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志愿军特等功臣,弹尽粮绝时一个举动,竟吓得英军掉头就跑

任真聊历史 2024-01-09 16:59:31

1951年1月3日下午4点,英军再次集结上百兵力,以6辆坦克为先导,进攻朝鲜釜谷里北面的无名高地。

此时高地上只剩下7名志愿军伤员,他们已经坚守一天一夜,打退了英军来复枪团6次进攻。

在英军距离高地只剩20多米时,志愿军战士们已经打光了所有子弹,将最后一个爆破筒扔了出去。

在这危急时刻,一名19岁的小战士忍痛站起,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竟吓得英军掉头就跑。

战后,小战士被评为特等功臣,他的特殊武器也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

而经历那场战争的英军幸存者,在几十年后的回忆录中提起,还觉得不寒而栗。

小战士究竟做出了什么举动呢?

01

这个“奇迹”,就发生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中。

1950年12月31日,我人民志愿军在朝鲜西起临津江口,东至麟蹄的200多公里宽战线上发起了第三次战役。

只用了1天,“联合国军”防线就被我军一举突破,人民志愿军由阵地战转为追击模式。

1月2日,著名的“红军团”——39军116师347团向汉城方向追击时,在釜谷里遭到了“联合国军”的阻击。

釜谷里距离汉城不到40公里,只是个没名气的小镇,却是通往汉城的必经之地,只要打开釜谷里就打开了汉城的大门。

347团团长李刚审视地形,决定派兵占领釜谷里北面的无名高地,将敌人困在小镇中,无处可逃。

为了摸清敌情,志愿军侦察排潜入敌方侧翼,抓回来一名“舌头”,一审才知道,釜谷里全是英军,人数有一个联队。

审讯的翻译告诉传令兵,敌人有一个“联队”,没想到传令兵却听成了敌人有一个“连队”,并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了团长李刚。

由于当时双方并未全面开战,李刚从对面枪声中也听不出有太多人,心想一共才一个连,对面山头上顶多放一个排,就派出7连前去攻占。

347团7连是红军时期著名的“钢铁7连”,83名官兵于1月3日凌晨3点接下任务后,毫不停留,趁着夜色出发了。

夜晚,是志愿军的天下。

可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驻守在釜谷里的英军整整有一个团,而且还是英军的“王牌部队”,曾经扬言“要吊打志愿军一个军”的英国皇家来复枪团。

钢铁7连这次碰到了个“硬骨头”,他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呢?

02

守在无名高地的英军足足150多人,从山脚一直布置到山顶。

7连从山脚就遇到了顽强的抵抗,枪一响,照明灯就跟不花钱一样往天上打,漆黑的夜晚亮如白昼,“联军”的炮火不断往7连的位置覆盖。

还没有冲多远,指导员和副连长就相继牺牲了。

但是“钢铁7连”的名号不是白叫的,连长厉风堂带队猛插,与英军混战在一起,敌人的炮弹一下子失去了作用。

经过几个小时的血战,残存的英军仓皇逃走,7连终于在天亮之前占领了无名高地,但也损伤过半。

然而厉风堂深知,占领高地并不是最终目的,7连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他来不及休息,命令战士们将能修的工事抓紧修复,准备迎接敌人的炮火。

天一亮,敌人的炮弹就如雨点般飞来,5000多发炮弹将山头上的大树全部炸断,原本冰雪覆盖的山头已经找不到一丝白色,战士们无处隐蔽,很多人都受了伤。

然而他们还来不及查看伤口,就看到吃饱了的英军,端着枪从山下爬来。

此时已经来不及挖工事,战士们只能趴在弹坑中,等待英军进入射程。

之后的战斗非常惨烈,英军每次进攻都要组织百八十人,而且都是躲在坦克的后面。

厉风堂组织战士们进行猛烈的还击,打退了敌人第一、第二、第三次进攻。

可他却被炸成了重伤,肺部汩汩地流着鲜血。

一名19岁的小战士跑到连长身边,一边哆嗦着给他捂住胸口,一边强忍着不断流下的眼泪。

连长喘息着说:“郑起,你这个小司号员,平时总吹自己是‘司令员’,这回我将指挥权交给你,你可别丢了咱们钢铁7连的脸……”

厉风堂将自己的手枪递给郑起,壮烈牺牲。

郑起环顾四周,阵地上只剩下17名战士,而敌人的第四次进攻马上就要开始,他该如何完成这个艰巨的考验呢?

