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琚学米芾“人莫能辨”,一生忠于米芾,也终于米芾

寓书喻画 2022-09-28 19:59:00

导语:吴琚被评为众多师法米芾书家中最得精髓者,续承北宋尚意遗风,内心寄情米芾,书风面貌忠于米芾,也终于米芾。

《急足帖》局部

中国书法史上,“宋四家”的创新标志着宋代书法的复兴,其中尤以米芾为代表。南宋学米者众多,其中以米友仁、张即之、陆游、范成大、吴琚为代表。

米友仁作为米芾长子,自然会子承父业来学其父,但他对绘画的兴趣明显要强于书法,续写了米家山水之辉煌。张即之、陆游、范成大都是取米芾技法一部分而自成一家,不尽是学米。米芾书法忠实追随者当属吴琚。

《急足帖》

潇洒淳雅,儒将风度

吴琚身为贵戚豪族,亦步亦趋的追随着米芾,得其笔墨神韵,对继承与发展米芾书法有着不世之功。

吴琚,字居父,号云壑,南宋汴梁人。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高宗吴皇后之侄,母氏为秦桧长孙女。

从小“习吏事”,乾道九年,特授临安府通判。历尚书部郎直学士,曾主淮东漕运,总管军饷,历帅荆襄鄂三路。

《伏自帖》局部

庆元年初,以镇安节度使留守建康,后迁少保,位至少师,身世显赫于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世称“吴七郡王”,官至镇安军节度使。

然而出身优越的吴琚对仕途并没有多大兴趣,他性情淡泊,曾两次辞官而未允,他将毕生才情都致力于书法当中,无关功利,这在局势动荡的南宋时期非常少见,可以说吴琚心中有片净土。

《伏自帖》局部

众所周知,在古代由于大量的书法真迹被皇家和达官贵族所收藏,平常人见到名家书法真迹的是少之又少,而吴琚作为外戚,又跟高宗、孝宗、光宗经常论及翰墨,那么自然见到的藏品要比别人多。岳珂《宝晋斋法书赞》记:

“惟京口饷台有供军台,前使者吴琚尝以内府所赐宝晋《破羌帖》刻之石”,可以直接接触到墨迹珍品,无疑是为吴琚学书开了直通车。

《伏自帖》

吴琚有一般人羡慕不来的尊贵家世,其本身也是善学之人。吴琚诗书俱佳,高宗本就极其沉迷于书法,吴皇后亦是如此,所以他们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书法自然不少。

也正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伴君如伴虎的官场生活养成了吴琚内敛的性格,不以帝后宠爱恃宠而骄。同时受永嘉学派影响,言出必行,惜名畏义。

《行书五段卷》局部

因性格原因,吴琚选取了米芾书风厚实的一路的作品重点学习和加以提炼。也在众多学米书家中,被书法史上评为最得米芾精髓者。

董其昌有云:“吴琚书自米南宫外一步不窥”,这种“一步不窥”应该更多体现在笔法上,在结构方面,叶绍翁明确记载:“日临钟、王帖以为课”,并且吴琚藏有圣上所赐的带有米芾跋尾的《王略帖》。

《行书五段卷》局部

此帖定被吴琚视为珍宝,日日研习,在学习跋尾米书时,也会临习右军书法,吴琚书法中的平润之气不似米芾锋芒,也是受钟、王影响。

笔法取元章,字法取钟王,吴琚有作为书法家的理性。这也可以理解为,吴琚学书并不是为了流芳百世,而是出于自身对书艺的钟爱,这种纯粹无疑是当时社会的一股清流。

《行书五段卷》

不似之似,稍益已意

对于米芾书法,吴琚是纯粹的喜爱,不受功利影响,也许正是因为身居高位,使得其性格上谨言慎行,对于米芾的洒脱心存向往,因而对其书法专注至深。

吴琚学习米芾书法,虽然酷似米芾,但有到与不到处,他的书法温文尔雅、淳雅温厚过于米,而峭拔峻爽、风樯阵马不及米芾。

《急足帖》局部

细观吴琚书,不难看出吴琚在起笔处多用露锋,笔画较米芾也更为尖锐。在转折处,吴琚喜用折笔,折笔处或方或扁,折处也多是锐角,折后笔势也多是向左脚处,这样使得其字形呈倒梯形或三角形。

