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高手到顶级VC的华丽转身!北极光创投邓锋,投资是比创业更好的生活方式

萌解创投 2024-12-31 13:41:25

做投资,要与企业家保持平等、平视的关系。

他在中关村创业赚到第一桶金,得来外号“清华首富”;他与两位好友一起创办Netscreen在美国创造超40亿美元的并购神话,被称为硅谷最成功的5位华人企业家之一;由他创立于2005年的北极光创投,因其稳健的投资风格和专注的投资策略,跻身国内顶级创投机构行列。他就是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

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 邓锋

他热情爽朗、自信豁达,在历经中关村创业、出国留学、硅谷创业、回国做风险投资人一系列的历练之后,在他身上,理想主义的“仰望星空”与现实主义的“脚踏实地”、国际化的宽阔视野和爱国主义的浓厚情怀、做事做人的讲求原则和温煦的人情味儿等看似矛盾的属性却毫无违和。

从硅谷车库创业,到回国创立北极光创投,跑通过创业到投资全流程的邓锋,思考判断的角度始终保持着“企业家+投资人”的动态平衡。在北极光长长的投资名单里,包括了美团、中文在线、兆易创新、华大基因、燃石医学、山石网科、中科创达、卡尤迪生物等明星企业。

作为一名近20年身处创投一线的投资老兵,在邓锋看来,无论多苦,投资人还是最快乐及最幸运的一群人。

01清华学霸,中关村最早一批创业者

邓锋有两句名言,第一句:骄傲使人进步;第二句:留级使人骄傲。无头无尾的话听起来让人费解,但却是邓锋成长的真实写照。

身材高大的邓锋,1963年出生于北京。

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需要经常搬家。邓锋曾经上过三次二年级。一般来说,留级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但是邓锋的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因为留级,老师教的知识邓锋早就懂了,许多同学便向他请教。在同学面前,邓锋俨然是一个小老师,这使得他的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了正向激励。为了维持自己的骄傲,邓锋便更加努力地学习,从此越学越好。

凭着这份骄傲,邓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甚至有人调侃,邓锋令人骄傲的辉煌经历是从他小学二年级留级时萌芽的。

勤工俭学的学霸,凭实力成为“清华首富”

早在清华大学读本科时,邓锋就曾经通过提供科技咨询勤工俭学。

1986年,邓锋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紧接着,1987年,他继续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邓锋并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当时的他,已经开始琢磨科技创业了。

1988年,他参加首届“清华大学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以一个改进型的单板机图像处理加上电子数字照相机获得了冠军。随后,他干脆在清华2号楼租了3间房,召集几个学弟,开始从中关村承接各种各样的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尝试,他们的实验室很快变得小有名气,生意也越做越好。

“到1988年时,不少学生在我这里做,每月100块工资,在当时,100块钱已是非常多的钱!当时我父母月工资一个月也不过70多块。”邓锋说,“从那时开始,我每天工作就12至14个小时,一周工作六到七天,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这可能就是我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通过创业,邓锋挣到了第一桶金。1990年时,邓锋的每月收入已有七八千元,相当于工薪家庭收入的十五倍左右,因此得了个外号叫“清华首富”。那时候BP机刚出来,邓锋随身就带了两个。

外向的性格和特殊的经历使得邓锋人缘颇广。对于这点,邓锋颇为骄傲。多年后,当有媒体问及邓锋,整个职业生涯中,哪个转换是最关键的时,邓锋说,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上清华。“我在清华时认识的人最多,当时自己有个不熄灯的宿舍,30平方米,一到熄灯的点儿‘牛鬼蛇神’全来了,弹吉他、聊创业,我在清华积累了很多的势能,这些势能到后面慢慢地发挥出来。”

回溯起来,邓锋算是中关村最早的一批创业者。

美国留学深造,因特尔实习受益匪浅

谈起出国,邓锋至今仍然觉得有点戏剧性。

1988年,邓锋提前一年从清华研究生毕业。此后,他在中关村创业,合作伙伴包括TCL的李东生和创维的黄宏生。那时的邓锋,并没有太受当时出国留学潮的影响,他认为自己早晚要出国留学,但不是现在,因为他正享受着中关村创业的激情和快乐。然而他学生物化学的女朋友已从北大毕业将要出国。于是,邓锋不得不结束了这段“后学生时代”的创业期,把自己出国的计划提前了。

