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这3大历史贡献,让他名垂青史

文史江湖 2024-05-17 09:47:11

任弼时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曾经的“五大书记”之一。不过,因为英年早逝,很多人对他的生平事迹和重要贡献并不了解。本文将梳理任弼时同志的一生,讲述他46年光辉岁月中改变历史的“三大贡献”。

一、挽救、缔造红二方面军

1934年8月,任弼时以中央代表、红6军团军政委会主席的身份,和萧克、王震等同志率领红6军团与贺龙率领的红3军会师。

在会师大会上,任弼时高度评价了这次会师的历史意义,并代表中央宣布,恢复红3军原先的红2军团编制,任命贺龙为军团长,任弼时为政委;红6军团则由萧克和王震分别担任军团长和政委。

此时的红2军团在时任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红3军政委夏曦的领导下,正面临着严重的内部的问题,由于他的一系列错误政策,红3军人数锐减,干部的损失尤其严重,大家对这种情况都非常不满,但夏曦是中央代表,职务比贺龙还高,是湘鄂西的一把手,所以大家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单靠红3军或者红2军团自己,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所以,当德高望重的任弼时到来时,大家都变得欢欣雀跃,他们庆幸任弼时来的真是时候,红3军终于有救了。

任弼时到红3军后,充分了解了大家的意见,随后召开了原红3军积极分子会议,对夏曦的错误问题给予了深入的批评和纠正。接着,他和萧克、王震等同志联名向中央报告了红3军和夏曦的问题,他在电文中写道:

建议中央军委撤销夏曦中央分局书记及分革军委会主席的职务……并提议贺龙为分革军委会的主席,兼任副职。

不久后,中央回电肯定了任弼时的正确意见,从此,红2、6军团有了正确路线的指导,终于可以甩开包袱,在任弼时、贺龙的正确领导下奋勇向前了。

任弼时认真分析后认为,红2军团物资装备比较充足,但优秀的干部比较匮乏,红6军团则是恰好相反,所以他建议红2军团在物资上支援红6军团,红6军团则在干部上充实红2军团。此举使得两个军团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部队面貌和战斗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扫夏曦时期的湘鄂西的阴霾。

正是因为任弼时等同志的正确政策,两个军团才能在日后的长征中不断获得胜利,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

二,化解分裂危机,促成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6月,红2、6军团经过长征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此时,草地分兵已经发生,由于张国焘控制着和中央联系的密码,任弼时无法直接和中央取得联系。

任弼时对于北上南下之争有一些了解,但了解并不多,他在会师后立刻致电中革军委,请求把中央和军委总政治部的文件送到2军团的驻地,通过这些文件,他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之后,任弼时和朱德、刘伯承、陈伯钧等留在四方面军的同志进行了深入的长谈,进一步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

随后,他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阻断错误信息在2、6军团内的流传。两军会师后,张国焘立刻叫派人送来了各种材料,宣扬他的错误路线,对中央的基本方针给予否定。任弼时深感事态严重,他给时任红6军团政治部主任的甘泗淇写信,要求张国焘送来的材料一律不得下发。

为了争取2、6军团站在自己这一边,张国焘建议两支部队召开干部联席会议,首先在政治上达成一致。为了防止张国焘胡来,任弼时坚决表示了反对,他反问张国焘:开什么会?开会的报告由谁来作?如果发生争论,由谁来作结论?张国焘是不是想凭借人数优势,以多数压少数?如果二、四方面军在意见上无法达成统一,形成矛盾,这个责任由谁来负责?

在任弼时强有力的反对下,张国焘不得不作罢。

同时,任弼时一直在努力保证内部的团结,在甘孜和北上的途中,任弼时没有选择和红二方面军一起行动,而是留在四方面军总部,和朱德等同志站在一起,努力地维持着队伍的团结和统一。

为何化解矛盾,消除误会,任弼时一直在尝试做四方面军同志的工作,自从会师后,他就一直找四方面的同志谈话,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傅钟、李卓然等都是他重点谈话的对象。

据时任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的傅钟上将回忆,他曾和任弼时首长有过好几天的彻夜长谈。当他得知中央在毛尔盖会议就达成了北上的决议后,他说:

既然有决议,为什么不执行?看来,并不是中央丢下你们走了,而是你们不跟上中央走,中央才先走的。责任不在中央,而在你们!责任全在张国焘,事是他干的,人是他定的,你们谁管得了?

