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城里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当人们回忆50-80年代的中国时,会有一种百感交集的感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不可否认,那个年代的物质条件比较落后,很多地方刚刚通电、通自来水。不但没有私家车,甚至自行车也才刚刚普及。
但是,那个年代无论哪个地方,都有一种民风淳朴、风气正派的感觉。人人讲诚信,做买卖从来不会缺斤少两。重义轻利,是那个年代的普遍现象。
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冷漠。甚至,住在同一栋楼的领导,根本就不认识。
下面,就来看一看,80年代的中国“城里人”,是什么生活水平?
80年代的城市街头,根本看不到私家车,要么是无轨电车,要么是27寸的自行车。堵车是从来没有的现象。
80年代的中国,还没有商品房。乡下人住在祖宅里,城里人要么住四合院,要么住在单位分配的房子里。
80年代没有货拉拉,三轮车小哥们,在车站附近等生意。他们为人本分,运送费从来不开虚价。
现在的城市,根本看不到泥土路了,到处都是水泥路、柏油路。但在80年代,黄土路、煤渣路还随处可见。
80年代,城市街头的年轻人。与六七十年代不同,年轻人已经不爱穿中山装了,各种新潮服装受到人们的欢迎。
80年代城里的孩子,儿童车都是使用竹子、木头材料。要到90年代才开始有儿童单车。
80年代有很多大型工厂,工人们都住在分配的楼房里,孩子们上学可以去工厂办的人民子弟学校。
如今的手机、彩电、音响,国产品质非常出色,大家都爱用。但在80年代,索尼、东芝等日本电子产品没有过时,还很受欢迎。
80年代的一家五星级饭店。那个年代的人,很少人有条件去五星级酒店、宾馆消费,一般都是接待外宾的。
80年代的北方人,大家都在老胡同里度过了童年。南方人不叫胡同,叫弄堂、巷子,经常有收破烂的、收鸭毛的、卖大米的、磨剪刀的……
80年代很少高楼大厦,人们都住在平房里,大人和小孩经常聚在一起,人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80年代,根本没有高铁、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人们过着慢节奏的生活,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知足!
以上就是外国摄影师范德尔镜头里,80年代的中国城市风貌。四十多年前的中国,到处都是一片民风淳朴的模样,生活水平比六七十年代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