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出自律的孩子?不纠结这点,你会轻松很多

萌芽研究我最行 2024-07-26 01:36:18

我会给孩子们定计划。从幼儿园开始,每学期、每个假期都做。

《论语·卫灵公》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左传》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礼记 · 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些古语都表达了一个态度,就是有序的计划和周全的安排,对想把一件事情做成、想把自己的人生过舒坦,有多重要。

让孩子从小有“计划”的认知,也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的绝佳生活智慧。

学着定计划,是孩子学会自律的必经之路。

一个没有计划的生活,最大的代价就是被浪费殆尽的时间资源。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三类计划是我们需要专注带孩子去定的。

1、先带孩子定,有利于培养好习惯的计划。

比如阅读习惯的培养,根植于每天契而不舍的阅读计划。

比如运动习惯的培养,根植于每天坚持不懈的运动计划。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些计划,是可以培养起孩子的长期学习习惯。

我从小抓的是孩子们的双语阅读。兄弟两从幼儿园开始,留白时间大部分能给阅读的,都给阅读。

孩子喜欢哪一类型的书,基本上市面上能买的相关好书,我都愿意支持他们。

因为读好书、好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教育和自我成长投资,没有之一。

2、其次带孩子定,有利于培养兴趣爱好的计划。

让孩子有所爱、有所追求,可以深度孵化孩子的学习动力。

你可以择一兴趣,无论是跳舞还是练字,带孩子体验一下“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我家俩孩子5岁多开始学钢琴、美术,坚持5、6年,现在学业再忙也没放弃。

前三年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抽出15-30分钟时间来练琴,这为他们打下了良好的美育地基。

他们也在上千次坚持中学会了一个道理:

哪怕每天只练15分钟,日积月累,进步还是如此可喜的。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明确地指出: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一万小时是兴趣爱好培养的最底限,没有例外。

3、最后带孩子定,有利于长远学习规划的计划。

像什么时候学数学、每天做多少口算题、如何准备一场比赛、离考试还有多少天如何复习等等。我也跟孩子们定,拉着他们一起定。

这类计划的出发点不坏,但落地往往是难的,我也有一样的烦恼。

比如弟弟有天晚上的计划是做一套奥数往年真题试卷。

我们约定的计划是“安静、专注地把这套卷子做完,不会的标记打圈,会做的,把解题思路写下来”。

结果短短30分钟,弟弟跑来找我讲题了2次,找我要亲亲抱抱了3次,去上厕所1次,去喝水1次,中途跑来找我要手机看答案1次。

他在第29分来找我时,我拦住了他,我说:

“弟弟,你还记得我们的约定是什么吗?

安静、专注地把试卷做完,不会的标记打圈,会做的就把解题思路写下来,这是你第9次离开座位了,这是不行的。

你要学会控制自己,所以等你结束了你的学习计划,我去你座位上抱抱你,但你现在必须得回到你的座位上。

在剩下的20分钟里,答应我,屁股不离座,嘴巴里不哼歌,眼神就专注盯着你的试卷,把卷子做完,可以吗?”

弟弟最后回到座位,但这次总算20分钟完全“履约”了。

我和孩子定计划,要执行也是鸡飞狗跳,充满着各种博弈和沟通,你们需要“盯”、“催”、“跟”去督促,我这边也需要。

但这些督促意味着矛盾和烦恼,意味着冲突和对立吗?

不,相反,计划表落地的过程,这些“鸡飞狗跳”恰恰是孩子极好的学习机会。

《刻意练习》这本书里说:

专注、反馈、纠正本身,就是一种超强大的“刻意练习”。

不是先有自律才有计划表,而是必须得要先有计划表,然后在计划表的无数次(鸡飞狗跳的)落地中,才有可能培养出自律的品格。我们不要本末倒置。

没有多少人天生就100%自律,好习惯都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我跟孩子沟通计划表,往往会落到非常具体的方向和要求上,更离不开这个原则做指导:SMART原则(具体、可测量、可达成、相关性和时限性)

S-明确的,代表具体的、清晰的行动计划。

M-可测量的,请考虑使用什么来衡量目标是否已实现。

A-可实践的,考虑这个目标有多可行?

R-有相关性,你做的事情和你想实现的目标是相关联的。

T-有时限性,你有没有设置计划的时间表,什么时候开始呢?

