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下令炮轰谅山,不留一间房!越方回忆:参战的全团仅剩72人

浮生若梦若梦楼 2025-01-17 15:13:04

许世友下令炮轰谅山,不留一间房!越方回忆:参战的全团仅剩72人

谅山烽火,从此山河震怒

1979年中越战争期间,谅山战役堪称是一场改变战局的关键之战。谅山城作为越南北部重要军事要塞,距中越边境仅18公里,其地理位置显得尤为重要。当时,越军精锐部队第三师在此驻守,这支被誉为"金星师"的部队曾在越战中多次击败美军,士气正盛。然而,面对解放军强大的火力优势,特别是在越军使用化学武器激怒许世友将军后,这座重镇很快就遭遇了毁灭性打击。许世友将军下令集结300门重炮,对谅山城展开了长达半小时的猛烈轰炸,数万发炮弹将整座城市化为火海。最终,曾不可一世的越军第三师几乎全军覆没,其中一个团级单位仅有72人逃出生天,而谅山城则在这场战役中被彻底夷为平地。这场战役不仅粉碎了越军的嚣张气焰,更成为了中国军队战斗力的有力证明。

边城重镇,谅山显赫峥嵘

中越边境的谅山城,自古就与中国有着割不断的渊源。早在唐朝时期,这片土地就归属安南都护府管辖,千百年来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

地处边陲的谅山,北靠越南北部山区,南临平原稻田,地形地貌独特多变。北部丛林密布,山势险要,就连美军特种部队在越战期间都无法突破这道天然屏障。

谅山的战略价值在中越边境冲突中尤为凸显。这座城市扼守着通往越南首都河内的咽喉要道,是解放军进军越南腹地必须拿下的关键据点。

随着苏联对越南的军事援助不断加码,驻守谅山的越军第三师换装了全套苏式装备。这支在越战中屡建战功的精锐部队,以擅长夜战和丛林近战而闻名。

第三师的战绩令越军上下引以为豪。他们曾多次在与美军的交锋中取得胜利,被越军誉为战斗力最强的地面作战力量,"金星师"的称号由此而来。

得到新式武器装备的加持,第三师更是狂妄至极。他们放出豪言,扬言要打到中国南宁过春节,完全没把解放军放在眼里。

为了巩固谅山防线,越军在这里部署了重兵把守。他们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在城内设置了错综复杂的地下通道系统。

谅山城区内外布满了各类火力点,越军妄图依托这些设施与解放军展开持久战。他们认为,就算解放军能够突破外围防线,也会在城市巷战中付出惨重代价。

两军剑拔弩张之际,解放军总部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进攻方案。指挥部决定采用"三路并进"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迅速突破敌军防线。

在这场即将爆发的战役中,解放军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火力准备上。数百门大口径重炮严阵以待,只等一声令下就要让敌人尝尝中国军队的厉害。

雷霆震怒,八方皆闻战鼓声

解放军向谅山发起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三路进军部队在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始了对谅山外围阵地的强攻。

炮兵部队率先发起了猛烈的火力突击,数百门重炮同时开火,瞬间将越军的前沿阵地淹没在炮火之中。地面部队在炮火的掩护下分三路向谅山推进,形成了对越军防线的立体打击态势。

解放军充分发挥了火力优势,采用炮火急袭开路的战术。炮兵部队精准打击敌军防御工事和火力点,为地面部队扫清了前进道路。

这场战斗异常激烈,但进展却出人意料地顺利。解放军仅用一天时间就攻克了谅山外围的大部分越军阵地,将敌人压制在城区内部。

越军第三师开始组织反击,试图夺回失去的阵地。但解放军早已做好了防御准备,在阵地前沿布置了大量反坦克武器和机枪火力点。

第二天的战斗主要在于防御越军的反扑,并歼灭残存的敌军部队。解放军构筑了多层防线,成功抵挡住了越军的数次冲击。

正当战斗进入胶着阶段时,越军采取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他们违反国际公约,对解放军阵地发动了化学武器攻击。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中国军队高层,特别是指挥这场战役的许世友将军。作为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一辈革命军人,他深知化学武器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许世友立即下达了一个雷霆命令:集结所有炮兵力量,对谅山城展开无差别轰炸。三百门大口径重炮在接到命令后立即就位,准备对谅山城展开毁灭性打击。

战场上的局势瞬间发生了逆转。越军的这次挑衅行为,为他们自己招来了灭顶之灾。

主力部队全部撤回城内的越军第三师,原本打算在城市中和解放军展开巷战。他们认为复杂的城市地形可以抵消解放军的火力优势。

许世友将军却没有给敌人这个机会。解放军的重炮开始对谅山城进行地毯式轰炸,半小时内就将数万发炮弹倾泻到这座城市。

城内的建筑在猛烈的炮火中相继倒塌,街道被炸成了废墟。越军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在这种级别的轰炸下形同虚设。

