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军区攒下7千万元,清正廉明,被大家尊敬地称为“布衣将军”

历史的八音盒 2024-07-31 18:07:11

土地革命期间,南方的人民武装如火如荼开展武装斗争时,北方的人民武装也在想方设法与敌人周旋,播撒红色的种子,其中声势最浩大的当属陕北,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英勇事迹与杰出共产主义战士,比如我们本期要介绍的张达志将军。

张达志是陕西人,自幼勤勉嗜学,成绩一直都很优异,青年时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他受革命思想感召,加入共青团,专事宣传工作。1926年,他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支援西北联军与阎锡山的部队东进河南,攻击奉系军阀,呼应南方的北伐壮举。次年,国府开始搞独裁,张达志为躲避迫害,隐姓埋名返回老家,一边在一家乡村小学当教员,一边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1929年,他加入党组织,1931年,他开始组织游击队进行武装斗争,打击反动派。1934年,他被编入红军,在某团担任政委。当年中旬,敌人集结重兵进攻红军,张达志率部与友军互相配合,依托黄土高原复杂的地形,不断和国民党军周旋,在运动中不断对其发动突袭,三战三胜,极大鼓舞了我方的士气。反观敌人,在接连的失败下,军心不稳,官兵厌战情绪浓重,最终不得不停止军事行动,灰溜溜撤走。

1935年,敌人卷土重来,再次向苏区袭来。张达志沉着冷静应对敌情,当他发现国民党军兵力分散,左右不能相顾支援后,采取了逐个击破的应对方案,与友军合兵在局部上形成以多打少的态势,先后轻松击败两路敌军。这极大震慑了其他国民党军,其不敢再冒进,在原地徘徊了一阵子后,缓缓撤走,我方再次获得一次大胜!

抗战时,张达志在贺老总手下任团长,在晋西北与日伪军交战过数场,取得了丰硕的胜果。1940年,他受命率领一支骑兵部队深入内蒙古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阻挡日寇向西渗透,拱卫党中央的北大门。解放战争时,张达志率军在晋北、晋中一带作战,先后攻克了诸多中、小城市,让太原、大同等敌占要点沦为孤区,失去战略倚靠,使得解放军能够更顺利的将其拿下。

建国后,他受领中将军衔,兼任兰州军区一把手。当时西北的形势还不稳定,时常有敌对分子制造动乱。对此,张达志绝不姑息,他下令部队必须将所有破坏民族团结,人民政权稳定的坏人清除掉,有力的保障了地区安宁。1962年,印度蓄意在边境制造摩擦,中央军委决定给予对方迎头痛击,张达志立即动员部队支援西藏前线,一举将印军击溃,为西疆争取了数十年的和平。

他在生活中一直很低调,而且认为清正廉明,绝不纳私,按照部队的规定,司令员是可以开小灶,自己配一名专业厨师的,经费由公款报销。但张达志坚持自己掏钱雇厨师,他表示,吃饭是自己的事,绝对不能让国家掏钱。某一次军区工作会结束后,大家决定聚餐庆祝一下,炊事班当晚加了几个肉菜,这超出了接待规格。

张达志得知此事后很是生气,他要求所有参会的干部集资把花超的公款报销掉,并命令以后不许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是否军法从事!还有一次,彭老总来西北视察,张达志在接待老总的时候,只做了四个家常菜连带一碗汤面,彭老总见状非但没有生气,还直夸张朴实,不铺张浪费,是个好同志。张达志在西北工作了14年,期间省吃俭用,缩减预算,以俭养兵,攒下了7千万元的巨款留给国家,这份奉公精神值得赞扬!

1982年,他主动离休,次年返回老家小住了一段时间,面对乡亲父老们,他从不摆架子,和善接待每一位访客。而且他从不穿军装,一直以一身布衣示人,因此被大家叫做“布衣将军”。80年代末,他身患重病,住进医院疗养,1992年,他与世长辞,时年81岁。

张达志是穷苦出身,在革命时期经历过诸多困难与窘境,他深知每一粒粮食,每一块布料都是劳动人民的血汗,绝对不能浪费!工作数十年来,他始终将勤俭作为一种至高美德,凡事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坚守纯洁本心,将好逸恶劳摒弃身外。他是一位品行优良的革命家,是深得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他值得我们尊敬!

0 阅读:0
历史的八音盒

历史的八音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