当然,吸引邓锋出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心中燃起的硅谷之火,“1985年底,我拿到一本叫《硅谷之火》的书,它把硅谷企业的发展一个个记录下来,从惠普到英特尔到苹果,我记得当时跟朋友借了这本书以后,废寝忘食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是它点燃了我心中的创业激情。”邓锋说。

1990年,两人双双前往美国留学。新泽西州立大学给了邓锋奖学金,于是他到该校计算机工程系攻读硕士。几个月后,两人一起转到洛杉矶求学,邓锋去了南加州大学,就读计算机工程专业。而后,他又到沃顿商学院攻读MBA。

1993年,邓锋抓住机会来到了英特尔,总共呆了4年,正好是英特尔发展最迅速的几年。当时英特尔在研发笔记本电脑的CPU,邓锋参与了第一个笔记本电脑所用的奔腾1和奔腾2的设计。

“我进去时给股票期权,因为在南加大的博士学位只读了一半,我当时是想先请一年假,结果股票一直往上升,就离不开了公司了,这就叫金手铐,把人套里面了。4年之间股票从60美元涨到390多。且英特尔股票期权赠予是指数型的,也就是下一年比上一年翻番地给,到第五年时候赠予量是前四年的总和。”邓锋表示,后来离开英特尔,是要下狠心的。

02硅谷创业,获红杉资本投资

邓锋回忆,在英特尔的工作经历,最大的成果就是学习了那里管理的精华——系统和过程的控制。

1997年,邓锋咬牙放弃了股票期权,丢掉即将到手的钱,离开了英特尔自己创业。邓锋承认,做出这一决策还是缘于他心中的创业激情以及或多或少的理想主义精神。

从英特尔离职时,他的上司把他送到门口,塞给他一封信,并向他保证,三个月之内任何时候都可以回来,回来之后股票全部保留。

梦想启于车库,小伙伴携手硅谷“造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邓锋逐渐意识到,网络安全将会是未来影响网络应用的重要问题。

在美国硅谷,他偶遇了自己在清华大学的舍友——当时在思科工作的柯严,二人谈得十分投机,初步勾勒了创业蓝图的轮廓。

1997年,邓锋在打篮球时又结识了第三个伙伴,三个同样满怀憧憬和热情的年轻人,共同创建了网屏技术公司(NetScreen)。

最初,三个人都没有辞去各自的工作,而是每周六都聚在邓锋家的车库里,就创业项目碰一次头,后来每周两次,再后来他们几乎每天晚上都会见面。而这,也是他们成功的起点。

硅谷的车库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很多知名公司都从这里起步并迅速发展,不断壮大,直至创造神话。比如乔布斯在车库里面发明了苹果电脑、比尔·盖茨在车库里面搞成了微软、雅虎的创办人杨致远与大卫·费洛是在斯坦福大学共用一个拖车内的办公室(其实也是一个小车库)等等。

如前面所述的各个IT巨人一样,邓锋等人在自家的车库里开始了创业之路。这也似乎预示了他们也会像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人一样取得非凡的成功。

用技术做突破口,NetScreen迎来投资

然而邓锋心里明白,创业并非凭借一腔热血就可以“笑傲江湖”,他们必须尽快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渐渐地他们达成共识——对于他们而言,唯一的生存机会就在于推出革新性的科技,前辈Cisco提供了成功的模式,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在技术上能够推陈出新。

为了得到市场和投资人的认可,邓锋和同伴们在摸索中度过了一段磕磕绊绊的岁月。在他们的努力和坚持下,机遇终于到来了。

公司创立五个月后,经由天使投资人的穿针引线,1998年年中,以投资雅虎而闻名于世的红杉资本等多家风险投资商正式向NetScreen投资。自此,邓锋开始从最初与天使投资接洽转变为开始与风险资本接谈。一年后,红杉资本又追加投资。资金注入加速了NetScreen公司技术转化为产品并投放市场的速度。

2001年12月,NetScreen在纳斯达克首发上市。与此同时,NetScreen也成为美国股市在“9·11”事件后第一家提出上市的高科技公司。邓锋一跃成为硅谷最成功的5位华人企业家之一。

邓锋坦言,创办NetScreen,让他最自豪的事情有二:其一,尽管创业期间也有很多公司过来挖人,但他带领的团队连续四年半自动离职率小于1%,这在硅谷这个人才流动频繁的地方是不简单的,这也使得在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邓锋的公司基本未受影响;其二,全世界最优秀的网络安全技术是中国人创造的,尽管该技术天花板非常高,技术难度非常高,但在这里中国人是做得最好的。