整个谅山城很快就变成了一片火海,硝烟弥漫的天空下,到处都是破碎的砖瓦和燃烧的建筑。这场空前的炮击,让越军的抵抗意志受到了沉重打击。

战火纷飞,炮声犹在眼前恸

半小时的猛烈炮击过后,解放军地面部队立即展开了突击行动。装甲车辆在前方开路,infantry部队紧随其后,向着满目疮痍的谅山城发起了冲锋。

越军从炮击的震撼中回过神来,开始组织残余力量进行抵抗。他们利用尚未完全损毁的建筑废墟设置火力点,试图阻止解放军的推进。

双方在城市街道中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解放军的炮兵部队保持着随时支援的态势,只要发现越军的抵抗据点就立即展开精准打击。

越军的炮兵也开始反击,他们将火力集中在双方争夺的关键路口。但这种零星的反击在解放军强大的火力网下显得苍白无力。

战斗持续到傍晚时分,越军的抵抗仍未完全瓦解。许世友将军观察战场态势后,决定再次施展雷霆手段。

解放军的重炮阵地再度开火,这一次是长达十分钟的急速射击。炮火覆盖了越军所有可能存在的抵抗点,将残存的防御工事彻底摧毁。

装甲部队和加农炮在最前线展开,对越军的火力点进行精确打击。这种抵近射击的战术效果显著,一个个越军据点在猛烈的火力下被摧毁。

步兵部队在装甲车辆的掩护下快速推进,很快就控制了城市的主要区域。越军在这种密集的火力打击下已经失去了有效的抵抗能力。

解放军指挥部抓住战机,果断实施了经典的穿插战术。一支精锐部队绕到敌军后方,直接占领了穷奇河大桥。

这个战术动作堪称神来之笔,所有驻守在越南北部的越军都被切断了退路。河内的越军主力不得不紧急回援,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战局发展到这一步,谅山的战略意义已经不言而喻。解放军最前沿的突击部队距离河内仅有130公里,整个北越军区的防务已经完全混乱。

越军第三师这支曾经不可一世的王牌部队,在这场战役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根据战后越方人员的回忆,他们一个团级单位最后只有72人逃出生天。

整个谅山城在解放军的打击下变得面目全非,找不到一栋完好的建筑物。街道上到处都是战斗留下的痕迹,浓烟和硝烟弥漫在空气中。

这场战斗给越军带来的打击远超出军事层面,他们引以为傲的战斗意志在解放军的铁拳下被彻底击垮。整个河内陷入恐慌,政府高层开始考虑最坏的结果。

血染疆场,胜利铸就新篇章

中央军委经过深入分析,认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谅山战役的胜利给了越南极大震慑,这个教训足够让他们记住很久。

与此同时,国际局势也发生了微妙变化。苏联开始向中国施压,越军在柬埔寨的部队也在加紧回援本土。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做出了及时收兵的决定。但在撤军之前,解放军还要给越南留下最后一个难忘的教训。

许世友将军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彻底摧毁谅山的所有基础设施,不给越军留下任何可以利用的资源。工兵部队随即展开行动,用火焰喷射器清理地下通道和残存建筑。

解放军对待战利品也采取了"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全部销毁"的策略。大量缴获的武器装备和物资被运回国内,剩下的则被付之一炬。

这种釜底抽薪的战术对越南的打击尤为深重。失去了重要的军事设施和物资储备,越军想要恢复战斗力必然需要很长时间。

工兵部队对建筑物和地下工事进行了系统性的爆破。每一处可能被越军利用的设施都被仔细检查,确保完全失去使用价值。

解放军的撤军行动井然有序,展现出了一支现代化军队的专业素养。部队分批撤出战区,但保持着随时可以重返战场的战备状态。

这场战役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层面。越南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实力,也认识到了挑衅大国的代价。

谅山城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恢复元气。失去了基础设施的支撑,这座曾经繁华的边境城市陷入了长期的停滞状态。

越军在这场战役中的巨大损失震动了整个越南社会。仅从幸存者的数字来看,"金星师"这支王牌部队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

这场战役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保卫国家主权的决心。任何企图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解放军在谅山战役中展现出的战斗力,让许多对中国军队持怀疑态度的国家改变了看法。这场胜利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时至今日,谅山战役依然被视为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

1 阅读:233
浮生若梦若梦楼

浮生若梦若梦楼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