“今天完成一套卷子”从SMART角度看只是个笼统计划,我跟孩子沟通的往往是:

“今天,安静、专注地把这套卷子做完,不会的标记打圈,会做的,把解题思路写下来。”

这里包括了三个方面——

1. 今天在1小时内完成一套卷子2. 以安静、专注的方式完成卷子3. 不会的标记,会的写解题思路去完成卷子。

相当于,完成卷子只是我们的一个“结果”,但我更为看重的,是孩子完成卷子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质量。

最后卷子做完了没,有多少道不会的题,说真的我现在还没时间去看。

但我知道孩子有半小时坐不住,最后20分钟终于专注起来,认真地投入了学习状态。

这是习惯培养的过程,我们软性达成了。

最开始带孩子执行计划,大人很需要把计划细化到每一个小点、每一个步骤,包括这些——

比如如何制定合理的目标,一个计划为什么会失败,需要复盘。

比如如何制定合适自己的目标,可能父母想得很美好但这不是孩子想要的方向,也需要复盘。

比如如何调节身体的学习状态,专注、安静、做题的习惯,都可以是计划的一部分。

比如如何应对临时的时间调整等等

上面全都是以“预计计划不会那么顺利落地”来做考虑。

我认为这里每一个内容,孩子都需要学习,并且需要反复实践和尝试,没有孩子能一蹴而就学会这些。

所以如果计划执行反复混乱,那就亦少不宜多,择一事全情投入做好,也比择多事囫囵吞枣要好。

提高孩子单位时间的学习颗粒度,做多不如做精,重量不如重质,孩子才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学会更多。

在孩子还没有形成钢铁般的意志和自律品格之前,他律是必须要的,这里便包括了催、盯、复盘、优化和跟进。

我常用的方法是——

1、带上时间管理概念的“催”。

我们定计划往往是“8点开始学什么,9点半开始做什么”吧,我家孩子也会到点不干,需要我提醒他们。提醒的时候,我会把需求和目标明确告诉他——

“现在是8点了,按计划要学数学喽。

你刚刚看书看得入迷前一个学习计划已经忘记了,那8点得开始进入到下一个计划,数学学习的安排了吧。

你预估你需要多长时间学好呢?”

把思考的视角带给孩子,他才能慢慢对时间管理有概念。

2、提醒孩子关注学习习惯的“盯”。

我家弟弟注意力不太集中,一语往往才能惊醒梦中人,大人的提醒和帮助,对他是非常重要的。

后来,我们鼓励他每天在开始学习之前,都要思考这个问题:

“我在哪里学习,更专注呢?”

他每次都会思考一遍,找一个他觉得能帮他静心的地方。

然后执行计划,出了茬,我提醒他,他虚心听了,及时改变自己的状态。

后半程才能开始一心一意,最后完成一部分的“学习计划”。

不要以为大人的“盯”,是为了确保计划100%落实。

错,真正影响孩子以后学习质量的,是他能否静下心来,放下浮躁,去沉浸式专注学习的状态。

有效学半个小时,比三心两意学三个小时,要有效果得多。

3、不带偏激情绪的“复盘”和“优化”。

我们做计划复盘是高频的,试过天天一复盘,试过每周一复盘,也试过大复盘小复盘。

复盘相当关键。

其实计划能否完成,对我们大人影响吗?不影响的,生活和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责任,我们要学会课题分离。

建立界线的第一步,是分清自己和他人的事情。这在阿德勒心理学中,是被称为“课题分离”的重要事项。

我每次跟孩子复盘,我的开场白是:

“上次我们定了一个xxx的计划,我们执行了x天/时下来,发现这个计划xx部分做到了,xx部分没有,xx想做但没做成,xx……

所以我们来一起看看,你觉得接下来要怎么优化呢?”

复盘的要点我在《孩子的日程安排,从规划到实现,那可是火星到地球的距离呢!》提过可以重温下。

我们要注重跟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自己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计划方面,要引导他们自我反思,唯有如此,他们才能从中成长。

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都是修心的过程。

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也是大人在他们的内心频道里启发他们的过程。

特别当孩子世界观还未形成、认知水平也还不够,思想更容易出偏差的年纪,他律是需要的。

我们需要想法设法陪着他们学会自我调整的思路,沟通要引起他们的共情,提升他们的认知,让他们的精神家园饱满。

这样子的过程,最终才能真正导向孩子的自律。

咱们不要被计划表裹挟了,不是有了计划表,生活就得变成计划表里的一部分,那是刻板化了生活。

生活的真实气息也体现在每天的鸡飞狗跳里,只要我们着眼于孩子的自我发展,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排查、去复盘、去优化,他们每一天,就都在学习和成长。

日积月累,他们便会习得人最宝贵的品格之一——自律。

互勉,喜欢就点个赞或转发,让我知道对你有帮助,萌芽。

作者萌芽,港大毕业,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会员,曾居香港,现居广州,畅销书《教养力》《这样养育,孩子才有自驱力》作者,育有两男孩,希望与你一起做自驱型养育父母,培养有自我驱动力的孩子。

0 阅读:43

萌芽研究我最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