从2001 年开始,邓锋做了美国风投基金的有限合伙人,并个人投资了中文在线、神州亿品等企业,以及后来上市的展讯通信,“我喜欢投资。最早是帮我的朋友,后来是帮助有理想的企业家,慢慢就发现自己思维有前进,看到一个概念慢慢生长,最后产品被人使用,很有意思。”

2004年,NetScreen被瞻博网络(Juniper Networks)以42亿美金并购。就此,邓锋的“硅谷创业”历程可以说是完美收官,然而他的梦想仍在继续,不知不觉中新动作也浮出了水面。

03海外归国做投资,创办北极光

邓锋认为自己是一个大事胆大、小事胆小的人。出于感性的直觉和小部分理性的思考,让他萌发了做风险投资的动机。

2004年6月,美国硅谷银行组织了一个赴华考察团,红杉资本、KPCB、Accel Partners、NEA等世界最顶尖投资机构的24位投资人来中国考察。这也让邓锋开始深度思考美国的风险投资和中国市场。

彼时,中国创投行业正捱过拓荒期“募资无钱,退出无门”的漫漫长夜。

2005年,中小板开启,“股改全流通”启动,中国创投政策迎来利好。红杉、KPCB等老牌美元基金进入中国,本土创投如雨后春笋萌芽。透过中国创投行业的曙光,邓锋感受到一个巨大的市场经济体崛起的机会正欲喷薄而出,决定做投资的想法也愈加清晰。

也许会有人疑惑,邓锋在美国创办NetScreen如此成功,为什么回国没有继续创业?在邓锋看来,他并不觉得做投资和做企业有很大区别。做投资,失败概率可能大于成功概率,但有100个想法都能实现,非常有意思。而做企业是“一锤子买卖”,一次只能实现一个想法。

拒绝红杉邀请,成立北极光创投

在邓锋眼中,投资这份工作确实挺辛苦,但如果热爱这个工作,就不觉得苦,就像工作狂从来不觉得工作辛苦。对邓锋而言,投资是一个比创业更好的life style,可以天天接触最优秀的人,学最新的事。

当时,摆在邓锋面前的有三条“投资路径”:第一,接受美国风投公司的邀请,做其中国区首席代表;第二,做一家美国品牌风投公司的中国合伙人;第三,从零开始创立一个风投品牌,二次创业。

第一个找上门来的是红杉资本,红杉希望邓锋能做红杉中国的合伙人。拒绝红杉资本的加盟邀请后,红杉资本总裁Mike Moritz将邓锋送到楼下,Mike Moritz指着大门口说,“邓锋你看,这是条红地毯。”邓锋说哪里有红地毯。Mike Moritz说,“你记住,这是红地毯,什么时候你想来红杉,你就回来。”

但是,邓锋没有踏上红杉资本总裁为他铺设的“红地毯”,而是执拗地一头扎进中国的创业热潮。他发现,当一名伟大的投资人,才是他想要成为的样子。

2005年,北极光创投成立。北极光创投基金资本来源于著名的公益金、基金会、养老基金、联合基金,以及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个体投资人。两家美国顶级风险投资公司,Greylock Partners和NEA,都是北极光的战略合作伙伴,并在策略及运营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第一期基金募资PPT的第一页,落下白纸黑字:成就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家,培育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北极光成立的初心就像北斗星般,既为创业者指引方向,又为亟需资本助力的企业家带来穿越黑夜的希望。

“当初回国创业,我同时面对着三方面的挑战,即从企业家向投资人角色的转变,从美国市场到中国市场的转变,以及不是做外资风险投资的中国公司,而是做自己的创投基金。虽然苦难重重,但我始终坚持自己选择项目的价值观,即做Farmer(农民)而不是做Hunter(猎人)。因为Hunter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Farmer是找到好的种子,然后施肥、精心培育。所以我希望做投资不只是赚钱,更是希望能实现一些梦想,比如培养世界级的公司和企业家。有财务回报要求很正常,但一定要有更高的理想,比如说这件事情我很喜欢,有更大的志向。”邓锋说。

从工程师到创业者到企业家再到风险投资人,邓锋开启了“新身份”。在风险投资人这个新身份上,他找到了极大的快乐。他对风险投资的宏观判断是,只要有变化,就有投资的机会,有大变化,便有大机会。

