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之祖张芝,变章草为今草,所创“一笔书”王羲之都自叹不如

寓书喻画 2022-10-03 11:47:56

导语:“草圣”张芝,东汉时期的书法家,其在章草书写中成就最高,并创造了今草。

张芝,中国书法史上名冠古今的艺术巨匠,也是有史料记载最早的书法家之一。

他自幼年起就刻苦钻研,从当时传统的书法字体练起,由浅入深,掌握了隶、篆、章草等多种书体的书写方法,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敢于超越前人,变“章草”为“今草”,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独特的书法形体,被世人推崇为“草圣”。

《冠军帖》

数十年的苦学成就草圣之名

西晋书法家卫恒的《四体书势》记述:“(张芝)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可见,张芝对于学习书法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氏。出身于东汉官宦世家。其祖张悖曾任汉阳太守,其父张奂更 是声名显赫,乃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度辽将军、大司农等,有着卓越的战功。

张芝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贤惠淑良。有关张芝的史料很少,《后汉书张奂传》中仅提到“长子芝最知名,及弟昶并善草书,至今称传之”,虽极简略,却从中可以知道张芝在当时就因书法成就而享有盛名。

张芝虽出身宦门,却无纨绔之气,并获得“草圣”殊荣,这同他的处世哲学和治学态度有密切关系。张芝很小的时候就勤奋好学,潜心书法。

因为“有道”而受到朝廷赏识,多次征召张芝出来做官,但是都被张芝所拒绝。一是因为东汉末年,是宦官当权,政治腐败而黑暗,加上水旱灾害连年不断,民不聊生,以张角为首的太平道众也在密谋起义,朝野的士大夫皆感到社会的大动荡。二也是因为他的志向并不在此。

为了更好地学习书法,张芝拜了崔杜为师。

相传,他的父亲张奂,为了帮助张芝练文习字,在府邸修建了水池,池旁安置着石桌、石凳,张芝兄弟临池学书,不到十天就写坏一支新笔,一个月就要用掉好几块墨,还把家里刚织好准备做衣服的白布用来练字,写完在池水中漂洗后再练,实在分不清经纬时才拿去染色做衣,有时甚至把旧衣服也拿来练字,久而久之,池水都变成了墨黑色。后来就有一个张芝黑池的典故。

以数十年的苦练草书作为抱真守道的修炼,张芝将崔杜的笔法练得炉火纯青。最终摆脱了这一束缚,独创了张芝体草书。成就了“草圣”这样的历史称谓。

《终年帖》

精于章草,创作今草

历代书法大家都称张芝的草书为"一笔书"。他的字,一笔喝成偶有不连,但血脉不断。这种写法,足让书法大家叹为观止。晋朝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对张芝的草书也情有独钟,颇受其影响。

东汉时期,书法一方面由隶书逐渐向成熟的楷书转变,一方面隶书的草体也迅速发展,并逐渐向今草转变。张芝就是在这样的风气下选定了草书作为努力的方向。

张芝的选择是非常准确的,草书是一种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变化无穷的高尚艺术,做为隐士的张芝,要抒胸中之意,张扬学问,也只有草书是最高的境界和可寄托感情的高尚载体。

他知道自己不会走进官场,又不甘心沦为一个无为之废人。那就用手中的一管笔去体会峻岭的气势,林间的美景,激流的奔腾、大漠的孤烟落日……将胸中澎湃的激情,悟道的心得,化成美好的诗句,化成如歌的韵律,化成飞速流转的美妙线条,化成隐士“虚”、“淡”、“逸”的生命状态,化成宇宙中缥缈无际的艺术交响的强有力音符……。

张芝选定的老师都是当代一流的草书名家。像杜度,官居齐相,汉章帝时下诏要他使用草书言事。崔瑗亦是东汉的草书名家,官至济北相,学杜度书法,杜度的书法瘦骨有神,崔瑗在师法他的基础上将线条变浓,点画更精微,有美玉天资之誉,而张芝喜欢崔瑗的书法便师法而学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张芝初精熟章草,后汲取民间草书艺术精萃,将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创造了书写起来快捷而优美的今草,亦即“大草”或“一笔书”。使草书从章草的旧巢中脱颖而出,它的结体更为疏放、自由,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文字更加的流畅。

运笔上与章草的常规表现不同,今草笔锋更加流利,行笔自然,有奋逸、柔初之美。章法上,刚、柔相济,缓、急相间,轻、重互彰,疏、密相宜。

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已经完全从隶书的笔画行迹中脱离,笔势更加的流畅自然,不拘于章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书者的感情。

难怪欧阳询说:“张芝草圣,皇象八绝,并是章草,西晋悉然。造乎东晋,王逸少(王羲之)与从弟治,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婉转,大行于世,章草几将绝矣”。

《秋凉平善帖》局部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

张芝的“一笔书”使草书得以从章草的窠臼中脱颖而出,从而使中国书法进入了一个无拘无束、汪洋恣肆的阔大空间,使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得到彻底解放。

张芝的草书风靡一时,但其书法作品,流传于世的极少。早在晋代,张芝的书迹就已经很少见到,西晋的卫恒曾慨叹张芝书迹是“寸纸不遗”,东晋虞翼曾言及在永嘉之乱过江南时,将张芝草书十纸丢失,常有“妙迹永绝”之叹。

到了唐宋,连绢本也稀如凤毛麟角。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张芝书迹都是刻本,收藏在《淳化阁帖》中,共五帖三十八行,其中今草四帖、章草一帖。

《秋凉平善帖》

又称《八月帖》,张芝章草代表作。用笔古朴含蓄,圆润健劲,开篇时稳健时迟缓,中后篇用笔速度、笔画力道都很均匀。结字宽厚稳重横向取势,字字分离,但独字结构与隶书相比,更显活泼,笔画之间略带连绵。整体字形谨严与潇散同在。

结体随行气的趋势而变,自然流畅,整体布局疏朗有致。收笔含蓄,隶书的意味已经明显减少,隶书结体趋横向、扁平。章草结体则更加的饱满圆润,已经颇具有今草的气息。

《冠军帖》

又称《知汝帖》,张芝今草代表作。运笔狂放自由,字形变化万千,笔法流动,气势恢宏,笔意奔放。偏旁部首做了简化和互借,不拘章法,疏放、自由,已经完全蜕去隶书笔画行迹束缚。上下字之间互相联动,牵连相通,行与行之间也是互相关照,多姿多态。连绵不断,看起来似乎是一笔贯穿而成,如行云流水,自然舒畅。

《今欲归帖》

线条虚实关系较好,点画处与引带处有明显的不同。点画萦绕以曲线为主,偶尔出现的直线又起到了强其体势的作用。结字大小不求一律。通篇来看,行气流畅,气势贯通。相连之字并不多,很是微妙。

《二月八日帖》

萦绕的笔画较少,独立点画较多,特别是点法的运用较为频繁。结字灵活,大小、疏密、正欹、扁狭等字形均随手拈来,毫无造作处。更为重要的是,在字的取势上绝不平正而又能互相照应,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整体来看,此作以相对平稳的笔调开始,渐行渐活,继之以跳荡的连笔,字形也放开了手脚。之后,稍作收敛,结尾处干净利落。

结语:

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晋王羲之,中年就师承张芝,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自认为草书不如张芝。

狂草大师怀素自谓草书得于“二张”(张芝、张旭)。

草书大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也多次提到他一生是将张芝的草书作为蓝本的,称“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 。

——END

0 阅读:4

寓书喻画

简介:徜徉字中,踯躅画前,晓喻其中,寓意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