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广西:桂平罗秀传奇4,罗秀“拍撑果”的传承和未来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4-09-04 23:11:50

千古三江风流

饮食一枝独秀

我是威记,聊喜欢的美食,讲述地方饮食文化。

广西桂平,桂平人有糯米情缘和情结,只要是用糯米做成的美食,或者是糯米制品,没有说不喜欢的。也可以说,桂平人把糯米的吃法已经用到了极致。

在那些糯米制作的美食里,像粽子,糍粑,“寿桃”,汤圆,五色糯米饭,糯米鸡,糯米鸭,酸糟等等都广为人知,每一款都让人吃完返寻味,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吃。

不仅如此,桂平人对糯米的热爱还延伸到了节日庆典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说广西人节多,桂平也不例外,只要是过节,少不了的就是和糯米有关的美食。

比如说过年吃粽子,年糕,正月十五或者过“社”吃糍粑,清明吃五色糯米饭,端午吃灰水粽,七月十四吃蕉叶糍等;日常喜庆更离不开糯米美食了,像有什么喜事(婚娶乔迁等)寿桃发糕是少不了的。更令人称奇的是,桂平人还巧妙地将糯米融入到了日常小吃之中,如米饼,糖环,糯米条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食物,在经过精心烹饪后,却能在味蕾上绽放出令人惊艳的滋味,让人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不凡的幸福与满足。

可以说,糯米不仅仅是桂平人餐桌上的美食,更是情感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不止桂平城区,在桂平范围内的乡镇里,几乎每个乡镇都会有自己的特色糯米美食,比如说罗秀的“拍撑果”。

威记认识“拍撑果”有些搞笑。

这个暑假威记回桂平,和朋友落乡镇探寻植棠村,因为早就听说罗秀有除了罗秀米粉之外的美食-“塞头拍”。等入到罗秀街圩的时候,正好到了饭点,结果发现街上基本看不到罗秀米粉店,却有很多螺蛳粉店。

转了一圈罗秀街,却看不到传说中的“塞头拍”,一番打听之下,在半懂不懂的罗秀话里,却听到了一个词“拍餐索”。

于是在热心乡亲们的指点下,到了大榕树(罗秀街地标)下,看到了传说中的“拍餐索”,只看到招牌上写着“拍撑果”,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罗秀的“拍撑果”就是桂平街所讲的“塞头拍”。黄净糯粘甜香,略带焦脆,味道没得顶。

这个美食小吃可是威记小时候的美食记忆。简单来说,它是把糯米磨成粉末,然后加红糖和水和匀揉成团,然后下挤按压成“饼”状,小时候问大人,这张“饼”为什么叫“塞头拍”,大人回答很简单,说是制作的时候需要在“塞头”(口语,膝盖的意思)上一边转圈一边压扁成“饼”状,然后煎熟即可。

如今的“拍撑果”也是与时俱进,有加南瓜,红薯之类的风味,口感更好了。

在摊位老板优雅而利索的操作中跟她攀谈,她说一天卖几百张,这也是很不错的了。

其实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的流动,乡镇的很多美食也有消失的危机,能吃上小时候的味道也已经很不错了。这些美食如何传承和发展,其实也孕育在乡村振兴的内容里。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美食的传承与发展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使命。地方可以结合实际,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可以保护传统美食的制作工艺,更让它们焕发出新的活力。比如说一方面,许多乡镇开始举办美食文化节,邀请远近闻名的厨师与美食爱好者共聚一堂,展示并交流各自的美食绝活。这不仅让当地的美食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带动了乡村旅游的繁荣。游客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亲身体验了乡村的风土人情,进一步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另一方面,科技的力量也被引入到了美食的传承中。一些乡镇利用电商平台,将特色美食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海外。这不仅拓宽了美食的销售渠道,也让更多人有机会品尝到地道的乡村美味。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和传播美食的制作过程,使得传统技艺得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

只是,这些都是需要下大力气的。此外,教育也是美食传承不可或缺的一环。许多乡镇开始在学校开设乡土文化课程,将美食制作纳入教学内容,让孩子们从小就能了解并学习家乡的美食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美食的传承不再是老一辈人的责任,而是成为了新一代人的使命与荣耀。

总之,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美食的传承与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让这些珍贵的乡村美食在时间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继续滋养着我们的味蕾与心灵。

话说,你吃过“拍撑果”,也就是“塞头拍”没有?

发现美食,关注美食,感受美食,讲述美食!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记录多彩的美食!谢谢阅读关注!

1 阅读:63
评论列表
  • 2024-09-07 06:14

    沙坡叫“米傻”

桂临塞上聊历史

简介:喜欢历史,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