聚焦早期投资,在大浪来临前提早布局

在邓锋眼里,北极光是他的“二次创业”。北极光定位于中国概念的风险投资公司,专注于早期和早期成长期技术驱动型的商业机会,集中投资于TMT、先进技术和医疗健康领域具有中国战略的企业。此外,还关注大众消费品市场中具有技术或商业模式创新的公司。

为什么北极光要做早期科技投资?在邓锋看来,首先,科技是处在一个长周期的向上发展期,过去5到10年科技成果转化的频率越来越高,未来依然会有很多新的东西出来;另外,科技更容易做到预判,科技成果从研究、到产品、到商业化的时间是基本可以预判的。

对于做早期投资的要求,邓锋的看法是,要做早期,就得专业化,如果对行业没有深刻的理解,是没法对项目作出判断的。特早期的时候,可能靠的就是感觉,这种感觉是一种过去的积累。当行业越来越成熟,做早期投资需要更多的判断,而快速的判断需要靠过去的积累。

同时,邓锋也有自己做早期投资的方法论。他说,“每个赛道都要有一个覆盖,要长期蛰伏在一个赛道里,这样有机会才能提前感觉到,但有时候真的是挺寂寞的。我们希望既看到聚光灯之下的东西,也要看到聚光灯以外的东西。做早期投资,最需要的是前瞻性思维。”

谈及早期投资和中晚期投资的区别,邓锋的回答是,很多公司在早期都是缺胳膊短腿,所以早期的公司是看长板有多长,中后期的公司是看短板有多短。早期公司有短板没关系,但是长板得足够长;中后期的公司短板不能太短。

挑剔的投资人,坚持“三不投”

站在创业者的角度,邓锋无疑是一个很“挑剔”的投资人。他曾说,风险投资就像下棋博弈,他“赌”的永远是棋手,而不是棋局。

在邓锋眼中,优秀创业者通常具有这些共同特质,“在价值观层面首先有超越财务回报的理想;其次有发自内心的随着企业成长而增大的责任感。刚开始他是对自己负责,慢慢变成对员工负责,对投资人负责,对客户负责,随着责任感增大,也使他能够去坚持。第三个是胸怀,有胸怀他才能够聚人,才可以把好东西给别人分享,把坏的给自己,在企业里像个大哥一样的角色。”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邓锋曾多次强调北极光“三不投”原则:

一是资产太重,没有特色创新的公司不投。

邓锋十分看重投资的创新性,他曾经多次表明投资更重要的是看创新层面的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他认为所谓“创新”有些时候太容易会被歪曲成一种陈词滥调。如今人人都喊着创新,但是创新的精髓在于根据公司的特色做出与众不同的动作,真正从公司发展的层面上考虑或者布局,而绝对不能是人云亦云的模仿与盲从。

二是不懂的不投,像基建项目、养殖业和种植业,不是这些领域不好,而是因为不懂行。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邓锋认为,如果轻易涉足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领域,意味着你很有可能没有能力做出最恰当的判断,一个行业的“门外汉”不可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如果凭借“误打误撞”取得的成绩自以为是,是件危险的事情。

三是创始人有巨大道德风险的不投。成功的企业家和投资人一定要时刻清楚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企业价值观,道德风险是任何成功事业的底线。

据说,曾有一家做数据追踪的企业找到北极光,在摄像头后面添加一个算法,可以追踪摄像头前的这个人在几个小时之内的行动轨迹。“有科技含量吗?有。但我们不投,因为无法保证这项技术不被拿去侵犯隐私。”邓锋说。

投资方法论和打法

从中关村到硅谷,过往的创业经历,让邓锋形成了自己的投资方法论:深耕领域,蛰伏赛道,提前布局,不追风口。

反风口论——这是邓锋最有名的投资理念之一。邓锋认为,所谓的风口,根本就不存在。“风口论有一个问题:今天这儿热,我就去看这儿,明天突然那边热,我再去看那儿,总想着万一错过了怎么办。最后你发现你可能反而什么都错过了。”

这种不赌风口的策略形成了北极光“狙击手”似的投资风格:不跟风,不轻易出手,出手就要击中。

但定位于“科技,早期,价值增加”的北极光创投,投过一次风口。

2011年,那时的风口是“团购”,各种类型的团购网站达到了上千家,业界将其称为“千团大战”。邓锋虽然也觉得团购的壁垒很低,但他从另外的维度考虑出发,还是投了一家企业,那家企业是当时排名在前三以外的“美团网”。

