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为大秦帝国的总设计师,千古名相,竟被剁成肉酱!

兰台说 2019-06-15 10:52:34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本故事的主人公深谙此理,并且知行合一,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道理,成为中国古代早期高级知识分子的代表。

他就是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01

李斯是楚国人,年轻时是掌管文书的郡吏。

有一次,李斯在厕所见到猥琐的老鼠吃人粪,时而见到人和狗进来就被狼狈地吓跑;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肥硕的老鼠悠然盘踞,肆无忌惮地的吃着粮食,没有人管。

由此,李斯感慨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一个人有没有出息,与自己所选择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李斯耻于做底层小吏,“老鼠哲学”启动了他开挂的人生之旅。

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急于改变现状的李斯毅然辞职,远赴北方的齐国求学,拜儒学大师荀卿为师。

荀卿对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帝王之术”。

经过一番苦读,学成毕业。

诸侯纷争,争雄称霸,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机会。秦国的发展势头凶猛,于是李斯踌躇满志地远赴西北的秦国谋职,开始“北漂”。

有公务员工作实践经验、系出名师、学富五车,李斯拥有很大竞争优势。

很快,他就收到了秦国权势熏天的丞相吕不韦的Offe,收在门下。

李斯得到贵人相助,成为高级白领。

李斯颇受吕丞相的赏识,不久就被推荐担任郎官。这个职位不高,但属于中央政府的秘书机构,有接近秦王的机会。

李斯信奉“得时无怠”,即不要由于怠慢而错过机会。

一次,李斯抓住机会,在秦王嬴政面前侃侃而谈,认为秦国应该抓住时代机遇推行“全球化战略”,统一天下。而且,李斯不是仅提了理论,还给了“政治颠覆+外交斡旋+军事威胁”的组合策略方案。

秦王甚为欣喜,而且认为李斯担任郎官屈才了,就提升他为长史,相当于中央政府的秘书长。

从底层郡吏,到高级干部,李斯火箭式蹿升。

秦王采纳了李斯的方案,经过初步尝试,行之有效。豪爽大气的秦王就任命李斯为客卿。这个职位是授予担任高级职位的外国人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很流行。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参事。

李斯在秦国名声鹊起。

02

秦国积极扩张,东方六国自危。

韩国派水工郑国到秦国,鼓动兴修水利。实际目的是以此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其东吞韩国。不久,这个“高级黑”就被曝光。

当时各国纷纷派各路间谍到秦国,搜集情报,并遏制秦国的“全球战略”。其中一些人已渗透进秦国的政府机构,象李斯一样被尊为客卿。

群臣纷纷对秦王建议:大多外国人是境外敌对势力,应该驱逐出境。

这次水工郑国一事成为风口浪尖。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于是秦王下令“尽逐六国之客”。

刚站稳脚跟的李斯如遭晴天霹雳!

如果被辞退,能去哪里呢?其它国家迟早都是秦国碗里的。

李斯决定挺身而出阻止这个政策。

李斯结合秦国历史,历数百里奚、蹇叔、商鞅等客卿对秦国做出的贡献;认为要想实现“全球化战略”,就必须具有全球化视野,聚合天下之才。

这份上书,从秦国的利益角度出发,情词恳切,有理有据,使秦王以及一批有识之士产生了巨大共鸣。并且之后在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舆论引导作用。这篇《谏逐客书》也成为历史名作。

于是秦王果断取消了逐客令。

由于秦国坚持重用客卿的方针路线,大批牛人继续投奔,在秦国的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个事件之后,李斯被封为廷尉,九卿之一,是掌管刑狱司法的最高领导,类似于当今中央政法委书记。

在人生危机突如其来时,李斯以冷静、睿智的头脑,积极化解,而且再次提升了自己的地位。

从毅然辞职,自费到外国留学,拜求名师,交好贵人,在关键时刻勇于表现,李斯的每一步选择都堪称明智、成功。

然而不久,吕不韦被秦王除掉。李斯担惊受怕了一阵子。但是事实证明是多虑了。

李斯将自己的命中贵人吕丞相在心里埋葬,专心致志地向秦王效忠。

这时,韩非来到了秦国。

韩非和李斯都是韩国人,当年都师从荀子。韩非在继承荀子学说的基础上,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结合,形成了一套君主专制理论。韩非回到韩国后,多次献策但都未被采纳。

