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之间打开改革新局面

湖北日报视频 2024-12-24 10:41:08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考察湖北,为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

寒来暑往,改革热潮始终涌动在荆楚大地上。湖北人民牢记嘱托,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7月23日,鸟瞰红安县柏林寺村,经过共同缔造后,该村环境整洁、生态宜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曾雅青

精准指引

瞄准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

在天门经营一家服装企业,只要拥有的缝纫机数量、网店经营流水等达到授信额度,即可申请“天服贷”,纯信用额度可达100万元。

天门是人口流出大市,超过1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

人口聚集,才能激发市场活力;市场活跃,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生活。怎样把流出的人口“请回来”?

“天服贷”等一系列民生支持政策,正是天门助力产业回归、市民创业、带动就业的创新之举。多项利好叠加之下,天门城区新集聚4.68万人,成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坚实力量。今年,当地服装电商交易额将突破500亿元。

湖北积极探索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改革往往庞大且复杂,需要精确定向、周密部署。

湖北持续加强改革工作整体谋划,以省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改革项目、省委深改委年度工作要点等形式部署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体制机制创新。2022年以来,共谋划省领导领衔改革项目61个、重大改革项目308个。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部署,以水系为脉络科学确定流域治理单元,推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完善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体制机制。

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将供应链思维引入科技创新领域,加快建设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有效破解产学研脱节现象。

一系列体现湖北特色的改革探索瞄准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精准落地,荆楚大地改革潮涌、气象万千。

11月4日,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技术人员在组装调试智能人形机器人。我省努力将机器人整机生产与零部件供应链整合,形成产业生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落实为要

改革的牵引作用愈加强劲有力

“湖北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在湖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

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供应链“卡脖子”是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省委多次召开专题会,听取供应链改革落实情况汇报,重点了解改革举措落实情况,部署改革推进的步骤和次序。

群策群力中,湖北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供应链模式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建设多领域多层次供应链平台体系,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供应链可以直接帮我们找订单,能解燃眉之急!”今年,湖北德永盛纺织有限公司亲身感受到供应链平台的妙处。

当下游企业广东靛棉纺织有限公司找寻优质牛仔服装纱线时,华纺链通过平台数据匹配,发现德永盛公司具备相关生产和供货能力,当即为两家公司牵线搭桥,1天之内便完成这笔1500万元的订单匹配。1周内,双方通过华纺链线上平台完成磋商、议价、合同签订、发货等流程,合作安全又高效。

湖北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深入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财政统筹机制,推动财政从管财理财的“小财政”向生财聚财的“大财政”转变,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筹集资金、配置资源、做大资产、壮大资本;推进国资国企功能性改革,通过打造经营公共资产的载体,推动国资国企做优、社会资本做活、整体经济做强;推进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对投资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减少无效、低效投资。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进出口增长8.5%。

破立之间开新局。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湖北各项改革举措实现目标上相互配合、实施中相互促进、效果上相得益彰。

人民至上

共同缔造变“你和我”为“我们”

冬日寒风凛冽,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华锦社区虹顶家园绿色驿站却是一片花红柳绿。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杂物间。

今年,社区召集居民召开议事会,讨论决定采用“一米花园”规划设计,将7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打造成自管花园。

居民张阿姨率先认领家门口一片公共绿地。在她的带动下,居民们都行动起来,争相扮靓家园。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突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过去我们有一些困惑:为什么在公共、民生领域投入那么多,政府买单换不来群众‘买账’?”作为全省率先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试点城区,武汉市武昌区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把居民调动起来,变“你和我”为“我们”。

开展共同缔造以来,我省广泛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大到社区改造如何规划,小到一盏路灯要不要安装,居民的事,居民说了算。

以危旧房改造为重点,探索建立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实现“住有宜居”;建设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促进优质资源下沉,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开展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让数字多跑腿、群众少跑腿;建设紧密型教联体、医共体、养老服务平台,推进农村寄递物流全覆盖……

在湖北,事关民生福祉的改革,被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其目标指向都是——回应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新闻回访

市场化改革盘活沉睡资产工业

遗址变文化公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1907年起,这里就是水泥厂,承载着我国水泥工业从萌芽、发展到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如今,这里是历史风貌区,有着我国现存生产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水泥工业遗存。

12月中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回访黄石华新1907文化公园,现场看到一座座筒仓巍然耸立、一间间厂房排列整齐,这不是机器轰鸣的厂区,而是市民游乐赏玩的特色公园,一个涅槃重生的城市新地标。

华新水泥厂旧址,距今已有117年历史。如何让它既能保留原风味,又能焕发新生机?

黄石的答案是:以大财政体系建设为契机,秉持“重塑风貌、重塑功能、重塑价值”理念,对华新水泥厂旧址进行保护修缮,通过市场化运营带动社会资本盘活国有企业资产,打造崭新的文化公园。

黄石华新水泥厂旧址变身华新1907文化公园,成为旅游打卡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周巍 摄)

华新1907文化公园闲置资产盘活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积极探索租赁经营模式,通过市场化运营将老厂房空间活化利用为红酒庄、茶室等文化商业项目。

积极探索合作运营模式,与安藤忠雄事务所和洲际酒店等单位合作,将车间等改造升级为精品酒店;与高校院所合作,改造建成湖北美术学院协同创新示范基地;与品牌运营商、文化产业公司合作,打造潮流文化商业空间,建设运营VR元宇宙体验馆等。

引进武汉世界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华新历史风貌区项目A、B商业地块的建设运营,打造历史、文化、娱乐、艺术与商业融合的消费场景。

2022年“五一”开园至今,该项目已实现国有资产收益70万元,带动融资3亿元。

专家点评

抓落实是改革制胜之道

郝华勇

省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湖北将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细化为“五个功能定位”,推动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了“五个以”的实践体系框架、“五个一”的省级发展调控机制,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北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在目标导向上,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立足湖北省情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

在价值取向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回应解决人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在任务部署上,贯彻“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纵深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供应链体系建设、双集中发展、科创供应链平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

在举措落实上,锚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不断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

详见12月24日湖北日报T03版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