邓锋说,“投美团主要是看人”,王兴连续创业的情怀、深度思考的能力和企业很强的执行力,打动了他。2018年,随着美团点评的上市,北极光创投收获了约60倍的回报。

在投资打法上,北极光创投秉持的是“战略上激进,战术上保守”的打法。“当我们看中某一个领域的时候,一定要先进去。刚开始哪怕是交学费,也要先投一两个项目,做火力侦察,比如从中后期的项目跟投开始,看得更清晰之后再从资金和人两方面下重注,并逐渐走到早期。”邓锋特地解释了这个“早期”并不是一定说的是早期项目,而是大浪来临前的早期,整个领域的早期。

“早期投资不仅仅是投早期阶段的公司,而是要在大浪来临前提早布局,这样在大浪起来的时候才能跟着一块起来。这跟冲浪是一个道理,当浪真正起来的时候,你已经站不起来了。风口指的是浪最大的时候,而在最高点投资,其实不一定是最好的时候。”当被媒体问及“风口论”,邓锋这样说。

04帮助企业成长,做最快乐的VC

在VC圈内,大家普遍认为邓锋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儿的企业家和投资人。

邓锋表示,他对北极光团队其实要求不多,首先大家要enjoy(享受工作),其次要有狼一般的斗志,最后要有团队精神,“虽然每个行业不一样,但是共通的是,要做到三个人群满意:客户满意、员工满意、投资人满意,这是一个和谐的满意。在VC这里,企业家是客户,LP是投资人,我们要做最快乐的VC,而不一定是最赚钱的VC,而只有以上三者都满意了我才可能快乐。”

这番话,既饱含了对LP、对企业的温度,也洋溢着在北极光做投资的快乐和归属感。

学会自处并维持松弛感

在邓锋的身上,松弛感依然存在。这份松弛固然有过往积累给的底气,更来自于邓锋对投资行业的始终如一的热爱——享受过程,看淡得失,不纠结一时对错,这是邓锋多年来松弛感的来源。

“投资人怎么建立自己的松弛感?最根本的一点,你是不是热爱这个行业?做风险投资这么多年,最大的松弛感正是来源于此。从事科技风险投资,最大的好处就是每天能学到最新的知识,认识新的人,不断迭代自己,这个过程非常快乐。我们不是把关注局限在短期的事件,而是能够参与到整个社会最优秀的人在做的创新当中,比如现在AI的这波进步,我就觉得特别开心,哪怕有些项目我们没投进去,但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变化,对某些公司的发展做了些贡献,起了些作用,自己就会觉得很happy。”邓锋说。

做VC需要快速学习和进化

邓锋是北极光的灵魂人物,也是这个多元化团队的粘合剂。然而,他笑称自己做的并不好,“让我去管生产大队肯定能管好。做投资的这帮人能量巨大,哪有那么好管。要想让他们每个都开开心心的工作,难度不小。不然投资圈儿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分分合合。”

没人见过邓锋发脾气。“错过”和“投错”案子对于他来说,似乎都能容忍。合伙人们评价他,“能容纳各种不同风格的人,并将每个人放在适合的位置发挥长处。”

在邓锋看来,作为VC机构的创始人,能搭建起一支实力过硬的团队非常重要。邓锋对此的策略是“滚雪球”。

“团队成立之初,我们招年轻一点的有潜力的投资人,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慢慢的成长起来。在北极光,做投资不是只优化一个案子,而是从长期去看如何优化一个公司、一支基金。对个人也一样,团队也会长期去看如何优化自己的职业生涯,随着个人的积累,这样团队就会愈来愈好。”邓锋说。

曾经在一个知名制药企业的投资份额上,北极光曾和一家知名VC展开正面竞争,那家VC知道是北极光后痛快地同意大家一起做。投资经理告诉邓锋,对方老大说您当初帮过他。

邓锋一点印象都没有,“这人我都没见过,我怎么会帮过他呢?”直到后来双方坐下来一起吃饭,对方告诉邓锋,N年前他曾给邓锋打过一个电话咨询成立美元基金的事情。当时邓锋在电话中耐心地和他说了半个小时,这让他感念至今。

后来这家基金的老大把自己创业的双胞胎兄弟介绍给了北极光。北极光成为其第一个投资人,并获得不菲收益,“帮人真的是有回报的。”这让邓锋感慨不已。

在邓锋眼中,做VC需要快速的学习和进化能力,而最好的学习机会是在企业家身上。“见到企业家的时候,我们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向企业家学习,一起做brainstorm,哪些是我们没想到的,哪些是我们的认识盲区?”

