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出嫁帮忙人把我坑个遍,让我有苦难言,儿子结婚我一桌没办

沮三友 2024-04-13 08:52:19

前段时间儿子结婚,我们一声没语,悄无声息地贴了喜联,放了几挂鞭炮,在本地最大的酒店办了几桌酒席,就把儿子的喜事办完了。

不少亲朋好友知道我们的做法倍感奇怪,通过不同形式责怪我们不声不响地办完了喜事。

我们一家人都是普通的农民,家有一女儿,4亩承包地,农忙时间,忙活着地里的庄稼,农闲的时候,出门干些力气活,挣些零花钱。

我们家也是村里的大门大户,本家有200多户,老少大约有1000多人。我们也有不少亲戚,特别是妻子娘家那边也是村里的大门大户。

我们多少也是爱面子的人,亲邻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我们都要去随礼,礼金从十年前的100元,涨到如今的二三百元。

普通关系的邻居家一般都是200元随礼,有点亲戚关系的随礼300元到500元。

女儿长到二十三岁那年,亲戚给她说了一个对象,男孩在区里的工厂上班,长相人品都不错,我们一家人也比较高兴,双方定完亲之后,我们又把婚礼的日子定在了当年的腊月初八,腊八节。

看好了日子,时间过的就快。不知不觉就快到了腊八节,女儿出嫁的日子。

阴历的10月底,我和妻子两个人兵分两路,我给我的亲戚下喜帖,她给她的亲戚下喜帖。

与此同时,我们还请了本村红白理事会的一些人帮忙。

我们都是种地的普通农民,也没有办过什么事,咨询村里的兄弟爷们怎么办,就随大流跟着人家学怎么办。

听亲邻们说,喜事找人帮忙挺有讲究。

如找执喜的,就要看大家的,平时村里大多数人家找谁,自:也要跟着找谁。

至于那个人人品如何,处事能力怎么样,那是另一回事。

不然,人家都找那个人,自己不找,都是乡里乡亲,见面也不好意思,也容易得罪人。

至于其他帮忙的人,要找自己的邻居或者关系知近的人,找邻居不能顾此失彼,否则让人说自己不会办事。

按照这种思路和想法,我们开始找帮忙人。

我们生产组的刘大哥经常在村里给众人操办红白喜事,是村里红白理事会的会长,尽管他的口碑有些差,但是大家还都是找他。

刘大哥70多岁了,他祖辈就是从事这个行业的。听村里人说,他结婚后,子承父业,又开始从事这个行当。

刚开始那些年,他还不错,他积心处虑,竭尽全力为大家办事,深受大伙尊重和喜爱。

谁知到后来,他和一些人商人有了来往。他利用自己的当执事的机会,为商人谋利,让自己敛财,大家对他这种行径有些看法。

木已成形,虽然大家对他的做法有些不满,但是有事找他的还是比较多,众人都是这个想法,大小得给他个面子局。

我们找到了刘大哥,说明了我们的来意。

他是满脸堆笑,大包大揽,热乎乎地说:“兄弟家的事就是大哥家的事,咱们兄弟就是多个姓,平时处得跟一家人似的。”

我们听了这话,心里还挺激动。

在他的提议下,我们又确定了厨师,菜卖,支销,执笔先生,音响及收拾桌碗筷的那些人。

喜事半个月前,我们招呼主要刘大哥在内的主要帮忙人,让前来帮忙的厨师做了一桌丰盛的菜,也叫做喜事样菜。

大家品尝后,感到非常满意,决定喜事就是这个标准。

菜加烟酒,800多元一桌,在农村来说,不上不下,也能合上大多数人的意。

转眼之间,到了喜事那天,我们邀请的帮忙人悉数上场。

准备了大半年,女儿的婚事两天就结束了,十事九不全,但总的来说,事情还办的比较圆满。

婚事结束后,费用开支让我们大吃一惊。

刘大哥是主要执喜人,忙活了两天,我们心里觉得过意不去,他他临走之时,我们表示千恩万谢,还送给他两条喜事上用的烟,开始他推推搡搡,后来还是接下了。

家里人暗暗的告诉我,刘大哥拿的烟已经不少了,弟弟见到他的妻子,推着三轮车等候在喜事现场,车里放着一个折菜的大桶,还有一个鞋盒子,刘大哥,一会儿往外送两盒烟,来回好几次。

要知道,包括送给他的那两条烟,都是十好几块钱一盒的。

厨师和音响两班人都是事前讲好的价,他们清多少钱。

按照正常的做法,他们忙活两天,临走之时,付清费用,每人再给一盒烟,让他们走在路上吸也好看。

可是刘大哥吩咐,喜庆事,一辈子能办几回,给厨师和音响的人每人两条烟,也显得咱大气。

众人无语,我们也不再好说什么,他们每家带着2条烟和钱走了。

喜事过罢,我拿出执喜人刘大哥给我的各种结账单子,我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席礼办了50多桌,用了60多条烟,这确实让我有些不能接受。

我虽然没有经过多少场喜事,也没有办过多少场喜事,但是我经常听给人执喜的邻居老张头说,喜事办多少桌席礼,就用多少条香烟,即使消费些,也就控制在五盒香烟左右。

我多用10条烟,每条烟批发价一百四五十元,10条香烟就是一千四五百元,这些香烟都扔到黑窟窿里了。

说这些,不是咱小气,想来这些钱花的不明不白,让人憋屈。

再看看菜买提供的单子,各种肉类,蔬菜价格及各种鱼类,市斤价都是高的离谱。

蔬菜1斤几毛的差价不说,有多也多不哪去。而肉鱼类就不同了。

就拿那140多斤鲤鱼来说吧,我知道我们的鱼都是9元钱1斤,而我们事上用的鱼是11元1斤,一斤就多花两元钱,那140多斤,就多花销280元。

还有那肉鸡,宰杀活禽的李老五送来了60只鸡,单子写着210斤。

有人给李老五开玩笑说:“你这鸡不够秤,不信我们大家抬上秤称一称”。

李老五信誓旦旦拍着胸脯说:“少一斤补十斤”。

人群中有两个爱开玩笑的人,把鸡筐往秤上一抬,电子磅显示出180斤,整整少了30斤只鸡。

李老五满脸通红,大家也觉得不好意思。

村里人对刘大哥也是议论纷纷,说刘大哥两面通吃,一个方面对办事人吃拿,另一方面收受能用着他的那些商人礼和金钱。

难怪有人说,每到逢年过节,给刘大哥送礼,送钱的,络绎不绝。

我认识的一个农民“大老执”告诉我,这些年来,没抽过自己的烟,没喝过自己的茶叶。

我明白了:原来农村人红白喜事收入都浪费在这些人手中,怪不得农民朋友操办红白喜事,办了不少桌,礼也不薄,但算来算去,就是撇不住钱。

所以儿子结婚,我一桌也不办,省心又省钱。

0 阅读:0

沮三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