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月薪4K的男友没买2K元的礼物想分手”:我该说你们什么好……

精读君 2023-10-26 11:22:00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664天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053个词条

01

前几天,看到一个女孩的投稿。

她表示,自己要和男友分手了,很难受。

分手的原因,是男友本来答应好要买2000元的金手链当作生日礼物给她,但是临近生日,男友反悔了。

因为他在满勤的情况下日常工资4000元,但这两个月男友经常请假,所以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

两个人一起生活,住在女方住处,日常三餐花费都由男方支付大概1500元,男友已无闲钱再买2000元的礼物了,如果买了就是负债,男友不愿意。

女生觉得男友言而无信,何况男友生日的时候,她一次花了900,一次花了1200买礼物给男友,她瞬间觉得自己的付出很不值。

又联想起自己本就不太喜欢男友的家庭,因为他不是独生子,女生觉得以后会很烦。

于是,女生对这段感情产生了质疑。

2

聊天记录里,男友对她说自己买不了2000元的礼物了。

女生回应,如果是这样,她也后悔给他买1200元的礼物。

随后她开始上升到:“我们的感情2000都不值。

你为了两千块钱,伤害我们的感情。”

看到女友的不满,男生立即将礼物钱转给了女生。

并表示自己下个月开始吃厂里的饭,尽快把账填平。

但女生认为已经晚了,这个礼物就算给了也没意义了:“因为这个礼物,我把我男朋友逼到厂区。”

她表示会把钱还回去,但两人的关系也不会因为男生的转账而有所改善:

“从咱俩今晚开始算账,你做决定那一刻,伤了就是伤了。

咱俩感情回不去了。”

随后女生开始疯狂输出自己的伤感文学,“我们真的完了吧”“我们就是匆忙地在一起,根本不了解彼此” “不想在一起就不在一起吧。”

这边说自己不喜欢男生的家庭,但一直在说服自己;这边又说觉得男生嫌弃她的家庭条件;

这边怪男生太自私不在意自己,这边又怪男生不该今天说这种话……

总之翻来覆去,东一句西一句,哪哪都不满意。

男生一直在否定两人感情的覆水难收,一直对这段感情抱着积极的态度,并且一直劝女生去睡觉。

因为时间已经很晚了,他不想在这些负面情绪上继续纠结,何况自己隔天还要考试。

女生一边说自己睡不着,一边对这段感情进行无休止的抱怨,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对男友的请求视而不见。

网友看完聊天记录,一语中的:“天大地大,考试最大。求求你,快让他去睡吧。”

在这种情况,女生确实有点不分轻重缓急.

你可以有不满,但也没必要硬要在这种时候拉着别人说三道四,没有重点,全是感情地输出。

看女生一连串的伤感文学,如她自己所说,确实“矫情”,幼稚。

3

两个人之前的纠葛剪不断理还乱,但还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根据女生的描述,男友厂里上班,工资一个月满勤4000元,无车无房;女生自己一个月工资3000元,家境也一般。

这样的经济水平,怎么开口闭口就是一千多两千的礼物呢?

一个礼物就要花掉两人一半的工资,无法认同这样的消费观,颇有一种“穷要面子”的感觉。

如果继续维持这样的消费观念过度消费,两个人后续也会因为很多经济上的问题而难以维持感情。

《蜗居》女主角海萍有这样一段经典台词: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手机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

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

这是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会产生的,消费后常伴随的焦虑与经济压力。

更严重的是,过度超前消费,容易在我们心理上形成一种“消费优越感”,产生一种收入能力大于消费能力的错觉。

一旦尝到这种错觉带来的优越感后,我们便会依赖上这种方式带来的感觉,如果不加控制,就会渐渐上瘾,导致负债越来越多。

拿上文中的情侣对照,就很容易理解。

这次是一千二的衣服、两千元的手链,那保不齐下次就是两千四的鞋子,四千元的项链了。

这次可以负债买,那下次也可以啊,只不过是金额大一点,还得久一点而已。

(上文女生就是这么想的)

就像有些人成为“剁手族”,明知不理性,仍然无法停止“剁手”。

人的欲望是无法被满足的,它只会越喂胃口越大,逐渐让人麻木,不得不用更大的欲望获得刺激。

4

俗话说,有多少钱,办多大事。

一个成熟的人,都应该懂得规划收支,而不是盲目追求消费的快乐。

在明晰自己的收支与消费规划的方法中,有一个就是制定心理账户。

除了银行账户实际的、经济学账户外,在人的头脑里还存在一种虚拟账户,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这就是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管理的原则是:分类管理,独立核算,平衡发展,除特殊情况外,互不挪用。

每得到一笔收入,则根据你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调整的分配原则,分配到对应账户中。

例如,每个月月薪5000元,按如下比例划入各个心理账户:

①生活必需账户:3000元。

②生活应急账户:500元。

③学习投资账户:500元。

④生活享受账户:500元。

⑤社交往来账户:500元。

控制消费总量并不容易,但如果顺应人的心理倾向,设定不同心理账户,细化管理,就更有条件理性消费。

过日子这件事,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总要有所规划,才会良好发展。

一切皆有成本。

过度消费也不例外,用大量收入为无关紧要的东西买单,用未来收入为当下消费买单,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0 阅读:88

精读君

简介:精读概念,精进自我,终身学习,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