但是韩非的著述理论传到秦国后,秦王非常赞赏。

这次秦国攻韩,韩王就派韩非出使秦国。

看着韩非与秦王相见恨晚、惺惺相惜,李斯心里难免羡妒。恰好韩非向秦王揭露了秦国上卿姚贾当年不光彩的隐私,遭到姚贾的忌恨。而且韩非提议“先伐赵国,缓伐韩国”,于是李斯拉拢姚贾向秦王说:“韩非是韩桓惠王子,自然热爱祖国,不会为秦国效力的。与其不能任用,不如杀掉。”

随即,秦王活学活用韩非的《八经》中“除阴奸”之术,让李斯处理韩非,而自己不背世人骂名。李斯从命,下毒将韩非处死。

李斯有种兔死狐悲的伤感。

可是转眼一想,也算是又给秦王交了一份投名状。况且,韩非一死,自己在世间就少了个强劲对手。

李斯不断提升学术理论水平,并且与秦国的政治实践融合,成为国际瞩目的学者型明星官员。

03

秦国终于一统天下,嬴政自称为始皇帝。

李斯用创造性、前瞻性、国际化的思维,辅佐秦始皇成就了旷世伟业。

同时主持制定中央集权统治的顶层设计,主倡郡县制,焚烧民间《诗》、《书》等百家语,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等。

这些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顺理成章,李斯成为大秦帝国的丞相。

李斯位极人臣,达到人生巅峰。远远超越了当初成为仓鼠的人生目标。

李斯在文学、书法方面颇有造诣。

所写的文章论证严密,气势贯通,令后世称赞。

秦始皇四次巡行天下,都命李斯刻石记功。这些碑铭,被后世称为书法鼻祖。

李斯的子女也跟着沾光,都与秦始皇帝室结有婚亲,长子李由还被任命为诸郡之首的三川郡守。

有一次,李由回到国都咸阳,李斯摆设家宴,宾客云集。

李斯百感交集,恍如隔世,蓦然想起老师荀卿说过“物忌太盛”,就感慨道:“我是个平民百姓,今天却做了丞相,富贵到了极点。物盛则衰,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一语成谶。

秦始皇第五次巡行天下。李斯照例陪同。

中途,秦始皇突然病重,自知时日不多,便命宠臣赵高写诏书给驻守北疆的长子扶苏,让他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随即驾崩。

50岁的秦始皇突然撒手人寰,令70岁的李斯震惊,唏嘘。

这时,赵高诡秘地来了。他认为如果扶苏继位,将对自己十分不利,于是想拉拢李斯矫诏立皇子胡亥继位。

赵高是有一些胜算的机会:其一,秦始皇有二十余个儿子,但一直未立太子,包括扶苏。而且给扶苏的遗诏尚未发出。其二,赵高与胡亥亲近。

这个阴谋的最大受益者是胡亥。赵高首先探问了他。胡亥开始犹豫,继而答应。继承万里江山,做万众膜拜的皇帝,享受人世间最奢侈的生活,谁不想呢?何况是送上门的机会。

但是对于这个大逆不道而且冒险的阴谋,李斯当即予以痛斥。

然而赵高接下来的话,让李斯不寒而栗。

正如赵高所说:

一朝天子一朝臣,道不同则不相为谋,如果扶苏继位,必将重用他所亲近而且战功和家世名望都比李斯高的蒙恬为丞相;

李斯的法家治国思想,与扶苏的仁德治国思想一直相左;

李斯前期推行的改革,已经得罪了一些利益集团。

如此,难保哪天李斯会被清洗掉。

这戳中了李斯的最大痛点:自己发奋努力、从布衣拼搏奋斗几十年而来的高官、荣耀,不能灰飞烟灭啊!

在厕所吃人粪的老鼠的猥琐航脏形象再次浮现脑海。

人类社会中存在着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制。经过片刻沉默思索,李斯向赵高妥协了。

因为共同的阴暗目标,赵高、胡亥、李斯形成阵线联盟,精心谋划胡亥继位。

三人决定秘不发丧,命令车骑加快向咸阳进发。

正逢暑天,途中尸体在辒凉车中发出臭味,就下令随从往车里装一石有腥臭气的鲍鱼,让人分不清尸臭和鱼臭。

三人利用时间差和信息不对称,瞒天过海,将秦始皇的尸体迅速运回咸阳并办理了丧事。同时,偷梁换柱,矫诏赐死扶苏和蒙恬。

皇子胡亥继位为秦二世。李斯平稳过渡,留任丞相。

李斯又成功度过了一场人生危机考验。

但是他觉得这次不同以往,至少这次不是自己主动积极争取的。他隐隐感到了一种潜在的危机,仿佛脚已踩进深不可测的茫茫沼泽。

04

李斯在秦始皇生前很受重用,而且拥立胡亥有功,因而秦二世对他颇为看重。

作为拥戴胡亥上台的头号功臣,赵高被任命为中书令,掌管政权中枢,倍受宠信。

为了堵住人们对矫诏的怀疑与不满,赵高与胡亥展开了残酷无情的诛杀。

扶苏被迫自杀,“十二位公子被戮死咸阳市,十公主死于杜。”重臣蒙恬、蒙毅兄弟被迫自尽。大批功臣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无数人被株连。

