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长腿鹿啊,它不就是吗?
长颈鹿的颈长度大约2米,而腿长度同样可以达到2米,雄性长颈鹿的身高一般都能达到5米多。
也就是说,长颈鹿的颈子其实和腿是差不多长的。
脖子和腿差不多长的动物,我第一时间能想到的是这位:
题主潜意识中认为长颈鹿的腿不长,其实就已经能解释为什么长颈鹿叫做长颈鹿,而不叫做长腿鹿了。
因为即便见过长颈鹿的人,往往对长颈鹿的第一印象也主要在颈子特别长上,往往忽视了它们腿也很长的事实。
你看,幼儿园的卡通画,往往把长颈鹿画成头长腿特短的夸张形象。
这种刻板印象,其实是符合神经科学原理的。
大家应该都有这种经历,对于两个人一起经历的同一件事情,如果时间足够久远,回忆起一些细节的时候,往往对方描述的一些内容,你认为没有经历过;而你描述的一些细节,对方往往也认为他没有经历过。
实际的真相,有可能是你们两个人描述的共同内容是真实的,而不同的内容可能存在虚假。
几乎不可能出现两个人的描述都完全真实的情况。
很多人以为人的记忆就像电脑硬盘储存资料一样,只要硬盘不坏,不中毒,资料就在哪里,永远会变。因此,十分固执地相信自己的记忆。
然而,事实却是,人类的记忆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
人类存储信息的机制依靠的是突触连接的强弱。
经常受到训练的突触连接会越来越强,而不再使用的突触连接会越来越弱,甚至直接被剪枝掉。
当大脑工作处理信息时,临时产生的短期记忆被称为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不仅会利用全新接入的信息,也会调用大脑内存在的长期记忆。
当大脑处理完成,短期记忆会经过海马体的处理,转变成长期记忆,储存在前额叶皮层中。
这个过程,虽然长期记忆的主体构成没有什么变化,甚至可能得到强化。20年前的事情,你觉得好像在昨天发生的一样,其实就是长期不断被不断巩固的结果。
然而,经过工作记忆加工后,会对一些细节进行补充和篡改。所以与别人聊起同样的事情,你会发现你们记忆的一些细节不一样了。
甚至可以说,你的每一次回忆,都是对过去回忆的全新加工。
所以,在这样的机制下,即便一件足以刻骨铭心的事情,经过十多二十年,长达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回忆加工,回忆中的过去事件的细节,是有可能和真实细节发生巨大差异的。
对长颈鹿的刻板印象,其实就会通过这样的记忆再加工,变得越来越深刻。
大脑的反复处理,会越来越强化,对长颈鹿脖子很长的印象。
不仅可能弱化长颈鹿腿很长的记忆画面,甚至有部分人可能会留下长颈鹿腿并不长的印象。
而记忆机制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刻板印象,主要还是长颈鹿的长腿相比起长脖子,其实很难让我们形成足够深刻的印象。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有角下目(包含鹿科、长颈鹿科、牛科)的动物,相比起身体来说,腿其实都不短。
牛科的跳羚自不用说了。
甚至你专门再给它重新取名成长腿羚,也完全不违和。
哪怕像梅花鹿这样,我们看起来很正常的比例,其实相比起它们的脖子来说,腿还是十分修长的。
就连角马的腿,看起来也有些妖娆:
在整个有角下目腿都比较修长的情况下,人们的确有可能忽视长颈鹿的长腿。尤其是大多数人知道长颈鹿,往往通过影视画面,没有腿高于人类身高的那种视觉冲击,因此印象不深。
但如果,对于一般不出现大长腿的物种,突然出现了大长腿,你可能会有深刻的印象:
放错了,应该是这个:
鬃狼的大长腿,可以看出比起其它的犬科动物来说,长度十分的突出。
让腊肠看了沉默,柯基看了流泪。
这天然大长腿,看着比人类p的腿还更像P的。
鬃狼之所以进化出大长腿,可能与生活在灌木丛或者草原有关。
作为中型犬科动物,大长腿视野更好,有利于发现猎物、逃避天敌。这和人类直立行走的进化压力,其实是类似的。
虽然鬃狼的腿比例这么的长,但并没有命名为长腿狼。
这或许因为人类自身腿有较长的比例,以及腿长短很难成为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典型特征,所以让人类没有形成用腿长短来命名的习惯。
例如对猫狗的命名,常常是其它的生理特征来命名,例如长毛、折耳、金毛、卷毛。但一般不用腿的长短来命名。
同时很多鸟类,也具有长脖子的共性,因此不见长颈命名的鸟类。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名称雷同,有时候命名并不一定会展现生理特征。
例如陆生长脖子的恐龙,几乎没有用“颈”命名的。蛇颈龙和长颈龙,这两个海爬已经有颈了。
如果波塞冬龙、阿根廷龙、马门溪龙,分别命名为波塞冬大颈龙、阿根廷巨颈龙、马门溪泰颈龙,怎么听着都有些中二的感觉,而且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很容易增加混淆的可能。
总之,动物的命名是存在互相影响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巧合性,和命名的人偏好也有关系。
下面这种动物脖子也挺长,并没有被命名为长颈驼,却以一个特殊的俗名被人们所熟知:
长颈鹿🦒的腿还不够长?要颈子那么长的腿才算长?
长颈鹿那腿还不够长?
物种到底是不是进化而来,众说纷纭
长颈鹿那腿还不够长?
重力势能太大,不稳定性增加
长颈鹿🦒的腿还不够长?要颈子那么长的腿才算长?
物种到底是不是进化而来,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