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旁系子孙登上皇位,或是从平民登上皇位,都会追封自己的父辈、祖父,乃至更早的祖辈。
如果先祖真的立下了汗马功劳,那自然是要加封的。比如曹操,曹丕封他为武皇帝,因为他为曹魏的开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即便是没有立下什么大功的先祖,也会被追封。像赵匡胤,在登基之后,追封自己的祖辈,刘邦、朱元璋等等都是如此。这意味着,他会被封为太祖。其他几位开国大帝,也是如此。
有些天子,虽然出身皇室,但先祖并不是天子,那么在登基之后,就会给先祖追谥。其中,以嘉靖皇帝朱厚熜最为出名,其爷爷朱见深为帝,其父朱佑杬却非帝。他从旁系一脉登上皇帝宝座后,就坚持要将自己的父皇封为睿宗献皇。为此,他还和其他的朝臣就“大礼议”吵了好几年。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一位天子对自己祖先和祖先在历史上的地位有多看重。而古人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认为,谁能坐上这个位置,都是由天定的。那么,天意又是如何决定的呢?是根据先人的功劳来判断的。换句话说,你能做皇帝,是因为你的祖先有功德。你既已登基为帝,自然不能忘了列祖列宗的功德,故而要追封列宗,以定其爵位。
而汉宣帝刘询,这个由旁系子弟登上皇位的皇子,则被他封为“戾太子”,而他的爷爷刘据,则被封为“戾”。这个“戾”,老百姓们,一般都会觉得这是不太好的的意思。在《谥法解》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字: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叫做戾,不想接受别人的惩罚,叫做戾。
大家都知道,这个称号在古代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一般人是无法享有死去之后会给你安排个名分,无论刘询赐予其祖父的“良谥”或“戾”,其本质都是一个称谓。有个称号总比没有强。
谥号是一个人的身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有了谥号,就等于确定了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张廷玉死之前也总是想要一个称号,希望自己名留史册,总会向皇帝提出“配享太庙”的要求,这正是他确定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清朝宰相尹嘉铨,想要个“谥号”,而被乾隆皇帝处死。
刘询要追封他的外公刘据,但他却没有办法为刘据取一个好的名字。刘据固然是受了江充的委屈,可是,他谋逆,这一点,却是无法避免的。否认刘据有谋逆之心,亦即否认汉武帝,亦即否认一种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念,是不妥的。
当然,刘询还得觉得刘据是被人陷害的。大家能想得通的就是他应该是被小人所陷害的,他并没有谋逆的想法,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刘询作为皇室里的人,稍有不慎就会被说谋反,这是皇家人自带的buff。这也是他选择“戾”的原因。
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有关于“戾”的特别注释:怨气重。同时,若再加一滴三滴水珠,则为“泪”,则含有更多的委屈之意。刘询表面上是给自己的外公刘据封了“恶谥”,其实是为了替刘据申罪,好让自己坐上这个位置。
若别离
那郕戾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