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1日,急于抢头功的国军将领张灵甫率领整编74师甩开两翼掩护部队,孤军深入经孟良崮西麓向华野展开进攻。
当时华野拥有5个纵队10万兵力,面对张灵甫的进攻丝毫不惧,便采取以正面围攻74师的战略。
张灵甫出师不利,将部队撤到孟良崮山麓等待援军,蒋介石认为这是与华野决战的良机,便下令让他固守孟良崮。
紧接着他命令整编第25、第83师等十个整编军向孟良崮增援。
增援需要时间,而华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可不会坐以待毙,他立即命令部队向孟良崮的74师发动总攻。
经过近四个小时激战,国军74师被全部歼灭,而张灵甫也被击毙。
张灵甫战死后,蒋介石扼腕叹息,不曾想,他的战略失误竟然葬送了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爱将。
消息四散传开,最为悲伤的当属张灵甫年仅19岁的娇妻王玉龄,当时她刚为丈夫生下一个儿子。
王玉龄貌美如花,丈夫去世后,自然会引起旁人的觊觎,而蒋经国就是其中之一。
蒋经国对王玉龄穷追不舍,在台湾所做的事情更是令人不齿。
短暂幸福王玉龄出生湖南长沙,祖辈们经商多年,富甲一方,她自幼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可是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王玉龄的幸福生活随之被剥夺,在长沙失守后,她只能跟着家人逃难,而对日本的恨意就此发芽,此后则长成了参天大树。
在她十五岁那年,她要求去当兵,母亲一听流着泪就笑了:
你当兵能干什么,打炮子吗?
不会!
带兵吗?
也不会!
那你去干什么?
我可以给伤兵烧茶!
你会烧茶吗?
王玉龄听到这里,嚎啕大哭,原来她过惯了被佣人伺候的生活,根本不会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她恨自己不能上阵杀敌,不能为国家尽忠。
对日本人的仇恨,让她对抗日名将有种莫名的情愫,所以当有人将张灵甫介绍给她的时候,她内心绽开一朵漂亮的花。
1945年,年仅17岁的王玉龄不顾一切嫁给了张灵甫,甚至从来没有担忧过,她会成为第二个吴海兰。
吴海兰是张灵甫的第二任妻子,张灵甫趁她去菜地时,在她脑后开了一枪,至于缘由,是因为张灵甫怀疑她不忠。
洁身自好好在张灵甫对王玉龄确实不错,没有像吴海兰那般对待她,只是让王玉龄想不到的是,张灵甫却战死孟良崮。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唐朝诗人张籍的名句,可谓是王玉龄的写照,她抱着未满周岁的儿子,时常泪如雨下。
随着国民党节节败退,蒋介石萌生退守台湾的想法,于是开始将大陆的国军将领遗孀转移到台湾,王玉龄自然也在其中。
王玉龄不舍得离开大陆,更不舍得与丈夫的亡魂分守两地,可在高压政策之下,她不得不携着幼子去往台湾。
在台湾的日子并不好过,蒋介石也并没有给予这些遗孀们应有的抚恤,而这也让蒋经国有了可乘之机。
蒋经国初见王玉龄便心神荡漾,他想当然地认为能轻松叩开她的心门,便疯狂追求她。
奋发图强寡妇门前是非多,王玉龄年芳二十,正值芳龄,面对蒋经国的追求,她选择了洁身自好。
蒋经国为了得到王玉龄耍了很多心思,甚至还背地里克扣原本就微薄的抚恤金,他的做法着实令人尴尬,如此行径自然也令人不齿。
可即便如此,王玉龄依然不肯就范,蒋经国并不着急,他认为到嘴的鸭子是不会飞走的。
只是让她想不到的是,王玉龄真飞走了,她为了摆脱蒋经国的纠缠,私下拜托时任台湾陆军总司令的姨父孙立人为自己办了去往美国的护照,只身去了美国求学。
王玉龄通过刻苦学习考入了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毕业之后换了三份工作,最终在美国航空公司落脚。
在此期间,她一直孑然一身,守着对亡夫的爱终身未嫁,只是在她退休后,愈发思念祖国,后来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王玉龄得以返回大陆探亲。
而当时能够自由由美国来华的华人,仅仅只有她和杨振宁,不过无论什么时候,王玉龄都没有忘记对日本的仇恨,她终身都没有用过一件日货。
后来王玉龄定居在上海,并在那里走完了她的一生。
王玉龄本可以靠着蒋经国在台湾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她却选择了另外一条备受人们尊敬的艰苦道路。
原来她始终牢记自己的根在中国……
参考资料:《王玉龄画传》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