为此,邓锋常常给团队里的同事说,不要以为坐在谈判桌的对面就高人一等,心态一定要开放,要与企业家保持平等、平视的关系,“不要见到马云就高看一等,也不要见到没有什么背景的人就低看一等,都要一视同仁。”

中国今天VC之间的竞争,某种程度上不是看谁的判断力好,而是看谁的案源好。而案源又来自人脉的积累,“北极光希望和企业家成为平等的合作伙伴,一起成长。退出之后,我们还能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互相吹吹当年是怎么一起做事的,企业家也愿意把朋友介绍给我们。”

帮助企业成长是投资人的一大快乐

为什么身处艰难的一级市场,还有很多投资人那么嗨?邓锋结合自己多年的创投经验,分享了自己的几点切身感受。

首先,作为投资人,所创造的财富大部分给了企业和企业家,同时帮助LP真正把资本用在最应该用的地方。与此同时,投资人也获得了一些财富,所以是非常开心的事。

其次,做投资可以每天跟最优秀、最有能力、最有创新意识的人在一起,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专业知识和企业家精神。“我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最重要的是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我发现真正优秀的创业者和科学家,不是看他的知识有多丰富,能不能真正获得认可,是看你的认知水平有多高。换句话说,你在多短的时间内能够很深入地问到最关键的问题,可能是判断一个优秀投资人很重要的标准。”邓锋说。

另外,在邓锋看来,做投资更大的快乐不仅仅是创富,而是通过帮企业成功,真正给社会提供一些价值。“我每次听到我们投资企业制造的AED除颤器或者人工心脏又救活了一个人,心里都非常开心。听到投资的高科技企业,帮助国家解决了一些卡脖子的技术问题,也让我们很受鼓舞。今天外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投资的美团在外卖领域为大家提供了很好地服务,对新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地帮助。这些真的都是使我们内心最快乐的事情。”

时代机遇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网上曾有文章说,1963-1972年出生的人是中国社会最幸运的人,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代人经历的变化特别大,从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变成信息社会再到智能社会,经历了如此大的时代变革。对此,作为有亲身经历的邓锋而言,是非常认可的。

邓锋总结自己的前半生时,总是诚恳地用“运气”来形容。“我觉得我非常运气,不要讲自己有多大本事,其实50%以上是靠运气。我们也许勤奋、努力、聪明,如果没有运气,顶多把公司做到上市,但做到后来价值四十几亿美元是不太可能的。”

邓锋认为自己什么都没耽误,“我小时候很幸福,大家不上课我也不上,后来上学也没耽误,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和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中关村一开放,还在学校里的我去创业就挣了不少钱,也没耽误。大家都出国我也出国,也没耽误。硅谷最热的时候我在硅谷创业,也没耽误。9.11之时,我们成功上市,互联网泡沫破灭对我们也无甚影响。后来卖掉,趁着投资热了我又回国做投资。”听起来,这简直就是开挂的人生。

清华大学学霸、中关村创业、出国留学、硅谷创业、回国做风险投资这人生的五重奏,邓锋满足地笑称,“基本上每个点都踩得很准,所以我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如果我还抱怨别人怎么办?”

不过邓锋也谈到,事业做得特别好靠运气,持续做得好还要靠能力。

后记

从“不安分”的学霸创业者,到热情满满的硅谷“造梦”者;从摸索中前行的创业“探路者”再到“挑剔”的高标准投资人,这其中贯穿着邓锋的心路历程。

作为成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让邓锋最引以为豪却是他在清华大学求学的经历。邓锋说,自己一生中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在清华读书。在清华的学生生涯对他后来的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邓锋创业前的锻炼,创业领域的选择和创业团队的建立都与这一段求学生涯不无关系。

如今,北极光在他的带领下,已经成为创投圈一道绚丽的风景。邓锋说,北极光最想干的事情,不是赚最多的钱,做风投的成功在于你的名字与一个伟大的企业联系在一起,能不能培养一个在世界上站得住脚的公司和中国企业家。如果一个VC一辈子只投资了一个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你也是最好的VC。

如果用三个词给我们所处的时代做注脚,邓锋的答案是:

“不确定性”肯定是一个,尽管有很多事没法确定,但我们都希望未来世界变得更好。“坚持”是一个,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另外“开心”也是一个,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越需要调整好心态,不是为了明天的幸福今天就要过得特别苦,而是要把每一天都过好,做人要开心。

0 阅读:1
萌解创投

萌解创投

分享创投故事,共勉励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