵,但是很快就被打了回来,因为后周有柴荣和赵匡胤两员大将,还有大量的人马。靠着北汉这点兵力,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他们的。

而柴荣虽然是个很厉害的皇帝,但是他也不幸感染了疾病,年纪轻轻便一命呜呼。

在临死之前,他将自己的孤儿寡母托付给了自己最信任的赵匡胤,结果他刚死没多久,就发生了“陈桥驿兵变”。赵匡胤“被迫”黄袍加身,抢走了柴氏孤儿寡母的社稷江山。

随后赵匡胤便将作战的重点放在了南方,花了十几年的功夫,把南方给平定了。

但是南方平定之后,赵匡胤的生命也来到了终点。

“斧声烛影”之后,宋太宗赵光义即位。赵光义上位之后,宋朝已经基本站住了脚,现在就只剩下一个北汉没有搞定了。

在宋朝猛烈的攻势下,北汉就算有契丹撑腰也没用,赵光义很快便抓到了后汉的皇帝。

但是赵光义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抓他,而是要收服杨业。

就算北汉已经灭亡,杨业依然在率领军队抵抗宋军,并且誓死不降。赵光义没办法,只得让后北汉的皇帝亲自来劝降,杨业只好听命。

杨业投降之后,得到了赵光义的高度重视,并且被封为“令公”。

已经投降的杨业自然不能再用“刘继业”这个名字,赵光义就为他改回了杨姓,但是继业这个名字却被保留了下来,于是“老令公”杨继业就出现了。

杨继业成了宋朝的大将后,依然镇守在北部边疆,与辽军作战。

杨继业的军队每次出征,都令辽军心惊胆战,到后来辽军一看到杨继业的军旗就要逃跑,因此宋太宗十分信赖他。

但是杨继业的成功让其他的将领很没面子,因此有些将领故意不服从指挥,导致杨继业打败仗。

还有的人上书诬陷杨继业,或者是故意挑杨继业的毛病,但是宋太宗却很精明,他知道杨继业不可能做出这些事,所以根本就没有相信他们的谎话。

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宋太宗召集大将,准备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北伐,把北方的大片失地都给收回来。

但是这一次他用错了人,他把潘美任命为了主将,杨继业只是一个副将,这就导致北伐时出现了很多低等错误。杨继业也因此中了辽军的埋伏,不幸被俘。

辽军想让杨继业投降,但是办不到。杨继业一句话也不说,嘴也不张,绝食三天把自己活活饿死了。

“真正的英雄,是连敌人都钦佩的勇士”。杨继业死后,辽国为他盖起了一座“杨无敌庙”,用来祭祀杨业。

之所以称他为“杨无敌”,是因为杨继业战斗一生,很少战败,每次出战都能获胜,而且这个绰号从北汉那时候就有了。

子继父业杨家将

杨继业还没去世的时候,他的二儿子先他一步为国捐躯了。

他一共有七个儿子,只有长子杨延昭的官职比较高,其他的五个儿子的官职都不高,因此只有杨延昭继承了父亲的职责,镇守在了边疆。

杨延昭在北疆抵御辽军时,颇有杨继业的风范,宋太宗还因为此事赏赐过他。

杨延昭享年五十七岁,他病逝在任上后,他的儿子并没有来接替他。而且他的三个儿子里,只有杨文广一人是军中将领,并且没有什么出色的战绩。

而杨文广的后人,连一个当兵的也没有,杨家将也就此衰落了。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将门虎子的传统为什么只传了三代就终结了?

前面我们提到了,赵匡胤是通过兵变,从孤儿寡母手里夺来了江山。

因此,赵匡胤很害怕自己手下也来个什么李匡胤、孙匡胤,于是他通过“杯酒释兵权”,将这些将军的兵权全都拿了回来,让他们没有本事谋权篡位。

但是这还不够,宋朝一直在压制武将的地位,一品的武将真不一定比三品文官的地位高,而且文官还有“免死金牌”,武将却没有。

这就刺激了更多的人弃武从文,愿意当武将的人却越来越少,真正的大将也就越来越少。

杨文广后来也是被一位有能之士看中,才有机会上了战场,而且他打的也不是辽国,而是西夏。

因为当时的宋辽两国之间,已经进入了和平时期,根本没仗打了。

没有了兔子,这些猎犬自然也就不需要了,因此,不光是杨家将,整个宋朝也再难出大将了。

杨家将的没落并非他们家的人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北宋这个朝代出了问题。

宋朝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选择了“重文轻武”,导致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显得特别憋屈。

由于受到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就算是杨家,想再培养出一个杨家将,也是难上加难。

0 阅读:17

张飞吾祖

简介:历史爱好者,研究中内外历史数十年,小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