短短的一段话,就让傅钟豁然开朗,理清了盘踞在心头很久的疑云。任弼时同志坚决的立场帮助了傅钟,傅钟把他的意见转告给政治部的其他同志,大家都一致表示赞同。这段时期,任弼时对于维护我军团结所发挥的重要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任弼时提议大家应该召开扩大会议,以集体领导的方式解决重大原则分歧。他还提议进行三军大会师的政治动员,为促进党和红军的团结营造氛围。

任弼时以勇于担当的气魄,从维护团结的愿望出发,在保持原则性的同时兼顾到手法的灵活性,并以耐心周全细致地工作,为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和长征的结束做出了重大贡献,毛主席为此对任弼时这段时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三,任职中央,建立规章,筹备七大

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后不久,任弼时曾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之后接替王稼祥同志担任驻共产国际代表,到1940年初结束驻共产国际的工作后,他回到延安,进入中央书记处工作,担任中央秘书长。

任弼时担任中央秘书长,当时的书记是张闻天同志,他在理论研究上比较擅长,实际上具体负责中央书记处日常工作的是任弼时。1942年,张闻天主动要去到基层调研,从此中央书记处的工作全部由任弼时负责。他对党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也正是在这一时期。

那时候的延安由于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还未建立起统一的办事机构,也没有统一的作息制度,甚至正常的收发制度也没发完全保障,送出去的文件找不到下落的事情时有发生。

任弼时担任秘书长后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中央办公厅,由他担任主任,李富春同志担任副主任。任弼时负责整体设计,李富春负责具体实施,在中办建立了行政制度和工作制度,明确了各个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任弼时的努力下,我们很快克服了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的现象,改变了自由散漫、各自为政、游击习气等不良作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中央和毛主席对任弼时的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和赞赏。

在中办系统正规化后,任弼时又把目光对准了中央所属的各部委,到43年前,他完成了将各部委领导集中到杨家岭办公的工作,各单位的工作也很快完成了正规化。

任弼时的这一系列举措,为日后党的行政工作正规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这是一直以来被人们忽略的重要贡献。

任弼时同志在延安时期的另外一个重要工作是筹备七大。早在1939年底,我党就计划筹备七大,这项工作主要是由任弼时来负责的。

按照最初的计划,七大应该在1940年春夏召开,但皖南事变等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使得我们面临的形势不断恶化,我们也由此进入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七大就这样拖了下去。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在任弼时等同志的领导下,七大的筹备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其中最重要和关键的工作就是审查参加七大的代表资格,在这项工作上,任弼时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最终确保了七大这场觉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的大会的顺利召开。

尾声:

由于日夜操劳,任弼时的健康状况越来越不乐观,1945年他被检查出高血压、脑血管硬化。苏联医生专门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一情况,认为他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但在此后的日后里,包括胡宗南进攻延安的时候,任弼时依旧坚持留在陕北,坚持带病工作。

任弼时同志党性强,坚持原则,为人正派,经验丰富,工作高度认真负责,善于团结同志,这些优点让他赢得了党内同志一致的赞扬和崇敬。

1947年的时候,贺龙元帅曾说:毛主席曾讲过,有的人是向外发展,有的人是向内发展。康生这个人就是外向人物,他要名誉,要地位,要花里胡哨;弼时同志是内向人物,他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多,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修养,不断地充实发展提高自己。

1950年10月,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一生的任弼时溘然长逝,年仅46岁,过度劳累是他英年早逝的罪魁祸首。

这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等待完成,他的过早离世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很多同志都认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遭受的第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得知任弼时病逝的噩耗,毛主席挥笔沉重地写道:任弼时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任弼时同志生前曾自比为“骆驼”,在他的追悼会上,叶剑英元帅评价道:

任弼时同志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3 阅读:933

文史江湖

简介:历史中存在太多迷局,静静等着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