纨绔子弟秦二世愚昧、荒淫,对于送上门的皇位喜出望外,一门心思地追求酒色玩乐。

有一次,秦二世问李斯:我想安心享乐,也想永远统治天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对于这样的皇帝,李斯无语了;何况这个问题本就是矛盾的关系。

但是这难不倒满腹经纶的李斯。况且李斯也希望得到秦二世的继续器重。

于是,他就献出独断专行、严刑酷法的治国方略,用督察与治罪的方式来管理群臣和百姓,巩固中央集权。

秦二世大喜,采纳了这个“督责之术”。

凡是进谏的大臣被以诽谤罪论处,甚至百姓面色不好也要治罪。

人人自危,天下处于一片恐怖之中,怨声载道。

李斯在作恶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已是在助纣为虐。

秦二世的不理政事,使赵高更加有恃无恐,权力的欲望不断膨胀。一面不断将亲信党羽安插至要职,一面弄权擅政,欺上瞒下,怂恿秦二世奢侈腐化,胡作非为。

秦二世和赵高的所作所为,使尚存良知的李斯痛心疾首。这种局面,并不是李斯想看到的,这样下去只会大家一起玩完。他想努力改变现状。

然而,命运之神眷顾他的次数限额已经用尽了。

欲望有了权力的支撑,无约束的膨胀。

一山不容二虎,赵高一方面担心秦二世了解真实局势后会追究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将李斯视为其专擅朝政的唯一障碍,于是便将枪口暗中对准了李斯。

赵高先对李斯说,如今天下不太平,我很想劝谏,但皇帝深居皇宫,我没机会。李斯也表示很想找机会劝谏。

赵高就表示负责给李斯制造时机。

于是,赵高故意在秦二世玩兴正浓、最烦人打扰的时机通知李斯进谏。

如此再三,秦二世就对李斯产生了厌恶。

官逼民反,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李斯的儿子、三川郡郡守李由首当其冲奋起镇压,但挡不住英勇的农民起义军。

一直在找机会的赵高则重磅出手,联合同党,诬陷说李斯父子与楚国同乡陈胜、吴广暗中勾结,以图颠覆秦朝天下。

秦二世大怒,下令将李斯父子逮捕入狱,交给赵高审理。

赵高继续罗织罪名,说李斯作为丞相还不知足,总抱怨不受重用,有篡权的野心。

李斯在狱中多次上书申辩,并且揭露赵高的种种劣迹。然而,书信都被赵高扣留,并且被酷刑威逼。

李斯知道自己已是山穷水尽了,反抗也是无济于事,绝望之下,再次也是最后一次向赵高妥协---全部招认罪名。

在秦二世继位的第二年,李斯在国都繁华地段被公开处以极刑--"具五刑"。

这是秦朝最残酷的处死方法,先后在脸上刺字、割鼻、斩断双脚、笞杖、腰斩,最后枭首示众,把尸体剁成肉酱。

李斯的三族也受株连尽杀。

李斯死于盟友秦二世和赵高之手,死于自己提倡的严刑酷法之下。

楚国人李斯飞黄腾达于秦国,最终也死于秦国。

他死前回忆人生轨迹,长叹一声“仓鼠上越高,摔越远。”,肯定会觉得自己的最终下场连厕所的老鼠也不如。

纵观李斯的一生,前半生成功、辉煌;而后半生晚节不保,被小人引诱、受名利所累,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也成为人生的巨大转折点,从而将他及家族拖入万劫不复的罪恶深渊。

正如黑格尔所说: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此后,他也曾试图反抗、改变过,但是抵抗不过环境和趋势。

正如他临死前感叹的:再也没机会在家乡上蔡的郊野自由打猎了。

确实,一旦选择了不归路,就连急流勇退、保留名声的机会也没有了。

一代名相、辅佐秦始皇成就开天辟地伟业、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人物,最后却落得惨烈、狼狈、屈辱的下场。

他有高级知识分子的头脑,却缺乏力挽狂澜的魄力,所以沙丘变节;

他有政客的才华,却缺乏政治家的手腕和技巧,所以身死族灭。

善始者未能善终。

人性就是这么复杂,历史就是这么诡异。

时也、运也、命也!

0 阅读:2

兰台说

简介:追寻历史轨迹,解读人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