03

郑起来不及抹去眼泪,他将手枪高高举起,对战友们说:“同志们,我是老兵,从现在开始由我指挥,我们要打出钢铁7连的威风来!”

他一个只有19岁的小战士怎么敢自称老兵?

原来郑起年纪虽小,却14岁就参军入伍,参与了39军所有的解放战役。

郑起将17人分成3组,从不同角度阻击敌人,每打退敌人一次进攻,他就让战友掩护,自己冲下去收集枪支弹药。

靠着这种打法,郑起带队又打退了英军3次进攻。

收集弹药回来的郑起,望着即将落下的残阳,对战士们说:“同志们,只要熬到天黑,我们就完成了使命!”

然而,这使命并不是容易完成的,此时阵地上算上郑起在内,一共7名战士,全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而山下,上百名英军在6辆坦克的引导下,缓缓向山上走来。

兵力如此悬殊,可这7名志愿军战士却毫无退怯之意,他们都杀红了眼,准备同敌人进行最后一战。

英军还有60米时,战士们开枪了,他们不再节省子弹,仿佛要用尽全身的力气,给敌人致命的一击。

但即使拼命也没能阻挡敌人进攻的步伐,60米、40米、30米……当敌人距离山顶仅有20多米时,战士们已经打光了所有子弹。

随着最后一个爆破筒被扔出去,战士们已经手握刺刀,做好了与敌人搏命的准备。

就在这时,郑起忍着剧痛拼命站起,掏出腰间的军号,奋力吹响:“滴滴哒,滴-滴--滴---,滴滴哒,滴-滴--滴---!”

奇迹发生了,冲锋的英军瞬间停住,在短暂的发愣后,竟然拼命的转身逃跑!

看到这样的情景,不光战士们愣住了,就连听到号声的团指挥所都傻眼了:这时候还有哪支部队能发起冲锋呢?

看着逃跑的英军,郑起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

04

郑起腾不开嘴,他大手一挥,冲出了战壕,6名受伤的战士也紧跟着冲了出去。

郑起站在山顶上猛吹军号,“滴滴哒,滴-滴--滴---,滴滴哒,滴-滴--滴---”的声音响彻整个大山。

郑起嘴都吹流血了,一直到敌人退回公路才停下。

而此时,天色已经黑了下去,又成了志愿军的天下,我军的援兵也终于赶到,钢铁7连英勇的完成了任务!

这一仗,钢铁7连以仅剩7人的代价,坚守阵地1天1夜,消灭英军1个营的兵力。

战后,郑起被评为“特等功臣”,二级作战英雄。

这段往事虽令人难以置信,却是不容置疑的军史。

那么为什么英军一听到冲锋号声就吓得扭头就跑呢?

这一点在李奇微的《朝鲜战争回忆录》中有记载:

“这种铜制乐器,能发出刺耳的声音,仿佛是非洲的女巫,只要她一响起,共产党军队就如着了魔法一般,都不要命地扑向联军,联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褪去。”

在《最后的战斗——英国兵眼中的朝鲜战争》中也有记载:

“志愿军的冲锋号响了,他们会如潮水般冲出来,一股一股,他们不会投降,只会战斗到底!”

是的,他们不会投降,只会战斗到底,正是这样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让“联合国军”闻风丧胆。

冲锋号响起,敌人以为陷入了我军埋伏,而我军即将大举冲锋,这才望风而逃。

如今,那把退敌的军号,一直收藏在军事博物馆里,成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它值得被好好保存,虽然他已经完成了战斗使命,却依然能激励后辈前行!

3 阅读:756
任真聊历史

任真聊历史

60年一个甲子,他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