而米芾由于对颜真卿用笔有着深刻的认识,其在转折处多是根据具体的需要而方圆并用。吴琚这种喜用折笔的习惯使得原本就高挑的字势显得更为险绝峻峭。

在用笔上,米芾的“八面出锋”使其在快速完成书写的同时还会调整好笔锋,既突出了点画的弹性又强调了点画的质感与变化。

《急足帖》局部

观吴琚作品,可以看出吴琚对米芾沉实厚重一路情有独钟,所以在点画上,吴琚的特点就是厚重凌厉。

这使得吴琚虽对米芾的八面出锋有着较深的理解,但在其书写上的体现,明显感觉他对提按的处理稍显简单,其导致的原因是其用笔侧锋太多而显得笔画单薄。

《急足帖》

吴琚能把书法中的藏与露、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他用笔果断,中锋与侧锋并用,提与按并施,一些字写得精神外耀,颇富神采。

起笔处往往稍重,到笔画中间用力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点画凝练圆润,表现出极强的力度。他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营造飘逸超迈的气势。

用墨上注重墨色的变化,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不伤神,润处墨色华滋,燥处却不枯槁。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技法娴熟,作字成竹在胸,因而他书写起来能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七言绝句》

他在字与字、行与行间的呼应关系上,主要不是靠有形的牵丝连带来实现的,而是凭借字形的大小、高低、宽窄以及墨色的浓淡、干湿等对比来加强的。

结体上略微紧敛,用笔稍加肥厚,有米书的俊逸,而无米书的恣肆。董其昌谓“琚书似米元章,而峻峭过之”。这种不似之似,稍益已意的创作方法也正是他难能可贵之处。

《识语并焦山题名》局部

自米南宫外一步不窥

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中说道:“学米者,惟吴琚绝肖。黄华、樗寮,一支半节,虽虎儿亦不似也”。可见吴琚学米芾书足可以假乱真。

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米芾。

《识语并焦山题名》局部

比如徐渭眼中是米芾跌宕的笔势,王铎眼中是米芾连绵的体势,沈曾植眼中的米芾是帖学的传统,董其昌眼中是米芾的平淡天真,而吴琚对米芾则是更为纯粹心慕手追,所下的功夫之深也是历代书法史上少有的。

再有明代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说到的:“晋陵吴琚书宗米礼部,几于夺真,今北固‘天下第一江山’提榜,是其迹也。

所著有《云壑集》,今世有米体书用云壑印者,皆吴手笔,鉴家不可不知耳。”可见吴琚学米芾书足可以假乱真。

《望君诗帖》

此帖笔锋劲健,潇洒飘逸,圆熟婉转,欹正互补;运笔生动自然,点画多变,极似米芾书法,清人曹溶曾误断此帖为米芾所书。

《识语并焦山题名》

虽为小字行书,但字字写来,笔画之提顿跃动感十足,顿挫有致,墨色变化丰富。字之结体也非方正,常有偏斜体态,字态倾斜生姿,这也就是有所峻峭处的特色。整篇行气,虽然较米芾的书风含蓄,但通幅纵恣自如,也有一股潇洒意气。

《寿父帖》

字体虽类米芾,但更细腻,用笔十分精到纯熟,甚至比起米芾有过之而无不足,起承转合灵活多变,牵丝引带,笔断意连。

结语:

吴琚作为米芾书法的执着,甚至超过米友仁,这也是后人对吴琚书法评价不高的原因,认为其没有跳出模仿的牢笼。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吴琚两次辞官,淡泊好古,潜心学书,已是常人所不及,米芾若得知百年之后有吴琚这样一位心慕手追的信徒,应该也会欣慰吧。

——END

0 阅读:295
评论列表
  • 2022-10-21 17:55

    米芾根本比不上文徴明,而沈伊默深得文徴明气韵!

  • 2022-10-21 18:00

    米字精妙在于变化,学米可学出千变万化,行书出帖神品,南宫笔妙不虚也。

  • 2022-10-21 18:13

    台北故宫,有太多好东西。

  • 2
    2022-10-21 18:36

    和楷书四大家王羲之赵子昂比差不是一点半点。

    李点 回复:
    米芾的字看起来有股仙气!每个字越看越有韵味!
  • 2022-10-10 00:44

    学的十足最终是失去了自我…

寓书喻画

简介:徜徉字中,踯躅画前,晓喻其中,寓意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