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行杂记随感(3)

叶青谈情感 2025-02-12 18:11:04

北欧行杂记随感(3)

9

孩子的天堂。也许因为生活悠游、生存压力小、孩子的教育医疗一切由国家全包还另有生育奖励的缘故,感觉所到几国、尤其是丹麦的年轻人,好像比较爱生娃。

所到之处,在街上常常可以看到年轻父母肩着、抱着或推着、拖着(自行车上有前置、后置带娃小包厢,还是双排座),带几个娃出游的场景。那情景实在温馨。我纳闷:工作日怎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父母双双带娃在外嬉游的,难道他们不用上班挣钱的吗?女儿说他们生孩子后的产假特别长,而且是男女双方都有的。

在那里较少看到隔代带娃的老人,偶尔看到一两个,就觉得很稀罕,这跟我们国内也是很不一样的。

在北欧的十几天,也的确体会了他们社会的孩子为大。除了机场登机时主动把带孩子的我们一行喊出排队队伍,视同商务舱乘客享受优先权,飞机上还专门为孩子特送食品和礼物。

一车推仨娃

宝爸带娃出游

幼儿园老师带学生出游

一娘带四娃出游

一家6口游博物馆

10

若论城市建设的硬件设施,北欧其实不一定比我们先进多少,有的甚至可能还要滞后点,因为我们有些城市毕竟后来居上。比如公共厕所马桶的感应式冲洗,感觉上海的公共场所厕所基本普及了,但斯德哥尔摩和哥本哈根所到旅游景点和机场,都还是手动的;到了冰岛,才发现有感应冲洗。

斯德哥尔摩火车站的休息处,晚上有明显是流浪汉的人过夜 ;哥本哈根最繁华的步行街墙根下,也有带着流浪狗的流浪汉露宿街头,虽然他铺着垫絮盖着被子,但零下的温度下,还是可以想见的寒冷。

读过一些文章,说西方发达国家不少流浪汉过露宿街头的生活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是他们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愿我看到的流浪汉不是因为落魄的无奈,而是浪漫的选择。

以上三张图片来自头条图库,图片说明是来自前东欧的乞丐

11

在斯德哥尔摩,两次偶遇战争中的巴国的移民举着国旗在行游,也有少数瑞典人举着自己的国旗在助威。几十人的队伍,喊口号的声势不小;他们在前后左右警察的引导护卫限制下沿规定路线行进,到规定场所结束,井然有序。

在我们回国到家的2月4日,瑞典的厄勒布鲁市发生一起导致11人死亡的校园枪击案。当天,瑞典首相和司法大臣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这是瑞典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规模枪击案,说事件的严重性让人难以接受。

除了事件本身的血腥性质,还让我感到惊诧的是,这件事发生在一所为未完成小学或中学教育的成人所办的学校里——文明程度举世称道的北欧,竟然还有为数不少的人未完成小学和中学教育,实在没想到。

所以,世上不存在与世隔绝的童话世界,也没有绝对的先进与落后;有的,是人在善与恶、美与丑较量时的主动选择和建设,是绝大多数人的心灵平静和安宁,是所有的孩子生活在快乐的童话之中。

0 阅读:1
叶青谈情感

叶青谈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